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雾的影评 (83)

Rit’s 2008-11-01 19:55:43

关于《夜与雾》

放片子之前,老师拿了莱尼·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和《夜与雾》让我们选择,说我们之前看过的DISCOVERY 的纪录片《纳粹与希特勒》里已经选择了很多《意志的胜利》里面的镜头。而《夜与雾》里有着最真实的集中营。于是几乎是所有的同学喊:“夜与雾”。我相信35分钟之后...  (展开)
罐透明 2006-10-23 16:13:57

血已干了,舌头已沉默

纪实:艾乐.瑞司条斯 历史顾问:奥格.温舍亨利.迈克 音乐:汉斯.艾斯乐 文字:詹.卡路 摄影:格斯林.克罗科萨卡.威尔尼 监制:爱多德.幕思卡 全部台词: 一块样和的土地 或是乌鸦盘旋杂草茂盛的牧场 或是汽车农民和夫妇们走过的路 或是拥有尖塔和集市的度假村 都可通...  (展开)
2013-09-26 20:22:13

日常化的大屠杀

1951年,犹太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出版了她剖析极权主义的专著——《极权主义的起源》。在书中,她将纳粹集中营的罪孽归结为一种“根本恶”,一种无法用动机和理由解释的恶,这种恶超出了人类知识的理解范围,它就是恶的本身和终极。它将人吞没,取缔了人之为人的本性。 几年...  (展开)
有所思 2012-02-07 21:30:56

极权的生命力

这学期选的艺术与战争选修课,是放眼望去的国关选修课里迎面吹来的一股带有理论气息的风。 结果一上来Alex问我们想学什么,我就壮着胆子说当然是要学审美路径的政治学研究方法。Alex纠结了半天,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地挤出来一句“咱们走着瞧吧”。 如果Alex是日本人,我觉得...  (展开)
2009-05-16 22:09:18

《夜与雾》——建筑是沉默的主角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伴随着甚至有点小轻快的音乐,镜头掠过广袤无垠的青葱草地,穿过锈迹斑斑的铁轨和电网,进而缓缓扫过红砖黑瓦的建筑,那是一幅安静祥和的风景,而我们还不知道它将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直到我们听到“集中营”这三个字在低沉平静的旁白中出现,直到他说:“鲜血已经干涸,喉舌...  (展开)
Usoma 2015-03-27 23:11:03

只是最后的结语复制

在我跟你讲述一切的时候,池塘和废墟里的冰水填满了万人坑的空洞 冰冷泥泞的水,跟我们的记忆一样混浊 战争睡过去了 但是永远睁开你们的双眼 青草再一次覆盖了集中营附近的监察场 一个废弃的村庄仍然因危险而沉重 焚尸炉已经停工 现在纳粹的诡诈已经成为孩童的把戏...  (展开)
影视潜规则 2017-09-27 11:30:17

不把自己当人也难以活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说之前先来看一组数据, 二战期间总计死亡约6000多万人,犹太人死亡60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多亿人口。 战争双方共动员军队1亿多人,战争过程中死亡人数达5000万,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财产损失高达4万...  (展开)
Jabberwock 2010-01-22 14:29:19

集中营的那些事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山峰要屹立多久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是沧海桑田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们要等待多久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得到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人要几度回首 a...  (展开)
飞天PP猪 2009-01-18 22:11:44

面对人性,我们都无可奈何。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队有知识的中国冒险家,在一个不毛荒地中,饥饿的寻找到一群国家保护级鸟类的蛋。他们都知道这是濒临灭绝的鸟类,于是团队中发生了争执。到底该次不该吃?我不知道哪种意见的人多势众,我也不知道哪种意见的人巧舌如簧,总之结局是,大家为了保命,...  (展开)
ABAGo快乐大胖 2021-07-31 12:16:55

“散文电影”冷静的距离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多数关于大屠杀证言的电影可以被理解为是一手或二手信息的叙述集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出现的最著名电影都是从二手的资料、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种族灭绝。这类电影现在通常被理解为“散文电影”(essay films),它们来自对事件的当代理解,很少有第一手的视角呈现...  (展开)
凹凸慢慢up 2016-11-21 12:17:31

