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歌 India Song (1975)

导演: 玛格丽特·杜拉斯
编剧: 玛格丽特·杜拉斯
主演: 德菲因·塞里格 / 迈克尔·朗斯代尔 / 马修·加里瑞 / 克洛德·曼 / 弗农·多布切夫 / 狄迪尔·弗拉蒙 / 玛格丽特·杜拉斯 / 弗朗索瓦兹·勒布伦 / 伯努瓦·雅克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75-05(戛纳电影节) / 1975-06-04(法国)
片长: 120分钟
IMDb: tt0073166
5星
24.2%
4星
39.3%
3星
25.9%
2星
7.7%
1星
3.0%
好于 25% 爱情片

印度之歌的短评 · · · · · · ( 全部 779 条 )

热门 /  最新 / 

26 小艺 看过 2011-11-27 15:46:45

请文学界不要跨足电影界好么。

4 vivi 看过 2017-03-28 14:39:35

《副领事》中书中书那条线完全没有了,只剩下这种调调式的东西。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再也不是粉红色的普鲁斯特女郎,而是红色的威尼斯女人,每个男人都仰慕她,反正在这荒凉之地也没有其他女人,除了唱歌的女疯子乞丐。

4 ᠴᠣᠭᠲᠤ🔒 看过 2014-12-22 21:16:58

如果你和我一样嫌这个片太“静”,可以尝试着以连续5秒快进的方式欣赏,你会发现画面“动”起来了。#看片新方#

19 Cloud-D-Zoro 看过 2017-05-18 15:01:29

电影是关于镜头和蒙太奇的艺术。倘若没有声音(配乐/音效/对白等)介质,电影一样可以传达信息,这也是电影最初的形态。有声片的到来,电影彻底拓展为视听艺术。视觉与听觉,相辅相成。那么电影可以完全抹去视觉的可能性吗?显然不行,即便德里克·贾曼把银幕变成一抹蓝也无法消除画面。并且画面的力量一直在呈现,那一抹蓝始终在干扰着我们的视觉神经。所以听觉是从属于视觉的。而杜拉斯颠覆了这种从属关系。把电影“阅读化”。... 电影是关于镜头和蒙太奇的艺术。倘若没有声音(配乐/音效/对白等)介质,电影一样可以传达信息,这也是电影最初的形态。有声片的到来,电影彻底拓展为视听艺术。视觉与听觉,相辅相成。那么电影可以完全抹去视觉的可能性吗?显然不行,即便德里克·贾曼把银幕变成一抹蓝也无法消除画面。并且画面的力量一直在呈现,那一抹蓝始终在干扰着我们的视觉神经。所以听觉是从属于视觉的。而杜拉斯颠覆了这种从属关系。把电影“阅读化”。基于文学小说的阅读转换为聆听的灵感去拍电影。观看她的影像,我们完全得倚赖声音去把握信息,画面可有可无。而这种实验手段所暴露的是,杜拉斯完全没有拍摄电影的天赋。成功的例子并非没有,可以参考阿巴斯的《希林公主》。把杜拉斯的文本呈现的最好的只有一个人。他叫阿伦·雷乃。 (展开)

9 九尾黑猫 看过 2014-05-08 16:44:00

文字对于她的意义当然大过影像。小说也好过电影。

> 更多短评 779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印度之歌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冲鸭 2022-01-25 08:28:48

长夜中的狗吠。挥之不去。

1 也许人类无所事事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历史。 没有谁强迫,手上却拿着一支烟,漫不经心的抽着。或者是在夏天,肆无忌惮的在地毯上裸躺,耳里听的都是远处的山。为了躲避肆虐的阳光,他们都在夜间出行,改变了动物的生存状态。在太阳没出来的时候,打网球或者看书。 或是起身反...  (展开)
运茶船 2024-04-06 18:27:46

Elle parle des Indes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展开)
法罗岛电影节 2020-10-24 09:55:59

FIFF15丨DAY1《印度之歌》:当声音与画面隔离开后......

