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的维米尔 Tim's Vermeer (2013)

导演: 特勒
主演: 大卫·霍克尼 / Tim Jenison / 佩恩·吉列特 / 马丁·马尔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荷兰语
上映日期: 2013-09-05(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80分钟
又名: 蒂姆的维梅尔
IMDb: tt3089388
5星
55.9%
4星
35.5%
3星
7.6%
2星
0.7%
1星
0.2%
好于 72% 纪录片

蒂姆的维米尔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蒂姆的维米尔的短评 · · · · · · ( 全部 954 条 )

热门 /  最新 / 

27 Rinn 看过 2014-03-26 21:04:47

从一个对维米尔画法的假设开始,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发明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花了213天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场景,花了130天把画画出来,总共花了一千八百多天还跑了英国和荷兰,证实了自己的假设。疯狂、天才、自娱自乐,让我欣赏又羡慕。

29 Lycidas 看过 2015-08-05 21:58:11

尽管Tim反复强调作画的客观性和仅仅关乎技术而非艺术修养,在这个漫长艰巨的任务最终结束的时刻,他竟没有展现出一丝激动欣喜,只是沉默又沉默,突然流下泪来。我想他自己大概也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而恰恰是这个时刻让这场对于艺术和技术的探讨显示出了更加珍贵的内涵。 WAP

15 Sico 看过 2014-02-03 16:42:32

Angelika 完美主义者和灵感永动机的代言人Tim,Geek却也有一颗Artist的大心脏。虽然貌似是冲着解密Vermeer的目标去的,却在重建画室和旷日持久的绘画过程中,慢慢展露出艺术带给世人的最宝贵的一面,技术并不重要,洗练的心性足以动人。Tim说不认为科学和艺术是触不可及的两端,他用5年让两者相遇了。

8 YuRAY 看过 2014-02-10 08:37:18

Tim Jenison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man/技术宅 on earth.

7 方東美 看过 2014-12-15 17:29:03

真的有人实践了大卫·霍克尼在「隐秘的知识」一书中提到的的技术。TIM是个发明家,他做维米尔的实验从08年就开始了。只到13年这个纪录片才完成。我其实在14年6月25日就看到本片了。只到昨天才发现这个#豆瓣电影#页面。

> 更多短评 95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蒂姆的维米尔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岱兮 2020-12-18 02:33:43

片中的视觉“证据”

Tim最惊人的发现要数这架virginal弯曲的下边缘,放在这部纪录片里简直像是维米尔使用了凹镜的铁证。 于是我拉了几条水平线;concave倒是看不太出,但确实琴的边线不是水平的。 完全竖直的边线也几乎没有,桌子前沿的线和地面倒是完全水平的。不排除复制品的误差。 从此看维米尔...  (展开)
四维 2018-07-26 01:17:12

作为专业人士的一点看法

为耿直的德州老哥点赞,但作为专业人士不得不指出这种画法有个漏洞,维米尔的画作都是多层间接画法,而不是这种直接画法,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比如画一块蓝色的布,他会先画一层土色、再画一层黑色、再画一层蓝色、再把蓝色亮部提亮.......每画一层都要颜料干透,而不是像...  (展开)
Penthesileia 2023-11-11 13:02:03

Tim's Vermeer

许多年前看的时候不以为然,也没太搞明白原理,只记住了一个细节:女王没让Tim拍她的《音乐课》😅 这次略有备而来。 片中Tim说了好几个理由,这里再加一个:维米尔的画作,视线水平线都很低,大约在人物腰部。看看他画中的桌子和窗户就知道了——这绝不是坐/站在画架前、将画...  (展开)
岱兮 2021-04-12 23:32:43

对Tim方法的研究论文

http://www.essentialvermeer.com/misc/StorkTylerSchechner21.pdf 结论: ... we conclude that it is extraordinarily unlikely that Vermeer used the proposed mirror-comparator telescope in the execution of his paintings.  (展开)
亶1113 2020-05-14 11:56:57

艺术与科学/科学技术

色彩元素组成系统 如画面逻辑 空间关联 特定功能 主观表现内部可能 科技表达观察处理世界的一种方式,那么艺术是否也是?语言讲述方式不同,本质相同 如何定义科技?艺术? 功能?样式?体制?意念? 隔岸观看角度 将艺术放置环境 未曾进入艺术观查,然而作为艺术家我们该干什...  (展开)
LIKE光 2018-09-23 23:39:31

维米尔更是一位发明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文艺复兴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从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后,欧洲进入了一段相当长的黑暗时期,十字军不停地东征,势要夺回被伊斯兰占领的故土,这也是那个时候整个欧洲的伟大愿景。而这一切在最后一次查理大帝与萨拉丁的议和中结束。欧洲人还是没能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从这以后...  (展开)
🌱 2022-05-08 11:50:58

Tim's Vermeer

相比之前看的纪录片和讲座,Tim不分析时代,不分析文化,不看同时代的思潮,而更多从技术的角度去挖掘Vermeer创作的秘密。史上最伟大的油画大师作品神奇的柔光效果和毫无痕迹的草稿让Tim好奇。高质量的透镜和望远镜以及同步投影的方式勾勒轮廓,Vermeer的画作宛如幻灯片,摄像...  (展开)
VivaFun 2020-06-14 17:55:50

“作弊”的维米尔,解嗨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讲了米国技术流大叔受英国David Hockney书中对维米尔作画方法推测的启发,手动用透镜、反光凹面镜做了一套装置,并且自己用车床做出了全套家具、木条装饰玻璃窗,还原了维米尔《音乐课》的场景及光线设置,以无美术功底的身份画出了高仿原作。从构想到完成,历时将近6年。牛啤...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咕噜嘟 2016-02-17 10:19:40

技术流的顽强逆袭

2002年,当他阅读到大卫霍克尼的小说时,想到维米尔可能用新型的工具帮助自己,能够画出不同于同时代画家的作品。之后,他花了11年时间让自己的计划变成了现实。 他不是画家,是发明家,他有分析事物的天赋,很难说他花了那么长时间去重现维米尔的创作,在中途,他说过,如果...  (展开)

> 更多影评 11篇


讨论区   ·  ·  ·  ·  ·  ·

自己试了一下,发现一个问题 来自Evil Woman 3 回应 2022-06-19 09:41:36
额 怎么觉得靠这套工具我也画不好啊。。。 来自千年小优 2 回应 2019-03-29 21:46:22
关于提米的工具 来自クリムト 2017-09-07 15:04:32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3条)

关于《蒂姆的维米尔》的问题 · · · · · · ( 全部1个 )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蒂姆的维米尔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