我眼里的夜与雾(作业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浅析《夜与雾》 一、 黑白镜头分析 (一) 黑白静态镜头 连续的黑白静态镜头出现共17处。根据被摄物体划分,静态镜头的表现内容分别有:建筑及陈列设施、标识和标语特写、表情肢体特写、人物群像(犹太人和军官)、个人像(犹太人和军官)。 就静态的镜头来说,与黑白的动态镜...  (展开)
悲观主义者 2024-02-02 00:08:35

下文摘自劳伦斯里斯的<奥斯维辛:一部历史>

这个悲惨的故事进行到最后,留给我们是什么样的结局呢?可以肯定的是,在奥斯维辛工作过的大多数人没有遭到任何处罚,而集中营里的大多数凡人在经历如此深重的苦难之后,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非但如此,很多人在战争结束后还遭受到更多的偏见和赏花.这样的结论自然会让人感到不...  (展开)
Undine 2021-04-20 00:36:20

《夜与雾》:当我们用现代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

第一次听到《夜与雾》,我认为这是一个充满诗意柔和的片名,却不曾想到背后残酷的现实令人不寒而栗。当阿伦·雷乃受到法国二战委员会委托拍摄一部控诉纳粹暴行的短片时,他说:“1945年至1946年拍摄的集中营的纪录短片没有真正影响大众,我想把《夜与雾》拍成一部大多数人都想...  (展开)
水状狂欢岛 2023-06-06 09:08:12

在一个新的菲奥里广场,愤怒将点燃一个诗人新的词

米沃什《菲奥里广场》 “直到一切成为传奇的时候 很多年过去了 在一个新的菲奥里广场 愤怒将点燃一个诗人的词” 1943,华沙 李洋曾梳理西方大屠杀电影的发展脉络,将其划分为“以阿兰·雷乃的《夜与雾》为代表的启示时期,以《浩劫》为代表的反思时期和以《辛德勒的名单》为代...  (展开)
橡胶底打火机 2021-06-19 23:01:42

论布莱希特间离手法在《夜与雾》视听语言中的运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著名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在1936年提出了“间离方法”,运用在表演中。指通过间离效果使演员与角色、观众与角色之间保持距离,从而使观众和演员能理性地看待现实。而后,众多影人和理论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除表演之外的更广泛的领域。其基本功用在于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  (展开)
V。 2020-11-18 00:56:21

《夜与雾》视听语言与思想内容分析(作业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片名《夜与雾》出自二战时期希特勒颁布的一项屠杀犹太人的法令——《夜与雾法令》——秘密拘捕或杀死的人就好像突然消失在“夜与雾”中,他们的家人不会收到任何音讯。所以,很容易便知道该片是在揭露纳粹集中营中的种种恐怖暴行。 导演阿伦·雷乃作为法国新浪潮的代表性人物,...  (展开)
卜珞雪 2018-10-09 22:11:54

记录罪恶,铭记苦难

这是一部非常打动我的纪录片。我曾经怀疑过纪录片的意义。当然,一些经典纪录片作为文献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部纪录片,是导演阿伦·雷乃的一部战后十年拍的反映集中营苦难的影评,反映历史,记录罪恶。这是这部片的意义所在。写这篇纪录片的分析是件很痛苦的事,明明不忍再...  (展开)
阿斑斑。 2016-09-27 15:41:01

睡过去了的战争

2016年9月24日,在老粮坊的一个活动中我放映了这部纪录片。黑绒布围起的放映室,分辨率低的投影,四周装修声吵杂,几个好友,还有来来去去不断掀帘看热闹的人。放映结束后,忿忿不平,喜欢的纪录片得到了这样的待遇,内心的悲凉开始矫情。这些都是闲话了。 《夜与雾》摄制于...  (展开)
woniu2048 2015-09-05 21:13:53

夜与雾

再次看阿伦雷乃的这部纪录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短片,依然颇受震撼,用彩色的空镜头纪录荒芜的遗址,用黑白的镜头审视了一件件纳粹在奥斯威辛触目惊心的罪行,900万被屠杀……而最后囚犯头、党卫军一句句“不是我的错”,则是拷问了屠杀的战争责任,那是谁的错?如果答案始终模糊不...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3条)

订阅夜与雾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