第15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印度之歌》,下面请看前线漂浮女性们空虚迷失的评价了! 果树: 气质迷人。 米米: 杜拉斯的“文学电影”。 松野空松: 实验性与文学性的结合,更像是阅读电影。 法罗岛帝国皇后: 影像其实可以更优雅,配合剥离的文本才...  (展开)
海上花 2022-07-17 12:53:55

字数限制3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就是一部看了会睡着、睡着会梦到、醒了接着看的让我无比震撼的电影。不仅仅是画外空间、旁白出神入化,杜拉斯还很懂影像,她用一面大镜子拓展景深,甚至是转换空间,当你发觉整个银幕是一面镜子的时候,电影的真实与虚构的界线再次被模糊,直指电影本体;极缓慢的移镜头加上...  (展开)
五行缺水 2023-09-15 20:12:18

《印度之歌》:他他他,和她她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7682.html 在场的是原野,是原野之上的天空,是天空里的落日:空无一人的原野,慢慢暗下去的天空,以及还呈现为红彤彤的太阳,它们构筑了一幅极美的画面。但是太阳慢慢在降落,随着太阳的下沉,天空也越来越暗,最后完全隐没。4分15...  (展开)
Patrick 2023-08-08 09:18:10

反主流的电影正是杜拉斯的政治立场

左岸派作家电影的确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但是这部独特的作品竟然让我满心喜爱,整部影片采用极其先锋的“完全声画分离”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夫人和她的三位男士的事。 在看完《爱,谎言与写作》之后,我认为这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对感情生活的自白,因为她就有三位爱人! 杜拉斯...  (展开)
2023-04-24 23:31:21

NO FUTURE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杜拉斯的《日落大道》。 文本、声音与图像 杜拉斯在《绿眼睛》中说道:我拍摄电影是为了获得电影对文本的毁灭性创造。而在本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文本通过旁白展现记忆(过去完成时),声音通过音乐来唤醒记忆(过去时),图像展现现在(格里耶。电影没有时态。电影永远...  (展开)
Weserstrasse 2020-05-19 19:41:47

杜拉斯在干什么

《印度之歌》是一部不可思议的作品,当我一遍遍重复去看的时候,思考已经无法追上原先令人无法忍受的缓慢,一个个看似没有意义的镜头都蕴涵了整部电影的思想。 大部分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节奏太慢,“音画分离”,不是一部让人看懂的电影。在这个时刻,我们应该停下来,或者说...  (展开)
MH 2024-05-15 09:41:13

随机大逃杀 2024.5.12

4.85 The Leprosy of Heart,《利未记》里讲 Leprosy/麻风是天堂降下的旨意,惩罚那些逾越祂律法的人,是圣意显灵在那些背负恶意与恶行的人身上。旧约称其为“上帝之触”,染上到麻风的人无一不是犯下某种越界、某种冒犯、某种反叛。 The Leprosy of Heart 不仅显现于女主角要...  (展开)
光与盐🪐 2020-09-08 04:27:00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

看《她在威尼斯时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声音部分完全相同于《印度之歌》。画外音与画面的平行叙事,声画完全分离。彻底的空镜头,半梦半醒的神经质,亚热带雨季湿漉漉的欲望,恍惚疏离的叙事。不是记叙一件事情,而是表达一种情绪,一种感觉,而且这情绪不是当下的、即时...  (展开)

> 更多影评 18篇


讨论区   ·  ·  ·  ·  ·  ·

有没有歌单TT 来自NidomeAoki 1 回应 2024-05-17 19:55:37
印度之歌的主题曲 来自橄榄树 1 回应 2024-05-17 19:54:34
在哪看 来自流浪者之歌 1 回应 2024-05-17 19:22:08
求在线观看地址 来自Ad astra 1 回应 2021-11-27 23:56:27
所以王家卫的风格跟bgm有受这个影响? 来自NidomeAoki 2018-09-23 17:32:52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10条)

关于《印度之歌》的问题 · · · · · · ( 全部1个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印度之歌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