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喊与细语的影评 (225)

开普勒452B 2018-04-21 23:44:34

刻薄与冷漠

仅仅在几间房间的场景下,对姊妹三人人性与性感的刻画之深刻,对汉娜朴素与真情的表现,对卡林丈夫冷漠与尖酸的呈现,淋漓尽致。尤其是艾格尼丝死后回魂那段,她让卡琳过来,卡琳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冷漠,而让玛丽亚过来的时候,玛丽亚虚情假意的说着你是我的姐姐我会在你身边我...  (展开)
西野 司 2018-04-20 21:13:30

三姐妹也许是一个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三姐妹的母亲,也许才是灵魂角色。 她身上时隐时现的几种矛盾人格,化作卡琳、艾格尼丝和玛丽亚。也可以说,三姐妹也许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性格,大部分时间面对不同境况是轮流上场的关系,谁也见不到谁,而只有硬性条件造成三方同时存在,就引发了混乱、尴尬、碰触、兴奋、冲突,...  (展开)
rescalmiller 2018-02-25 19:31:01

无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忍不住会想到《百年孤独》,为主角的演技点赞,为这部电影中的四位女性的演技点赞!我想大概只有亲眼目睹过死亡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绝望的感觉吧……安娜是如同圣母一般的存在,与女主的两位内心冷漠、阴暗的姐妹以及其虚伪、懦弱的丈夫形成对比……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讽刺!以...  (展开)
Rush_of_Joy 2018-02-09 06:59:04

Ambivalent interpretation

The story Cries and Whispers is narrated by a feminist perspective. “Mother” in this film is unconcerned and reckless, unless she and her daughter share the sadness. It’s like a default and mutual communication without words, but it’s unplanned. Female...  (展开)
飒沓流星 2018-01-19 20:31:28

理解并获取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童年阴影挥之不去,一切因“爱”而起。 玛丽亚是最小的女孩,自幼受到母亲宠爱,这也让年纪稍大的卡琳备受冷落,长大后,她们走向了两个极端,卡琳讨厌所有人的触碰与亲昵,玛丽亚则试图得到所有人的爱,婚姻都出现了问题。 少时历经极宠到失宠的落差,如今已是癌症晚期的大姐...  (展开)
Ellie 2017-12-28 14:25:49

真实与心灵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呼喊与细语》是一部很有解读空间的电影,不同的人都可以从电影中看到他们认为的,影像本来就不具备揭露内心的确定性。我们都是推测。 伯格曼认为红色是进入内部的颜色。是一个人内在的颜色。 假设《呼喊与细语》只有一条真实的时间线:从艾格尼丝病重到最后凯琳,玛利亚两对...  (展开)
波尔卡 2017-12-08 19:50:39

呼喊与细语

不同女性在镜头前细语后消融于一片血红之中,但她们脂粉下每一个褶皱的挤压与撞击都延展出了另一个时空维度:昔日时光在看似凝固的画面中重新创造和再生,如同普鲁斯特的“非自觉记忆”。无论是艾格尼丝病理上的孱弱,还是玛利亚和卡琳心理上的癫狂,全片似乎只有丰满的女仆安...  (展开)
无无无力起名 2017-08-08 00:18:02

字多了

很经典的封闭式构图。随便截一个画面,都是值得学习的对象。构图有种庄严、周正的美感。但也这个恰恰加强了静态摄影和缓慢移动的镜头所营造出的那种压抑、沉闷、冷漠的氛围。与死亡和冷漠隔阂的主题相符。大面积的红色与衣服的白色和黑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华丽、繁复的房间和衣...  (展开)
沈园清客 2017-07-24 16:35:56

《呼喊与细语》:灵魂的雕琢手和工程师

三姐妹中的艾格尼斯罹患绝症,却在依稀之间深度渴求着姐妹情谊,却呼唤不回依依挽人留驻足又回眸;生活放荡不羁,和丈夫、情人都无法保持亲密感的玛丽亚,在虚伪矫情的招摇中消耗着自己;和外交官丈夫感情出现裂痕的卡琳,为了逃避与丈夫做爱居然自残阴道,在深度的透支之中逐...  (展开)
OTTO 2017-06-15 23:59:53

足够

她从睡梦中渐渐醒过来,梦的内容来不及捕捉便已消逝。她清楚地知道这是又一次噩梦,知道它们挖掘自记忆中的某片墓地,知道它们还会出现。也许有一天她会在某个清醒的时刻记起它们,对于那一刻她既期待又感到痛苦,那意味着她在以往确实地存在着、流逝着,也意味着她的白昼将会...  (展开)
一寸欢喜 2017-05-22 18:50:25

