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 短评

热门 最新

21 Howe 看过 2015-10-28 23:53:23

本片可与《林家铺子》联合品尝。林家铺子里那些小百货,大概就是吴荪甫办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下,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原著《子夜》的内容很庞大,人物也多,电影里做了删减和整合,总体上神韵还是抓住了,各个阶级和派系之间的矛盾也表现的很到位。

13 炎夏 看过 2016-10-16 22:32:13

这尼玛,社会主义光圈下电影生产线产品,也太喧宾夺主了吧,这个吴荪甫明明一个现代官僚的面目,哪里有一丝旧社会的狠辣。原作虽然未曾拜读,但那个时代的作家作品是这个人设这个味道吗!!你们这些“不肖子孙”哟,拿电影当工具!!7-

12 米粒 看过 2018-04-20 12:45:00

三十年代上海,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真是精彩,虽然人物繁多支线细密,但各阶层派系都刻画得很清楚,没看过原著相信会更复杂好看。故事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版的大空头,但可是说出了大空头不敢说的东西。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是不可能让民族工业发展起来的,因为资本家之间关系的本质是竞争

11 小哒1 看过 2018-06-02 18:24:15

公债,空头,多X。画面好,大白腿,资本家,死老婆,认人名,瞎讲的,总罢工,持股票,妹私奔,赶快抛,墙头草,卖女儿,被淹死,杜反转。

5 heng 看过 2013-07-26 22:45:26

Shanghai hasn't been changed for a century...

2 赱馬觀♣ 看过 2021-07-09 14:11:26

果然茅盾先生原著,就是一部大鱼小鱼和虾米的基本套路不变再将格局放大到上海商界金融的林家铺子。片中吴荪甫一边实业救国慷慨激昂一边压榨工人面不改色无过度纯对立的性格塑造上的争议或许也源自格局过大而细腻层次刻画没有跟上所致?内景服饰在今天看来都可谓极尽考究奢华(高清修复版视觉上推波助澜),“可花了钱未必要打胜仗”,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或许是歇业太久复工初始的缘故,又或者是要叙述的这个阶层离过去几十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太远,演员们的表演总感觉在拿腔作调,但又不像是意图喜讽的那种,勾心斗角商业暗战的部分倒还好,情感纠葛的部分实在让人看着尬尴……

2 十一伏特 看过 2021-03-14 01:13:33

永远无法想象1930年的上海有多么发达,只会比想象中的更繁华,在那时的金融业已经充斥着多头空头的资本游戏,原著已经很复杂,桑弧导演改编已经尽力了,出场人物众多,关系千头万绪,一遍看完只能大概品个意思。相比来讲,还是从短篇小说改编电影更适于观看,对照《林家铺子》就很明显,而且在茅盾自己也是晚一年创作,技法和思想更成熟。 吴荪甫的人物性格塑造多少有些问题,一面是有着振兴国货的民族资本主义理想,一面又对工厂工人冷酷压榨毫无手软,把两面硬生生贴合在一起形成复杂多面,其实是有着分裂感,缺少内在的统一逻辑。

2 大奇特(Grinch) 看过 2022-12-11 17:25:25 北京

桑弧非常old school,与1980年代的电影美学脱轨。群戏人物众多,吴荪甫应该是其中一切事件的焦点、人物链接的核心,李仁堂的表演太僵硬了,完全没有演出他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前后判若两人的心理状态没表现出来。赵伯韬又做得比较片面,两者之间少了那股工业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亦敌亦友的微妙,更少了那种连接呼应。能同时看到张伐、韩非、程之、顾也鲁,也能同时看到郭凯敏、梁波罗、毛永明、龚雪、张闽,难得啊!

12 Sabrina 看过 2017-10-31 22:22:18

1. 被震撼到了,被这部电影不动声色传递的中华美学。看看里面人物服装的色彩太高级了,现在各大国外时装品牌的高定完全可以拿去直接用,中国人太适合那种低饱和度的高级颜色了,看我们的国画就知道了,国外那种直接拿三原色这种高饱和度明快颜色,直接用于服装,实在是太年轻了,还是我们玩得转深沉。

3 丁一 看过 2017-09-03 14:56:16

年代太久远了,主题表现的不明显,吴荪甫左右摇摆的性格是其失败的根源。连最后自杀都犹豫不决。其先是靠实业发家,靠投机赚了笔钱,然后吞并同行,在和赵博韬对峙时又不知天高地厚,只能克扣工人工资。到最后自然破产。龚雪但是让人印象深刻,可惜时光催人啊! WAP

1 衣中钵 看过 2018-09-15 23:34:50

很多细节比原著更明白,简化得还可以,不过有些人物修改得不对劲啊(雷参谋),然后把原本没有的所有人结局带了一下,总体还是很好看的,我是指美术。 Android

4 曼特宁 看过 2015-04-06 21:04:14

现在看懂了

4 LoudCrazyHeart 看过 2018-01-24 12:56:08

民族实业家斗不过垄断大资本家啊,惨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无数工人阶级身陷囹圄

0 helenharris 看过 2020-08-17 11:03:06

大空头。

0 齐柏林马车 看过 2021-05-21 22:31:07

看电影,最美好,最纯真的目的还是看戏,当代戏,古装戏,现代戏,舞台剧容不下的观众,电影容得下。文学容不下的观众,它也容得下。当代的电影,需要当代的文学持续的供给营养。文学没了,戏就没了。

1 无鬼斋 看过 2017-12-26 01:28:20

唉,居然是古老版中国“大空头”,只是没想到在子夜所有人全盘皆输。「傻孩子!『多头』就是买进公债,『空头』就是卖出」。。。

1 YiQiao 看过 2020-05-25 23:07:01

三星半//非常老式 是只有那个年代才能拍出的质感//同时也具备了那个年代极有代表性的问题//意识形态批评实在是太容易走向片面 明明这些人物可以更加饱满//两个半小时有点长 但短了显然说不清 还是更适合精做剧集 复杂的东西应该详细讲

0 侃侃而谈 看过 2021-05-05 10:14:48

原著是很难读下去的(茅盾作品的通病),这个版本的改编力度不太够,但桑弧经历了文革十年功底尚在,上影老影人的表演太牛逼,除了主角李仁堂的选角算不算失败,太老又太正面,和乔奇想必气势矮了不少,和老戏骨们比起来,哪怕是龚雪也像个花瓶一样的无力

2 吃饭慢有福气 看过 2018-04-09 19:02:00

“等着吧!中国的工厂迟早要变成僵尸,要注射一点外国血才能活。”

3 阿暖 看过 2011-05-28 20:42:13

某些老式处理方式很萌,除此外无论剧情和拍法都实在乏善可陈。我只看到所以本可避免的冲突和主角的刚愎自用,绝没有什么历史的必然性。对了,吴妈依然很美呢。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