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的颜色 Նռան գույնը (1969)

导演: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编剧: Sayat Nova /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主演: 索菲柯·齐阿乌列里 / 米尔克·阿尔克桑亚 / 维勒·加尔斯特亚 / 高吉·格吉奇科里 / 斯巴达克·巴加什维利 / 美狄亚·加帕里泽 / Hovhannes Minasyan / Onik Minasyan / Yuri Amiryan / I. Babayan / Medea Bibileishvili / T. Dvali / Aleksandr Dzhanshiyev / Guranda Gabunia / Zh. Gharibyan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亚美尼亚语 / 阿塞拜疆语 / 格鲁吉亚语
上映日期: 1969-10(亚美尼亚)
片长: 79分钟(亚美尼亚) / 73分钟(苏联)
又名: 红尘百劫(港) / Սայաթ-Նովա / Sayat Nova / The Color of Pomegranates / Colour of Pomegranate / Red Pomegranate
IMDb: tt0063555
5星
49.5%
4星
37.4%
3星
11.1%
2星
1.3%
1星
0.7%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石榴的颜色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0561 条 )

热门 /  最新 / 

201 文泽尔 看过 2010-03-14 04:24:24

为了体现出诗人的一生及其作品,导演做了5点尝试来进行宗教画式画面统一:1人物面部不显露表情;2入镜人物及焦点物品不重叠;3服装及配套动作象征化.还原宗教画中人物形象;4颜色调配鲜艳醒目,凸显主体.配色对应文艺复兴前大部分教堂宗教版画;5场景古老化及祭坛化.效果即是本片,勿陷入苦思

101 Syfannn 看过 2018-12-06 14:04:26

诗歌的视觉重组,GIF电影,热门微博,看不懂都说美,像美术学院毕业作业,想仿照这个形式很容易,十首诗配十个画面,可以是油画,也可以是装置艺术,故弄玄虚即可。时尚大片最适合用这种形式。

191 米粒 看过 2014-10-03 11:48:37

修复版用“美如画”形容真是一点都不过分,太漂亮了!(感谢老马丁!)这部电影真正让人感到电影是作为一种语言而独立存在,有自己独有的表达维度,因为这部电影是没办法用讲的来描述的,只能通过观看来体验。。。记不记得第一次读到让自己无言的诗是什么感觉?看完本片,就是这个感觉

223 danyboy 看过 2013-03-15 23:54:57

总算看完了。我想这只是一首诗,不是其他。

10 看过 2020-03-15 00:12:41

#CC#不啻于中世纪亚美尼亚吟游诗人的精神境地,亦如“服饰、民俗、教育、手工业、 建筑、音乐、纺织、宗教活动等”唯美又古典地“博物馆陈列般的视觉展示”,其扁平的空间感又承袭了波斯细密画的样式。而在运用拱形建筑构成的“画框”里,表现着这苍老而疲惫的大地上留存的色彩与芬芳。 “话语在唇间、在书本里出现,如同石榴破裂,石榴籽散落风中的道路。 ”如أدونيس写的。行吟诗人的诗作多为助兴弹奏鲁特琴,有一... #CC#不啻于中世纪亚美尼亚吟游诗人的精神境地,亦如“服饰、民俗、教育、手工业、 建筑、音乐、纺织、宗教活动等”唯美又古典地“博物馆陈列般的视觉展示”,其扁平的空间感又承袭了波斯细密画的样式。而在运用拱形建筑构成的“画框”里,表现着这苍老而疲惫的大地上留存的色彩与芬芳。 “话语在唇间、在书本里出现,如同石榴破裂,石榴籽散落风中的道路。 ”如أدونيس写的。行吟诗人的诗作多为助兴弹奏鲁特琴,有一段诗人举着象征物的段落:书本(知识结构)、谷子倒在另一碗里(生与死轮回)、泥土和养育我们的食物(乡愁与童年)、白公鸡与权杖(宗教祭祀)、士兵头骨(他死于波斯军团对第比利斯的屠城)、蜡烛与白玫瑰(爱的美与易逝、因与公主相爱而遭放逐)、孔雀和海螺(美与后世的回响),他戴面纱的情人即是他自己扮演的。 (展开)

