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 Faces (1968)
面孔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男配角(提名)
- 西摩·卡塞尔
- 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女配角(提名)
- 琳恩·卡林
- 第29届威尼斯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提名)
- 约翰·卡萨韦蒂斯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面孔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Love has conquered man
丈夫去酒吧时背景中男女路人在对唱的: Jack Ackerman - Love Has Conquered Man http://www.megaupload.com/?d=1L7T56LF [Woman] Wars have come and wars have gone History, it goes on and on Ever since this world began...
(展开)

SIFF#22 No.2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面孔》是卡萨维蒂继《影子》之后的又一艺术性高峰,但是与前者给我带来的爽快观感不同,《面孔》的后半段观影过程堪称折磨,虽然其叙事和结构的确富有艺术性与新意,但是主题的单调性和高度重复化风格化的特写确实在一个小时后将我带入了疲惫的深渊。与众多影评人对这部影片... (展开)
[Last Film I Watched] Faces (1968)
Title: Faces Year: 1968 Country: USA Language: English Genre: Drama Director/Writer: John Cassavetes Music: Jack Ackerman Cinematography: Al Ruban Cast: John Marley Gena Rowlands Lynn Carlin Seymour Cassel Fred Draper Val Avery Elizabeth Deering Gene Darfle...
(展开)

人与人之间不可救赎的绝望
从伦敦Prince Charles电影院的放映厅走出来时,我下意识地顺着眼前的路,推开眼前的门,却没想到这扇门将我带回了放映厅。走上楼梯的时候我甚至差点摔倒。这部电影,连同着它所传递的悲伤,绝望,和无法逃离的困境,捆绑着我的情绪,就好像昨天那间难以逃离的放映厅。从放映厅...
(展开)
> 更多影评 14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Viking)
- 那些低调又好看的独立电影 (桃桃林林)
- 美国独立电影参考 (左胸上的吸盘)
- CC标准收藏版DVD (steven)
- 【豆瓣冷门佳片】8.4-8分|评分人数<5000 (影志)
订阅面孔的评论:
feed: rss 2.0
面孔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255 条 )
17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07-25 11:20:41
卡索维茨第二部个人风格强烈的独立电影。1.聚焦中产阶级名存实亡的婚姻,将婚姻的裂解浓缩到一个晚上,双方都不再恋慕配偶,但即便是偷情也没什么刺激或新鲜感,一股百无聊赖的气息氤氲在影片之中,一如那些时时可闻、难以止息的狂笑声与各种插科打诨的冷笑话,其实只是在掩盖人们内心的空虚与疲倦。2.卡索维茨大胆将摄影机往人脸上怼,以特写和大特写呈露每位角色,亦契合于片名[面孔],不过,与伯格曼的沉静凝滞不同,卡索... 卡索维茨第二部个人风格强烈的独立电影。1.聚焦中产阶级名存实亡的婚姻,将婚姻的裂解浓缩到一个晚上,双方都不再恋慕配偶,但即便是偷情也没什么刺激或新鲜感,一股百无聊赖的气息氤氲在影片之中,一如那些时时可闻、难以止息的狂笑声与各种插科打诨的冷笑话,其实只是在掩盖人们内心的空虚与疲倦。2.卡索维茨大胆将摄影机往人脸上怼,以特写和大特写呈露每位角色,亦契合于片名[面孔],不过,与伯格曼的沉静凝滞不同,卡索维茨的特写常与手持镜头相结合,镜头运动与猝然剪辑都使影片染上了躁郁的气息。3.室内戏贯穿始终,仅有极个别转场时出现短暂室外镜头。4.以16毫米摄影机拍成,漫溢着噪点,低反差布光,不少镜头都有瑕疵(如画面边缘沾上的头发?),表演看起来也很随性自然,即兴与编排的界线已然消隐无踪。(8.0/10) (展开)
22 有用 丁一 看过 2014-06-29 11:22:58
“他勉强笑着。她也附和着笑。他走出房间来到游廊上,消失在台阶下。他走后她的第一个反应是松了口气,显得自在起来。”——奥尼尔《长日入夜行·第一墓·幕落》
24 有用 JeanChristophe 看过 2019-04-03 22:39:06
大量神经质的狂笑和无聊的段子很容易使人初感对话之反常,但随着该段落被拉扯到不可思议的长度,我们却开始进入情境,体会流动不居的、始终在极端边缘徘徊的情绪(林奇在《双峰》回归季中做了类似的实验);即兴表演偶而中断的节奏正配合戏中极力想摆脱尴尬的交谈,一群唱/笑而一个不唱/笑的常态,气氛的突变(人物"演不下去"的表征)俱是于面孔浮现,但卡萨维茨的特写运用与德莱叶或伯格曼很不同――重点不是面孔构成持续放大... 大量神经质的狂笑和无聊的段子很容易使人初感对话之反常,但随着该段落被拉扯到不可思议的长度,我们却开始进入情境,体会流动不居的、始终在极端边缘徘徊的情绪(林奇在《双峰》回归季中做了类似的实验);即兴表演偶而中断的节奏正配合戏中极力想摆脱尴尬的交谈,一群唱/笑而一个不唱/笑的常态,气氛的突变(人物"演不下去"的表征)俱是于面孔浮现,但卡萨维茨的特写运用与德莱叶或伯格曼很不同――重点不是面孔构成持续放大的情感冲击,而在于其上情绪流变的力量:它产生的同时便消失,自身隐含对立的陈述,泪水是幸福的,而欢唱意味着痛苦空虚;这来自面孔的辩证法同样适用于语言与沉默的矛盾:交流永远引向相反的目的,无言的转场歌舞中角色却似乎得到了快乐与自由.《假面》中伊丽莎白为何拒绝说话?本片可看作对此问题一个创造性的可能回答. (展开)
16 有用 小馁诺娃 看过 2018-03-12 23:54:08
完全为 John Cassavetes 着迷,每部作品都具备如此出色而独特的运镜,人物调度及表演都无懈可击,为什么没有备受推崇?相比之下,想玩同样东西的洪尚秀真的是差远了。
12 有用 KID Y 看过 2019-10-09 21:54:25
9.1 真正的天才之作! 此时的卡萨维蒂对电影的理解已经透彻至极,开头遍强调“电影”的存在,而“电影”却如同生活一般寻常而漫无目的,在这样的散漫间,卡萨维蒂拍摄的是一张张面孔,是一种情绪,而台词,不过是情绪的附加罢了。人物总是处于的这种或是狂笑,或是争吵的癫狂状态,也是对情绪展示的外放。通过这种情绪的展示,观众在不言间就能感受到两性关系的破裂与绝望。进一步讲,这更是每个人都存在着的无尽孤独。看过这... 9.1 真正的天才之作! 此时的卡萨维蒂对电影的理解已经透彻至极,开头遍强调“电影”的存在,而“电影”却如同生活一般寻常而漫无目的,在这样的散漫间,卡萨维蒂拍摄的是一张张面孔,是一种情绪,而台词,不过是情绪的附加罢了。人物总是处于的这种或是狂笑,或是争吵的癫狂状态,也是对情绪展示的外放。通过这种情绪的展示,观众在不言间就能感受到两性关系的破裂与绝望。进一步讲,这更是每个人都存在着的无尽孤独。看过这部,也就大概能理解卡萨维蒂一直在贯彻的即兴表演的意义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