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 Der Fangschuß (1976)

5星
14.8%
4星
55.8%
3星
27.3%
2星
1.1%
1星
1.0%
好于 23% 战争片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死刑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65 条 )

热门 /  最新 / 

4 沁云 看过 2018-02-15 11:04:29

故事本身值四星,冲结尾的长镜头和男女主角后半段的表现加到五星。结尾行刑时没给特写真是太正确了,镜头也一气呵成、欲说已休。本来觉得特罗塔演这个角色年龄偏大,但“投敌”之后的表演真是非她莫属。全片黑白对比浓烈、对白简练,相当有大师气象。

9 吴邪 看过 2022-11-12 18:46:58 上海

@2022德国大师展。 结尾跳上火车,和片头一样的theme加上了进行曲的节奏,一切还没完,一切才刚刚开始… 明白了导赏里施隆多夫转述比例怀德说的,最好的还是一个简单的背景和一个简单的故事,总觉得没能完全get波罗的海的异乡设定,Sophie有点像欧罗巴的化身? 结合昨天的《青年特尔勒斯》,面对集体的暴行,只是旁观太冷漠,但扎进去就是二选一。 最喜欢圣诞舞会和Sophie在椅子上摇摇欲坠的段落,怎... @2022德国大师展。 结尾跳上火车,和片头一样的theme加上了进行曲的节奏,一切还没完,一切才刚刚开始… 明白了导赏里施隆多夫转述比例怀德说的,最好的还是一个简单的背景和一个简单的故事,总觉得没能完全get波罗的海的异乡设定,Sophie有点像欧罗巴的化身? 结合昨天的《青年特尔勒斯》,面对集体的暴行,只是旁观太冷漠,但扎进去就是二选一。 最喜欢圣诞舞会和Sophie在椅子上摇摇欲坠的段落,怎么能这么冷酷?他们甚至都没有脱帽…唯一的笑点,好本土的台词:站街女就别搞得跟扫黄大队似的 (展开)

9 YiQiao 看过 2022-11-12 18:07:36 上海

去你们男人间的伟大友谊吧//人不明白自己就会伤害别人 爱不需要原谅但战争需要 槲寄生不能使人亲吻但炮火可以 说来也只是破碎而扭曲的灵魂 让琴弦不再和谐的子弹也不是自愿卡在中间的 但它也确实坚硬得让琴声变得难听 对错在这种时候变得尤为重要//别和女人谈家国了 自己都没折腾清楚 放下手里的枪吧

5 dinosaurs 看过 2015-11-02 17:41:41

应该是看过的施隆多夫里最爱的一片。他拍了一大票文学改编片,拍到尤瑟纳尔的一弹解千愁算是个大挑战。一弹解千愁是“不可靠叙事者”小说的大经典,而这部电影要做到的首先就是把小说中的谜语解开,简单的说,就是同志情啦。老实说,加入的、写明的线索和台词毕竟不如原作微妙迷人,但这尝试值得尊敬。

6 censored dump 看过 2022-11-12 18:14:44 上海

德国影展at大光明。渐入佳境,既是战争也是性别的,女性作为男性游戏的局外人,要么依附在刻板角色上,要么“披上男装”,这种左右为难(男)的无主体性,既呼应男主身上的性向,也投射波罗的海国的“边缘”性,比利怀德说对了一半,复杂故事against复杂背景,但复杂与复杂相通,镜头有写实跟拍和推轨特写两种风格,叙事视角也在男女主之间摇摆(尤其“背叛”戏完全是有限信息,对应之前女主对男主取向不知情),凝练、精... 德国影展at大光明。渐入佳境,既是战争也是性别的,女性作为男性游戏的局外人,要么依附在刻板角色上,要么“披上男装”,这种左右为难(男)的无主体性,既呼应男主身上的性向,也投射波罗的海国的“边缘”性,比利怀德说对了一半,复杂故事against复杂背景,但复杂与复杂相通,镜头有写实跟拍和推轨特写两种风格,叙事视角也在男女主之间摇摆(尤其“背叛”戏完全是有限信息,对应之前女主对男主取向不知情),凝练、精彩的黑白摄影平衡了剪辑的突兀,比如隔墙告白时的水汽,最后一气呵成,镜头远眺,不切,直接跟上车——完成了戕害、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戕的意志,返回一战后的德国。 (展开)

> 更多短评 265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死刑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4-ever 2008-11-13 11:12:09

一弹解千愁的一些概念

尽管不好妄下断言,但是沃克尔.施隆多夫的第十二部电影<死刑>(der fangschuss ,1976),应该被看作是他创作生涯中一颗蒙上灰尘的宝石.改编自法语文学大师,法兰西文学院史上第一位女院士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同名小说,本片将20年代的文化记忆重新赋予了生命,填棉夹克,寒冰冬景,冷漠...  (展开)
acidrain 2006-02-02 20:23:24

