巴顿·芬克 Barton Fink (1991)

导演: 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
编剧: 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主演: 约翰·特托罗 / 约翰·古德曼 / 朱迪·戴维斯 / 迈克尔·勒纳 / 约翰·马奥尼 / 史蒂夫·布西密
类型: 剧情 / 喜剧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1-08-21(美国)
片长: 116分钟
又名: 才子梦惊魂(港) / 巴顿芬克
IMDb: tt0101410
5星
29.2%
4星
49.4%
3星
18.7%
2星
2.1%
1星
0.6%

巴顿·芬克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巴顿·芬克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1783 条 )

热门 /  最新 / 

389 囧之女神daisy 看过 2017-05-29 01:43:34

此片奠定了科恩兄弟电影那种“看的出水平很高,但实在太闷了,我就是不爱看”的风格基础。

232 57 看过 2012-05-13 15:52:19

一个作家的噩梦,迟迟不能醒来。它耻笑的是这样一类知识分子,他们声称自己try to help out,心怀理念,却言行不一,轻则拥抱市场,重则只会沉浸在自己制造的幻象里。有一天幻象成真,海报里的沙滩女郎突然出现,可惜她只是来告诉你,Don't be silly。这事可以选择,要么和灵魂摔跤,要么和世界抗衡。

111 非想 看过 2014-01-28 20:21:32

作者型导演拍给编剧的电影。著名编剧是虚假偶像、代笔秘书是内心依赖情绪,格格不入的胖子是芬克的双重人格,暴力本能,是启发芬克潜能的革命之力。沙滩美女是一个好编剧的愿景,结尾那句:don't be silly是无奈的现实。张伟平当年吹牛三枪是科恩兄弟的本子,必火。但科恩和张艺谋的编剧能力岂止霄壤

54 仲夏之门 看过 2020-06-05 23:26:33

那间破败诡异的旅馆太有《闪灵》味道了,包括摄影带来的幽闭感、淡入淡出和超现实道具,共同组装出了剧作者内心炙灼的炼狱。灵感与痛苦总是相伴生,因此拍死恼人的蚊子也意味着灾厄来临。对好莱坞编剧行业血淋淋、黏糊糊的真相,科恩兄弟的暗讽不可谓不透彻,唯独造梦技巧尚存局限,各个配角隐含的意指也并不难猜,让这场日光下兜转的人格摔跤游戏略少了些余味。后半段的悬疑犯罪包装很出彩,无形道出一个悲伤而亘古的事实:普通人... 那间破败诡异的旅馆太有《闪灵》味道了,包括摄影带来的幽闭感、淡入淡出和超现实道具,共同组装出了剧作者内心炙灼的炼狱。灵感与痛苦总是相伴生,因此拍死恼人的蚊子也意味着灾厄来临。对好莱坞编剧行业血淋淋、黏糊糊的真相,科恩兄弟的暗讽不可谓不透彻,唯独造梦技巧尚存局限,各个配角隐含的意指也并不难猜,让这场日光下兜转的人格摔跤游戏略少了些余味。后半段的悬疑犯罪包装很出彩,无形道出一个悲伤而亘古的事实:普通人死守的艺术野心,在杂沓的外界压力前毫无胜算,最终仍要臣服于掌权资本家和大数据推演的二流市场定则。 (展开)

50 居无间 看过 2015-11-04 23:11:49

不可一世的作家终究臣服于资本丢了初心。想书写平民,或为平民而写,却总是俯视姿态,脱离了生活根基的、形而上的创作观,难免使人陷入焦虑的泥淖。写作始于眼前素材,进于对未知的求索。空间上的囚禁象征着巴顿对人性的不知、不解,所以惊惧,所以敬畏。推拉镜头用得精妙。

> 更多短评 11783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巴顿·芬克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65 条 )

foqer 2010-04-22 17:36:29

通过圣经解读巴顿芬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史上最晦涩难懂的电影之一,原来答案全在书中。首先,巴顿与梅休夫妻聚餐的场景。看到巴顿和奥黛丽“眉目传情”,梅休提到自己的一个作品:"the story of Solomon's mammy"(然后马上被奥黛丽打断)就是圣经中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的故事(撒母耳记下第十一章):拔示巴在沐浴的...  (展开)
Almaz 2009-05-26 15:45:52

