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 短评

热门 最新

4 沁云 看过 2018-02-15 11:04:29

故事本身值四星,冲结尾的长镜头和男女主角后半段的表现加到五星。结尾行刑时没给特写真是太正确了,镜头也一气呵成、欲说已休。本来觉得特罗塔演这个角色年龄偏大,但“投敌”之后的表演真是非她莫属。全片黑白对比浓烈、对白简练,相当有大师气象。

9 吴邪 看过 2022-11-12 18:46:58 上海

@2022德国大师展。 结尾跳上火车,和片头一样的theme加上了进行曲的节奏,一切还没完,一切才刚刚开始… 明白了导赏里施隆多夫转述比例怀德说的,最好的还是一个简单的背景和一个简单的故事,总觉得没能完全get波罗的海的异乡设定,Sophie有点像欧罗巴的化身? 结合昨天的《青年特尔勒斯》,面对集体的暴行,只是旁观太冷漠,但扎进去就是二选一。 最喜欢圣诞舞会和Sophie在椅子上摇摇欲坠的段落,怎么能这么冷酷?他们甚至都没有脱帽…唯一的笑点,好本土的台词:站街女就别搞得跟扫黄大队似的

9 YiQiao 看过 2022-11-12 18:07:36 上海

去你们男人间的伟大友谊吧//人不明白自己就会伤害别人 爱不需要原谅但战争需要 槲寄生不能使人亲吻但炮火可以 说来也只是破碎而扭曲的灵魂 让琴弦不再和谐的子弹也不是自愿卡在中间的 但它也确实坚硬得让琴声变得难听 对错在这种时候变得尤为重要//别和女人谈家国了 自己都没折腾清楚 放下手里的枪吧

6 censored dump 看过 2022-11-12 18:14:44 上海

德国影展at大光明。渐入佳境,既是战争也是性别的,女性作为男性游戏的局外人,要么依附在刻板角色上,要么“披上男装”,这种左右为难(男)的无主体性,既呼应男主身上的性向,也投射波罗的海国的“边缘”性,比利怀德说对了一半,复杂故事against复杂背景,但复杂与复杂相通,镜头有写实跟拍和推轨特写两种风格,叙事视角也在男女主之间摇摆(尤其“背叛”戏完全是有限信息,对应之前女主对男主取向不知情),凝练、精彩的黑白摄影平衡了剪辑的突兀,比如隔墙告白时的水汽,最后一气呵成,镜头远眺,不切,直接跟上车——完成了戕害、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戕的意志,返回一战后的德国。

5 dinosaurs 看过 2015-11-02 17:41:41

应该是看过的施隆多夫里最爱的一片。他拍了一大票文学改编片,拍到尤瑟纳尔的一弹解千愁算是个大挑战。一弹解千愁是“不可靠叙事者”小说的大经典,而这部电影要做到的首先就是把小说中的谜语解开,简单的说,就是同志情啦。老实说,加入的、写明的线索和台词毕竟不如原作微妙迷人,但这尝试值得尊敬。

4 76 看过 2022-11-12 21:58:01 上海

牛逼,看个电影一下解决了近期的烦恼。男人和女人真的太不一样了,男人说不爱,说只想当友情,那无论过程中如何产生控制欲,都不是真正的爱,一开始没有产生的爱意到最后也不会有,事业和自己的真实内心永远大于一个只是暧昧的女人。女人就不一样了,女人会一见钟情也会日久生情,只要爱上了,不管过程如何曲折,即使和自己的信仰理想相悖,到最后一刻还是真的爱,放不下。所以,遇到一个不爱你的男人但是你很爱,就快跑!即使结束生命也换不来爱!理性的动物没有必要强求!润!!