氢弹级的黑白好片

1976 黑白片的力量好强, 也许是我最喜欢的施隆多夫作品, 也喜欢stanley myers的配乐,淡淡在背景上浮动, 安神定气 关于战争与爱情的电影看过不少了, 象这么有力的不多见, 有几个情景让我印象深刻: a.艾瑞克与苏菲争吵, "如果我要找女人,你是最后被考虑的一个", 晚上敌机来袭...  (展开)
ivorldn 2009-01-15 20:55:12

一弹解千愁

很久没看尤纳瑟尔的小说了,上周末睡不着下了一篇她的一弹解千愁看到深夜,看到一半才发现三年前已经读过了,现在忘得一干二净。在小说里尤老太太依旧保持着她贵族遗老的优雅哀怨的风度,对政治与其说敬而远之不如说心有余悸。看她在序中不厌其烦的解释小说中这三位主人公高贵...  (展开)
蝉影 2011-11-27 12:13:05

内涵帝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施隆多夫的《死刑》改编自尤瑟纳尔的《一弹解千愁》,原著没读过,就影片来说,感觉导演太过克制,很多地方没进行必要的表现。比如,苏菲,一个贵族,怎么就喜欢上一个平民,低级军官埃里克。埃里克又是怎么利用苏菲操纵她哥哥康德罗——苏菲获知这事后,就毅然离开了埃里克。...  (展开)
厄庇墨透斯 2007-02-07 21:14:24

请温柔地击毙我

Der Fangschuß。死刑。 如果真的错过了这部电影,就永远也不原谅自己。碟的套封上是LE COUP DE GRACE,就是尤瑟奶奶的《一弹解千愁》。我是怎样辗转着,送了人又涎着脸要回来! 施隆多夫向伟大的女院士致敬,但尤瑟奶奶并不领情。老实说,我也觉得施隆多夫并没有吃透尤瑟...  (展开)
南团 2008-07-13 16:25:14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做客我们《世界电影之旅》的是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也许您对他还有些陌生,但是要说起那部技惊四座的《铁皮鼓》您一定记忆犹新,让我们一起走进施隆多夫的电影世界。   1979年施隆多夫的杰作《铁皮鼓》,不负众望与另一部伟大的电影《现代启示录》...  (展开)
斧头的沉默 2023-10-19 22:50:08

战争中的男人与女人

这部片子我居然已看了一大半了才弃掉。重看是因为被开头的配乐留住了。 索菲的转变:应该是在望远镜中看到格里戈里在前线战斗,一方面为了红军,另一方面为了爱而不得的纠缠。 埃里克是明显爱着康拉德的,从圣诞节屋子内沃克玛接住站在梯子上摇摇欲坠的索菲,紧接着切到屋外埃...  (展开)
斯人光年 2022-11-15 20:44:32

后劲十足的《死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确实之前对德国电影所知甚少,所以德国电影大师展里提及《铁皮鼓》导演旧作,也就只是听过这个电影的名字而已。去看施隆多夫的《死刑》之前,故意什么介绍都没有看,希望能得到全新的印象。事实上,看完之后,确实感觉到了后劲,施隆多夫给观众留下了一种冷静凛冽之下深藏热烈...  (展开)
阿木 2011-02-13 23:21:48

实际不是战争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点开头,才知道是以前看过的。不过还是看下去了,虽然已知道了结尾。 这次是完全看明白了。这片得认真的看,情感及情感变化之细腻才能清楚明 白。而且如果不小心看粗点,你就可能把最关键的地方漏掉了。影片快结尾 处,人在阴影处跑动的一段镜头感觉很经典。 还要说几句,...  (展开)
虞渊之水 2020-08-30 21:54:18

从《一弹解千愁》到《死刑》

尤瑟纳尔是与杜拉斯、波伏瓦齐名的法语三大女作家之一。与《死刑》的原著就是改编自尤瑟纳尔的中篇小说《一弹解千愁》。说实话我并不太懂《一弹解千愁》的含义,不知道是按法语直译过来的,还是经过译者的修饰,总之颇有些摸不着头脑。原著小说是除了开头,绝大部分都是第一人称...  (展开)

> 更多影评 12篇


讨论区   ·  ·  ·  ·  ·  ·

几点疑惑 来自珍妮花开南山 8 回应 2022-01-16 10:32:17
哪能看啊。。。 来自塞得内斯 3 回应 2018-10-17 17:53:54
我只能说简介太垃圾了 来自咖喱芒果 2 回应 2008-12-16 13:06:39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3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死刑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