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舞 La ronde (1950)

5星
21.4%
4星
56.4%
3星
19.6%
2星
2.2%
1星
0.5%
好于 34% 爱情片

轮舞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轮舞的短评 · · · · · · ( 全部 796 条 )

热门 /  最新 / 

8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19-05-12 23:03:37

《轮舞》,哦不,是奥菲斯的《轮舞》体现着一种作为叙事媒介(或者更为直接:电影)的自觉,自影片的画外音开场,叙述者即无处不在,与此同时,它将影片的叙事还原为“杂耍”,叙述者/杂耍者外加引申宗教含义的“在场上帝”,他完成了他的三位一体,并时常以一种布莱希特的形式与观看者发生互动,既然叙事主体不断在“轮舞”中置换,那么真正获得“主体性”的角色,只有“叙述者”(即使在真正的影片中也只是作者的替身)。 另外... 《轮舞》,哦不,是奥菲斯的《轮舞》体现着一种作为叙事媒介(或者更为直接:电影)的自觉,自影片的画外音开场,叙述者即无处不在,与此同时,它将影片的叙事还原为“杂耍”,叙述者/杂耍者外加引申宗教含义的“在场上帝”,他完成了他的三位一体,并时常以一种布莱希特的形式与观看者发生互动,既然叙事主体不断在“轮舞”中置换,那么真正获得“主体性”的角色,只有“叙述者”(即使在真正的影片中也只是作者的替身)。 另外,他同时也“化身”为演员,带领她穿越“时间”——赤裸裸的后台,布景,灯光,摇臂,意识流文字影像化的一种处理方式,再一次证明,所有巴洛克式的服化道,包括精准的运镜都暗示着作为“棚拍”的非真实,只是自然地从一个“set”走入另一个“set”而已,然后,故事结束。 (展开)

2 vivi 看过 2009-02-19 08:35:16

2021.7.10 看过那么多类似的结构或者题材,还是最喜欢这一部。在爱情这里,性别、身份、地位无关紧要,谁都一样,出戏入戏,白天黑夜,一切流转如行云流水。在大光明看老电影真是有一种时光穿梭的错觉。

1 Muto 看过 2023-11-01 16:26:39 天津

美国总统过万圣节被发现手抖掉落糖果——众所周知,上流社会最喜欢干下流事。德国导演奥菲尔斯对于二战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一定很失望吧,丧失了历史主动权而跳不出历史周期律的德国「魔术师」一定很想家吧——美国电影《情海惊魂》拍了一句德语谚语:当井干了,才欣赏水。翻成中国俗语就是:井枯才觉水可贵;美国电影《鲁莽时刻》拍了另一句: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通往深渊的道路。译成俗话就是:井里淹死人,没处推;唉,轮番... 美国总统过万圣节被发现手抖掉落糖果——众所周知,上流社会最喜欢干下流事。德国导演奥菲尔斯对于二战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一定很失望吧,丧失了历史主动权而跳不出历史周期律的德国「魔术师」一定很想家吧——美国电影《情海惊魂》拍了一句德语谚语:当井干了,才欣赏水。翻成中国俗语就是:井枯才觉水可贵;美国电影《鲁莽时刻》拍了另一句: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通往深渊的道路。译成俗话就是:井里淹死人,没处推;唉,轮番上演的历史悲剧观众都看腻了吧?奥菲尔斯这一版《夜来香》还是让男主角换一下「女」装吧——我们也「假装小朋友」随着一圈圈旋转《轮舞》的木马,看他「开历史倒车」梦回维也纳。嘀嗒嘀嗒,士兵随身佩戴的《铁皮鼓》钟被「拒绝长大的男孩」敲响啦,美梦到此结束啦,该去服「美」役啦——女子疑因cos低俗内容被警方带走。 (展开)

2 brennteiskalt 看过 2021-07-27 06:33:33

环形动机在奥尔菲斯作品中的核心地位可在《轮舞》中明显地观察到。施尼茨勒原剧颇为gimmicky的结构不仅展示了爱情之事里个体身份的流动化趋向,人一成不变的个性让步于逢场作戏的表演,而更是点明了这种流动性背后宿命一般的封闭性:我们都是情欲这张大网里的笼中鸟。因此他设定的这个观众与角色间的MC式的角色可算得是神来之笔,充满了几乎后现代式的反讽性和对电影形式与媒介的反思精神。