3 甘草披萨 看过 2015-02-28 18:59:51

#德国电影大师展# 20221112@大光明重看,黑白影像里的决绝悲剧,又一场最接近自杀的他杀,“如果我死了,你会在乎吗?” 病院照顾病人只为染上伤寒,轰炸时拉开窗帘烛火通明,她的结局几乎是她一直在渴求的,痛苦终于得以终结,充满毁灭性的一生得以完整,受到侵犯是她自毁倾向的种子,战争与情感创伤只是加速器,走向无可挽回的命运尽头;表面似乎是个只能发生在战争期间的极端故事,然而一个女人重比千金的爱,在一个男人面前一文不值,打仗、前程、虚荣、社会评价、男人之间的“友谊”,随便一样都比爱情重要,可以让他在开抢时都能如此轻巧,这样的故事“形态”其实可以放之四海;一开头明晃晃致意自己的老师梅尔维尔,确实很有他的电影类似感受,就是如果能“留白”更多些、点到即止些,定能再上台阶;回头琢磨只能感叹这真是充满挑衅的策展选片啊

2 mayfog 看过 2011-10-19 21:12:47

施隆多夫,1976。战争,爱情,令人唏嘘不已。女人的叛变,男人的绝情,还有战争的阻隔与残酷,生活来不及思考,爱情来不及回味,一起跳舞的妹妹成了叛军的哨兵,一个吻与一声枪响,都是他们俩之间的故事。天空依旧阴霾,冬天依旧萧瑟,士兵们前进的步伐深深陷入泥淖,没有什么真正值得拥有。

2 缺德梅 看过 2017-12-22 23:15:31

7.8 流畅、简练,人物感情关系晦涩而隐秘。献给我的老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1 AP 看过 2011-09-07 02:12:38

男角至少是个双性恋。女角也不是省油的灯,搞不掂男角,就卧底。故事背景是残酷的,电影是很有意思的。

1 Over5 看过 2008-10-15 02:37:15

枪响了~是真的,女人死在了地上,那么小的洞,那么多的血~

0 DM 1 9 8 9 看过 2009-12-13 22:34:58

很久以前买的碟,才看完。。

1 欢乐分裂 看过 2022-11-12 18:33:59 上海

3.5;在一场注定无法胜利的战争里,以一颗射向自己的子弹解千愁。正如导演所言,的确更适合拍成黑白片。

1 aga叶婆 看过 2022-11-12 18:19:15 上海

在复杂的历史背景里讲复杂的人情关系。波罗的海1919-1920。从女主角的角度看男主角的态度确实是会发疯的。互相伤害的话翻译得都很顶心顶肺。(“站街女就不要装扫黄大队了”“他真聪明,勾引妹妹来得到哥哥”)(看到了十年后的特尔勒斯)最后的处决,在不同的层面上像易先生/王佳芝,武松/潘金莲。特意选择了黑白片,光影构图冻土和死亡都精心。槲寄生下的新年吻,并不是静或好

1 醉梦·聊生 看过 2022-04-30 20:37:46

两款海报抓住了影片表意的中心,CC版是门两边的对语,苏菲请求原谅,她对雷蒙的爱,一款是影片末尾,苏菲被俘,雷蒙从背后抓着她的头,脸埋进她的金发,苏菲推开他,而苏菲的死刑点名他来执行,他并没有犹豫,爱如果太深,会成为他人沉重的包袱。

1 麻麻睇 看过 2011-12-04 14:27:21

大量近景推特写,明暗切换。归为战争题材,这部影片太晦涩;算作黑色电影,又不够抓眼球。依稀有些许友情与背叛,男人之爱。有几场戏没控制好,太过激情澎湃。论及向梅尔维尔致敬,欠火候。

1 l.m. 看过 2008-11-12 00:58:05

可能開了一天會精神很頹靡,看得不太認真,因此感受也不太強,不敢妄加什麽評論.但很不自覺地拿它跟色戒比較,感覺還是有點距離.

1 LoudCrazyHeart 看过 2020-08-17 12:59:49

错付的情感在子弹中解脱。关于erich是否存在同性倾向,实在是暧昧得很,也不用明着说,毕竟很多明示暗示的。配乐和风格在调子上都有着些许的紧绷感。

1 小易甫 看过 2011-06-24 00:47:50

结尾场景的镜头运用很灵活。我死活都没有看出本片的同性恋的暗示。

3 深邃 看过 2022-11-12 18:59:38 上海

邀请了施隆多夫老师亲自做导赏,结果老人家视频一上来就把片子剧透完了,害得我后来一直在找他说的情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