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的滋味 طعم گیلاس (1997)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编剧: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演: 赫玛永·厄沙迪 / 阿卜杜拉曼·巴赫里 / 阿夫欣·呼罗希德·巴赫蒂亚里 / 沙珐·阿里·莫拉迪 / 米尔·霍森·努里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伊朗
语言: 波斯语
上映日期: 1997-05-16(戛纳电影节)
片长: 95 分钟
又名: 樱桃之味 / Taste of Cherry / Ta'm e guilass
IMDb: tt0120265
编剧: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演: 赫玛永·厄沙迪 / 阿卜杜拉曼·巴赫里 / 阿夫欣·呼罗希德·巴赫蒂亚里 / 沙珐·阿里·莫拉迪 / 米尔·霍森·努里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伊朗
语言: 波斯语
上映日期: 1997-05-16(戛纳电影节)
片长: 95 分钟
又名: 樱桃之味 / Taste of Cherry / Ta'm e guilass
IMDb: tt0120265
樱桃的滋味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50届戛纳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樱桃的滋味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11 条 )

《樱桃的滋味》电影剧本
《樱桃的滋味》电影剧本 文/〔伊朗〕阿·基亚罗斯塔米 译/单万里 1.伴随着一段音乐,出现黑底白字的字幕:西比发行公司发行,西比2000影片公司出品。 2.白色的阿拉伯语字幕在黑底上现出。 德黑兰街道·外景·白天 3.一个男人的近景镜头,他驾驶一辆中型轿车行驶在街道上。他就...
(展开)

觀眾的冒險:《櫻桃的滋味》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 链接:[http://mhperng.blogspot.tw/2011/06/blog-post_29.html] 来源:[作者博客] 前言 《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是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1997年的作品。...
(展开)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最后一段是啥意思?剧组都出来了,然后说收环境音... | 来自tom,the npc | 8 回应 | 2023-01-23 15:04:50 |
男主吃下安眠药了吗? | 来自西瓜大侠女 | 2 回应 | 2023-01-02 22:32:17 |
哪届世界杯的马拉多纳? | 来自深圳大脸猫 | 2022-12-09 21:35:04 | |
【深圳】出2张12.19万象天地 | 来自lilyu | 3 回应 | 2022-11-30 12:31:12 |
请教哪儿可以播放呀~ | 来自雁菱菱 | 1 回应 | 2022-11-28 15:01:11 |
关于《樱桃的滋味》的问题 · · · · · · ( 全部7个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爱的文艺片 (有猫万事足)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Viking)
- 入选《第十放映室》影片之国外篇Ⅱ (心之旋影)
- 故事发生在一天内的电影 (何生生)
- 生之绝望,惟有死亡才能逃脱羞辱 (阖昔)
订阅樱桃的滋味的评论:
feed: rss 2.0
樱桃的滋味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2394 条 )
347 有用 战国客 看过 2009-05-09 17:06:14
当电影只是作为讲述道理的工具,它便失去了滋味~~
298 有用 U 兔 看过 2008-06-16 09:33:59
08年和妈妈一起看的片子,看完觉得心里很宁静,开着DVD机睡着了,老爸过来关的~
155 有用 余小岛 看过 2016-09-25 21:27:38
全程都在注意边上的姑娘被冻得搓手搓脚,最后一咬牙把外套给了人家,才开始专注地看电影。。。资料馆的空调实在太坑。
176 有用 胤祥 看过 2012-03-06 00:53:23
真心是好片。车窗=银幕边框,人物之眼=摄影机镜头,又是循环结构,又是装置艺术。结尾真心翻得太好了。mk2DVD里收了傅东老师的介绍和三段评论,以及阿巴斯访谈。
92 有用 Alain 看过 2018-09-19 00:18:07
通篇苍茫的土黄色环境和促狭的车内场景营造了一种逼仄沉闷的效果,因而竟使得最后的暮色、月色如此开阔明亮、余味悠长,不仅仅是在色调和空间的先后对比犹如《呼喊与细语》,就连对于斡旋于死亡与生存之间的虚假的希望(在此即具象化为樱桃的滋味)所产生的疑惑也与之相似(“泥土把所有的美好事物都赐予了我们”“所有的美好事物也都要归于尘土”),自杀真乃唯一的哲学问题,这是劝慰向死者要为樱桃之味而活吗?我觉得不是,车内... 通篇苍茫的土黄色环境和促狭的车内场景营造了一种逼仄沉闷的效果,因而竟使得最后的暮色、月色如此开阔明亮、余味悠长,不仅仅是在色调和空间的先后对比犹如《呼喊与细语》,就连对于斡旋于死亡与生存之间的虚假的希望(在此即具象化为樱桃的滋味)所产生的疑惑也与之相似(“泥土把所有的美好事物都赐予了我们”“所有的美好事物也都要归于尘土”),自杀真乃唯一的哲学问题,这是劝慰向死者要为樱桃之味而活吗?我觉得不是,车内那段被诟病为说教的台词并非在灌输鸡汤,而是先验地放置了一套作为人类大多数的乐观主义者(可能是用以麻痹自己)的说辞,然而结局的悬置状态说明阿巴斯也并未给出自己的答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