> 更多短评 10561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石榴的颜色的影评 · · · · · · ( 全部 85 条 )

关灯拆电影 2018-02-26 17:11:30

【关灯拆电影】葛颖:此片一出,天下再无“神片”

今天要来和大家聊一部真正的“神片”,它被公认为世界三大最看不懂的电影之首。 全中国,只有上海观众有幸在2015年的上海电影节在大银幕看过。 那年,这部电影在上海一票难求。 我也在观众席中,我已经很少很少进影院了。 但是在这一部神片面前,我是一名虔诚的普通观众。 它的...  (展开)
萌萌 2022-02-12 09:54:11

诗人的颜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石榴的颜色》讲述的是亚美尼亚诗人诺瓦的一生,用大量象征与隐喻的手法,展现了他痛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借此传达出导演帕拉杰诺夫内心的痛苦。 诺瓦的一生在影片中分成四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在影片中分别对应了四种事物。 影片开头用诗人的诗概括了他的一生:...  (展开)
冲鸭 2019-08-06 11:26:09

三颗石榴,包打天下

1 如果没有帕拉加诺夫,萨亚特·诺瓦只是一个高加索诗人,完全没有读者。 比如: 我身心痛楚。 "In this healthy and beautiful life my share has been nothing but suffering. Why has it been given to me?" 我寻求爱情的避难所,但却引向死亡。 "We were searching for a p...  (展开)
csh 2019-05-22 22:54:03

罗森鲍姆论帕拉杰诺夫【译】

作者:Jonathan Rosenbaum (Cineaste) 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对于苏联电影的整体了解是如此匮乏,而对于谢尔盖·帕拉杰诺夫(1924-1990)的作品,我们更是知之甚少。或许苏联史的特征可以看作是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这个国家倾向于遗忘自己的历史...  (展开)
乔治.H 2011-02-06 08:25:34

20110205

情节的推动用了两条线,明线的时间顺序使暗线存在的用意变得晦昧,暗线从“水”到“火”最后来到“土”的变化很有古希腊哲学的味道。水的特质是其自身的可塑性,它充斥了诗人的童年,导演费了很多笔墨去描绘曝书、沐浴以及清洗毯子,流淌的水布满了画面。火的特质更多的是其对...  (展开)
ψchrophile 2020-11-13 21:58:35

织物与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为一个纤维艺术家,看到电影中诸多描绘织物的场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来粗略地总结一下织物与文字的紧密联系,只可惜我对亚美尼亚文化和圣经故事都所知甚少,没法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巴特曾指出“text"以及 “textiles”都源于同一个拉丁词根”textere”, 意为“编织、连...  (展开)
wlhui 2010-07-03 22:38:20

《石榴的颜色》:诗人恒久忧郁

有说艺术起源于巫术,通过种种极强的仪式感的动作和程式,令人感受到神的伟大,而由衷地产生敬畏,我看《石榴的颜色》也仿佛经历了这样一场人类的宗教活动,在其仪式中,不知所终,只觉得美。 本片完成于1968年,看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之后苏联入侵捷克。...  (展开)
Tabris 2015-07-06 16:21:21

我们到底想看懂什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石榴的颜色,原名Sayat Nova.灵感来自于亚美尼亚同名诗人的生平。 在wiki里面, 诗人的一生被介绍的非常简单,出生,籍贯,会写诗会唱歌,帮助联合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希尔凡共同抗击波斯帝国。然后因为和国王的妹妹谈恋爱被革职,作为吟游诗人游历四方,晚年隐与宗教,活到了...  (展开)

> 更多影评 85篇


关于《石榴的颜色》的问题 · · · · · · ( 全部1个 )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石榴的颜色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