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错觉而深度亦然 A Day on the Grand Canal with the Emperor of China or: Surface Is Illusion But So Is Depth (1988)

导演: 菲利普·哈斯
编剧: 大卫·霍克尼
主演: 大卫·霍克尼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88-03-19(美国)
片长: 46分钟
IMDb: tt0164525
5星
58.0%
4星
35.9%
3星
5.6%
2星
0.3%
1星
0.3%
好于 63% 纪录片

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错觉而深度亦然的短评 · · · · · · ( 全部 685 条 )

热门 /   / 

60 Ted 浙一 看过 2019-01-09 23:18:43

霍克尼多次谈到了中国传统画中两个特点,一个是-多视点,董其昌说过,“山行时见奇树,需四面取之”,石涛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多时空呈现的图景,是固定视点的画幅不能容纳的。第二个是-高视高,霍克尼在片子里说到,“像直升机的视角”,沈括说过:“折高折远。”山水画中,画面中的高处就是场景的远处,“如人见假山”,“远视距”,要以大观小,把高山大川看做假山盆景,用这样高视高的“微俯视”透视法,所以能够一览... 霍克尼多次谈到了中国传统画中两个特点,一个是-多视点,董其昌说过,“山行时见奇树,需四面取之”,石涛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多时空呈现的图景,是固定视点的画幅不能容纳的。第二个是-高视高,霍克尼在片子里说到,“像直升机的视角”,沈括说过:“折高折远。”山水画中,画面中的高处就是场景的远处,“如人见假山”,“远视距”,要以大观小,把高山大川看做假山盆景,用这样高视高的“微俯视”透视法,所以能够一览无余。总之,这些手法都和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喜好有关,大众总是喜欢内容丰富、情节清楚、刻画细致、结局完美的作品,比如百鸟朝凤、百花齐放、一百单八将、三打祝家庄等等多人物,多时空的事件和题材。艺术家搜集多时空的素材导致了多视点,再用高视高才能将巨量信息统一打包呈现,这个康熙南巡事件更是必须这样处理。/ 7.7 (展开)

29 柏林苍穹下 看过 2020-01-26 22:27:23

与英国画家大卫·霍尼克宅在家里,于中国画卷上游览京杭大运河。四十六分钟高清中字在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6394027 。

61 fushia 看过 2020-03-11 16:36:37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从古至今人对于权力的渴望以及获得权力之后展示出来的样貌,或许并无太大差异。古有《康熙南巡图》,今有人日大字报。但几百年前受官方委托的画家起码能够把笔触探到后巷的寻常百姓家,而今那些警察驻扎的房间,那些手抄的领导到访剧本,那些“假的,都是假的的呼号”,那些尸骨未寒就要被迫唱赞歌的人们都被隐藏、被忽视、都成为这太平盛世这大国战疫中不和谐的音符。

21 Sabrina 看过 2020-03-12 11:54:0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6394027

5 十万 看过 2019-08-23 20:10:24

vanishing point的发明 as infinity as god and和大炮精确度的关系

> 更多短评 685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错觉而深度亦然的影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2020-04-11 18:57:22

一日游总结整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David Hockney 就《康熙南巡图》(王翚)和《Piazza San Marco Venezia》(Canaletto)讲中国卷轴于西方绘画的特别之处,以及其中中国(或东方)的时空观与叙事方式,从而理解东方绘画中“空间感”与“时间感”的来源: 观看 边界:西方绘画的图面被设置在一个“窗口”中(如同...  (展开)
Flora 2020-04-02 09:29:46

《康熙南巡图》卷七中的空间与时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David Hockney的讲解非常精彩!(B站有资源)本无需我来画蛇添足,但最近有点闲,为了留存,就把视频整理成了文字版。 David Hockney的主要观点:每一幅图都代表着对待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态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叙事方式。 在视频中,Hockney主要介绍了《康熙南巡图》卷7,并通过...  (展开)
吴邪 2021-01-07 21:13:32

打破那扇窗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年末在北京偶遇大卫·霍克尼的画展,印象比较深的除了盘核桃的工作人员,不大对头的《康熙南巡图》版本,楼顶复刻的游泳池和棕榈树,最富盛名的《大水花》和特有的霍克尼蓝,更重要的是引人情不自禁细细观看的丰美色彩和细节笔触。 展览也展出了一些书信,其中有他写给助手的...  (展开)
pensieve 2020-07-16 00:37:14

短评写不下

特别好,看到一半觉得实在太好于是推荐给了母上大人,然后看完我们就一起在不停的说太好了😂😂😂不愧是艺术家,观察力真的太好了,很喜欢他说的西方绘画像从一扇窗户里往外看,但是中国卷轴画可以移步换景,没有框定的边界,观者可以自己选择边界。他对中西透视不同的分...  (展开)
不知有生 2020-04-30 03:22:32

有关卷轴中的时间空间与观看方式

David Hockney在影中提及的几个问题很有趣,在这里展开一些相关的个人思考。 一,卷轴中的“时间感”是如何呈现的呢? 1. 卷轴本身的形式,决定了观众从观看卷轴开始到结束有一段时间上的持续,而不是我们看一幅画时处在观看当下的那个时间点。 2. 绘者的安排。按照故事叙述般...  (展开)

> 更多影评 5篇


讨论区   ·  ·  ·  ·  ·  ·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0条)

关于《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错觉而深度亦然》的问题 · · · · · · ( 全部1个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错觉而深度亦然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