A Tourist with A Typewriter 带打字机的游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对一部好电影的诠释和理解通常是多角度的,不同观众从中得到不同的东西,对一部意像丰富的超现实电影更是如此。Barton Fink是一部充满了隐喻的超现实电影(这字眼听起来有些唬人),因为如果光从表层故事来理解,不但故事平淡无奇,很多细节还无法讲通。 从一开始,像梦一样氛...  (展开)
2009-01-24 03:15:47

对电影《Barton Fink》的解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上篇:血案】 春节假期,终于有时间看科恩兄弟的片了,今天是《barton fink》。 本片首先是一部写作家创作心路历程的电影,除了电影的名称、海报就是主人公Fink之外,影片的细节的描写也佐证了这一点,这些地方艾小柯同学在她的影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1239808...  (展开)
艾小柯 2007-11-14 18:39:00

痛并快乐着

我很想当个作家,可惜想写的东西有一搭没一搭的总是写不完,或者写到一半,放下,过一段时间再回头读一遍,觉得自己真是个没天赋没文笔的笨蛋,空抱着一个作家梦,说好听的是曲高和寡,说通俗的就是丑人多作怪,总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过再笨的人,也还是被允许有梦想...  (展开)
汗淋学士 2006-06-04 20:57:58

好莱坞剧作家的幻境与自嘲

初看完此片,我脑子里是充满了迷惑和不解的,不是因为影片主题的含蓄隐晦,而是因为那些不合常理的情节和镜头的出现。如果只看前半部,当然会以为这是一场天才作家在好莱坞的寻梦经历,但是那个突发的血案令我大跌眼镜,却也应验了“才子梦惊魂”这样一个译名。于是我的注意力...  (展开)
思想起 2012-03-11 20:26:04

《巴顿·芬克(Barton Fink)》:灵魂的摔跤【第4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97837523.html Barton Fink (1991) 继续看金棕榈奖获奖影片。本片获得第4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是出了名的晦涩难懂,以前看过一遍根本就没看懂。因为要看金棕...  (展开)
simon 2012-01-13 14:36:35

这是一场“洗脑”与“反洗脑”的灵魂角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尽管很久以前就知道这部片子,但直到现在才看。。。也正因为是现在才看而不是20年前的大学时代看,所以能多理解一些吧。。。 整部片子的中心是那座叫EARLE的破旧旅馆,EARLE应该是隐喻EARLESS(无耳,失聪的),这个在影片中的两个主角上都有体现(胖子查理耳朵发炎,FINK后来...  (展开)
李盒子 2016-01-11 21:43:27

《巴顿•芬克》拉片日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科恩兄弟的电影中常常会出现的一种叙事方式为直接性叙事,即在电影开始时便展开叙事的核心环节,迅速切入主题。《巴顿•芬克》便属于此类电影。 这部电影有着多种解构方式。主题方面,既包含了对于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讽刺(即对有才华作家的压制与不尊重),也包含了某种...  (展开)
Marcellus 2016-02-18 16:59:52

《巴顿芬克》:混淆了现实的想象

在1991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评审团主席罗曼·波兰斯基对入选主竞赛的影片大都看不上眼,除了一对美国兄弟创作的一部带有魔幻色彩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当然这对兄弟就是科恩兄弟,这部影片就是《巴顿·芬克》。最终《巴顿·芬克》在以全票毫无悬念地摘得金棕榈。这部影片让波...  (展开)

> 更多影评 165篇


讨论区   ·  ·  ·  ·  ·  ·

结尾那个海鸥掉进海里 来自无尽闪亮的哀愁 2024-04-22 21:35:58
- -像极了伍迪艾伦 来自荫萌 1 回应 2024-04-07 23:52:39
电梯里的男人有什么寓意吗? 来自 4 回应 2024-03-28 15:55:03
秘书和巴顿疑问之转场 来自Higo 2 回应 2024-03-20 16:23:41
如果这部电影多是现实,那么有哪些疑点? 来自♟🎨凛 2024-03-18 11:36:14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42条)

关于《巴顿·芬克》的问题 · · · · · · ( 全部6个 )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巴顿·芬克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