中外电影史作业 影评浅析

《呼喊与细语》英文单词是criesandwhispers,为什么用cry呢,为什么不用yell和shout的其中一个呢,这两个单词都有呼喊的意思,而cry有喊叫的意思,却也有哭的意思,看完了影片,我或许理解了导演的用意。 在影片中有两处(人物的呼喊)比较明显的点,一是安妮饱受病痛折...  (展开)
295.Eloise 2017-05-16 09:22:16

呼喊与细语

女性间情感纠葛和复杂人性这些超越常态的细腻原本藏于缝隙里,但整个剧情作为缓缓的推手将这细腻被拉丝般被牵扯出来,情感意识何等锋利被抓撅。时时刻刻的自私、警惕压抑成了最后的扭曲和爆发,一如片名般锐利:呼喊与细语。 四段式人物角色角度讲述,分别是:艾格尼斯,玛利亚...  (展开)
不甜主义 2017-05-10 17:12:23

你是否有某一时刻,曾经是艾格尼丝、卡琳或玛利亚

《呼喊与细语》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压抑。 影片开头,艾格尼丝躺在床上,她粗重的呼吸声、被病痛折磨的呻吟声、吞咽口水声清晰可闻。镜头长时间停留在她憔悴的面容、干裂的嘴唇、红肿的双眼上,我感受到这是一个被病痛折磨的可怜人,一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人,疾病和死亡的压...  (展开)
樱桃丸子柠檬茶 2017-05-04 16:30:12

《呼喊与细语》

请你为我们这些被世界抛在黑暗中的人祈祷 为我们这些留在悲惨的尘世中的 生活在冷酷、空虚的天空下的人祈祷 把你的重担卸在上帝的脚边 卸下你遭受的所有苦难 恳求上帝宽恕我们 恳求他给我们自由 让我们从焦虑和疲倦中脱离出来 从担忧和恐惧中脱离出来 恳求他 给我们的生命赋予...  (展开)
高莨 2017-04-09 11:49:10

伯格曼的第一部彩色电影

昨天是去电影公社看的《呼喊与细语》,去晚了,小小的播放室挤满了人,最后我们坐在地毯上,仰着脖子看完了正片。 电影采用了很多大特写,特别是对于艾格尼丝,从影片一开始就是艾格尼丝睡梦中的脸,仰拍、近拍,对于演员来说,没有任何美感,观众看得一清二楚,艾格尼丝的睡容...  (展开)
Allu 2017-03-31 23:01:36

呼喊什么?又细语什么?

又一部伯格曼的大片,色彩光影的运用太令人震撼,用大红色的场景切换,黑白红三个主色调的大块运用,半边脸庞的时光穿梭,让人完全沉浸在影片中。特别是红色,那是一种极其压抑的色彩运用,灵魂、死亡、罪恶的象征。唯有在影片结尾,艾格尼丝的日记中四位女性才走出那个充满红...  (展开)
行在爱尔兰 2017-02-22 11:59:08

无望的交流——猩红刺骨

细语,听不见,呼喊,亦无人回应。 猩红骇人的幛幔,重重叠叠,仿佛堵堵高墙,严密阻隔着,交流的任何一丝渴望! 今天是星期一早晨,安娜和玛丽亚照顾着我,我非常痛苦! 犹疑着,艾格尼斯写下这样的话。 久病卧床的她,睁开眼睛,突然间,脸痛苦地抽搐,大张着嘴,却不曾发出...  (展开)
王大鱼 2016-12-27 18:49:28

姐妹

几个姐妹于秋千荡漾,于风中于花,眨眼望去,一袭白衣仅仅只是短暂的幸福,抑或是我们渺小的人生长河中,要用苦难去洗刷磨平自己的种种“毛病”,不是为了将来升入天堂享受幸福,也不是为了留一世英名让世人景仰,只是为了那可以摆脱内心的挣扎,让那个心里的魔鬼自己熄火,我...  (展开)
青黄 2016-11-28 11:20:28

记录这一段台词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看镜子里的你自己,你好美,可能比我们在一起时更美了。但你也变了很多,我要你看看自己的变化多大。你现在的眼神游移且四处观察,你以前都直视前方,很坦率,毫无掩饰。你嘴角透露出不满和饥渴,以前是那么柔软。你现在脸色苍白,还化了妆。你细致且宽阔的额头,在每根...  (展开)
一一。 2016-11-21 13:39:55

呼喊着呼喊,细雨还在细雨。

伯格曼的镜头语言实在是绝妙。 红,大片的红,血旺旺的漫天铺地。白,刺目的白,孤零零的,犹如亡魂。 红色,带了些许审视的味道。炙热,强烈,激情,欲望,焦灼,罪恶,生命之火。这浓重的红,在封闭的房间里逃无可逃,沉沦着绝望,绝望着盛放。 而白,醒目的刺眼。白色,...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后页> (共225条)

订阅呼喊与细语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