6 阳朱 看过 2014-12-17 22:29:32

妓女-军官-女仆-少爷-夫人-富商-小蜜-作家-演员-将军-妓女。+摇动旋转木马的上帝旁白。画面极富装饰&分割感:纱、布、幕、窗、玻璃、镜、楼梯、植物、摆饰。长镜头,后台、换幕、剪辑(元戏剧?)的提示。结构轻巧,但动作细腻对白有味。爱情的虚伪和生活的空虚。

> 更多短评 796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轮舞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杨小槑 2022-03-18 17:55:06

奥菲尔斯驻法作品序列观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片是奥菲尔斯留法四部系列的首作,除了呈现出高度原创性的作者烙印外,还囊括了奥菲尔斯在这一时期创作影片的显著特点。 对德国片场时期创作特色的延用 复现了在德国相当受欢迎的传统剧目舞台形式—轻歌剧,以及在景深调度中运用一种被称之为“解放的摄影机”的风格化设计。 ...  (展开)
🎐Jamie_x🐇 2023-07-27 18:13:40

旋转木马?的意义

3提名:奥斯卡编剧&艺术指导布景&威尼斯金狮。2获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戏剧《Reigen》:戏剧2个标题——德文 Reigen&法语中的 La Ronde 圆形舞蹈,就像英语童谣Ring a Ring o' Roses“敲响玫瑰圆环”唱的那样(童谣&民歌&唱歌游戏,same我小时候牵手转圈谁反应最慢就...  (展开)
🎐Jamie_x🐇 2023-07-27 18:17:44

旋转木马?的“爱情”

3提名:奥斯卡编剧&艺术指导布景&威尼斯金狮。2获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戏剧《Reigen》:戏剧2个标题——德文 Reigen&法语中的 La Ronde 圆形舞蹈,就像英语童谣Ring a Ring o' Roses“敲响玫瑰圆环”唱的那样(童谣&民歌&唱歌游戏,same我小时候牵手转圈谁反应最慢就...  (展开)
陸離 2017-12-14 10:36:20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964年版垃圾,1950年版伟大。 1964年版垃圾,1950年版伟大。 1964年版垃圾,1950年版伟大。 1964年版垃圾,1950年版伟大。 1964年版垃圾,1950年版伟大。 1964年版垃圾,1950年版伟大。 1964年版垃圾,1950年版伟大。 1964年版垃圾,1950年版伟大。 1964年版垃圾,1950年版伟...  (展开)
2011-06-28 18:57:03

快乐是不毛的沙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奥地利作家显尼志勒小说《轮舞》,看了很久了, 改编电影、 1964、 イタリア・フランス合作、 ロジェ・バディム監督、 ジャン・アヌイ脚本 想不到校图书馆影像室就有的放,近两小时,短暂的恋情加性爱,有6、7对男女轮番上场,女人都是躲闪地开始...  (展开)
范桔塔 2009-07-09 22:11:10

每个人都是红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因为人人都不清白,都出了墙 所以才演得出这样一场A对B,B对C,C对D的轮舞戏 结构巧妙,人心绝望  (展开)
g9421 2005-12-13 00:08:51

我看得是1964版本

一个周而复始的奇特故事,一对对痴男怨女,交换舞伴般彼此连接。在东方文化中,也不过是个很老套的形式,轮回的禅意。 从一名妓女开始,经由骑兵、女仆、公子、少妇、丈夫、少女、作家、演员、官员,再回到妓女,这是第一个轮回,所有人以情爱关系联系,也是剧情的基础构架。人...  (展开)
Jacky-Q 2011-10-03 01:37:10

年代久远的脂粉片

我觉得1964年版本的轮舞,已经足够说明1950年版的问题在哪里。 首先是电影里的那位仁兄,实在是莫名其妙,根本没存在的必要。这是为了让观众和影片保持距离么?但是对那些痴男怨女的浮华爱情的讽刺,已经足够醒目了。 演员的表现也差个档次。1964的演员阵容特别是女主演们,...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兔子大左 2023-02-06 15:59:24

杂感:维也纳华尔兹

【1793】看的版本翻译有点问题,但不影响这是一部载入青史的杰作。叙述上以维也纳华尔兹轮舞形式结构故事,首尾相接,主人公一棒传一棒形成循环。这是我见过最圆融的互文和集锦片样式。前几个故事具有相当强的现代电影气质,既有戏剧包袱,也有得意忘言的潜台词。在教授之后的...  (展开)

> 更多影评 10篇


讨论区   ·  ·  ·  ·  ·  ·

可有 110 分钟(1989 restored version)版? 来自十啼 1 回应 2023-08-28 23:17:04
出票 来自天兵 2021-07-03 10:43:05
Online 来自小麦大丰收 2 回应 2020-12-13 20:11:38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3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轮舞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