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 Wavelength (1967)

导演: 迈克尔·斯诺
编剧: 迈克尔·斯诺
主演: 荷利斯·法朗普顿 / Lyne Grossman / Naoto Nakazawa
类型: 剧情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67-03-17(加拿大)
片长: 45 分钟
IMDb: tt0127354
5星
19.4%
4星
34.9%
3星
31.0%
2星
9.7%
1星
5.0%
好于 28% 短片

波长的短评 · · · · · · ( 全部 462 条 )

热门 /  最新 / 

8 胤祥 看过 2012-03-06 20:55:04

时间作为展示对象,一个用了两天以及45分钟呈现的变焦推镜头,同时叙事是完全不重要的(比如那个死人)。环境噪音的音调一直在升高,同时画面呈现出单色光的颜色。

6 柳三行 看过 2022-04-19 18:23:26

如果迫于无奈,不得不打断某人的装腔时刻,不妨向他请教:纯电影和结构电影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讲,肯定有一部电影既是纯电影又是结构电影(非叙事、视觉向有重合),当然了,没有人无聊到会故意拍一个这样的短片出来(比如:你拿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玻璃杯,有的装水有的不装,拍下杯子有序或无序各种组合,剪辑配乐后,你给短片取名为《朦胧的烦躁》)。 从审美的普遍性出发,这类片子本身也不是从“讲故事”出发,应着重研究电影... 如果迫于无奈,不得不打断某人的装腔时刻,不妨向他请教:纯电影和结构电影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讲,肯定有一部电影既是纯电影又是结构电影(非叙事、视觉向有重合),当然了,没有人无聊到会故意拍一个这样的短片出来(比如:你拿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玻璃杯,有的装水有的不装,拍下杯子有序或无序各种组合,剪辑配乐后,你给短片取名为《朦胧的烦躁》)。 从审美的普遍性出发,这类片子本身也不是从“讲故事”出发,应着重研究电影修辞,而不应强行解释。意义可能会变、会失效或依赖语境,但手法不会。 就单最朴素的评价:好不好看?《波长》不如《一次频词1:怀旧》来得有趣。 (展开)

7 文泽尔 看过 2010-03-05 06:01:41

同样是运用了噪音,闪烁,光线,固定镜头及放大,但此部却拥有更强的叙事倾向。噪音的单调可说是实验的某种固定焦虑法则,但这部不是首创,波长渐增和放大对应也不是什么尤具创意的法子,因此无法给出更高评价...

21 Y2K-nostalgia 看过 2012-03-08 22:58:08

45分钟,就一个变焦长镜头。不断ZOOM IN,实在是自虐的感觉啊!期间各种噪音干扰,最终定格在一个照片上,是波浪。老师极富哲学意味地说,终点决定了意义,这个意义是被反向建构出来的,在最后的谜底揭晓前,你无法了解之前所有活动的价值何在。专业素养太可怕了。

25 雅尼以西 看过 2012-11-15 23:01:28

老师曾经说过,不能理解这部片的,不能做导演…我当时心就凉啦…

> 更多短评 462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波长的影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把噗 2017-10-25 22:44:25

观看《波长》的最佳方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观看《波长》的地方,既非电影院也非美术馆 而是在家:一台电脑和一个已下载完成的资源 不妨将这个资源放进具有快进/退键的播放器 千万不要按正常速度看它,你会无聊地砸电脑 而是动用你右手的中指,随心所欲地敲击键盘 如此,你便创造出观看《波长》的无数种方式 不过我会首...  (展开)
持人的摄影机 2021-03-26 07:31:23

《波长》:一部探讨电影元素如何改变空间解读方式的论文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想尝试明确地表达纯粹的电影空间与时间、平衡“幻觉”与“事实”,完全是关于观看的。空间从摄影机(观看者)的眼睛开始,先是尚未确定,然后到银幕上,再进入银幕(思想)中——Michael Snow 以上的引用摘自豆瓣一个短评,给了我看待这个电影的一些启发,遂把想法写下来。 ...  (展开)
samee 2018-06-23 12:38:46

镜头运动,形式悬疑取代故事悬疑

原来一切都是为了看到墙上那幅画。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伸缩镜头的前伸,谋杀案和尸体、音调不断提高(波长一方面指的是声音频率)单一嗡嗡声、与画面深度成反比的颜色都不行,波长就是指的镜头前进到那张照片的距离。前伸镜头将房间其他部分排除在景框外,使观众见到的空间被放大拉...  (展开)
Qua tari mei 2024-03-24 13:00:05

魏尔斯特拉斯函数电影?

魏尔斯特拉斯函数 :一类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导的实值函数,在任一点放大,所得到的局部图形都和整体图形相似,无论如何放大,函数图象都不会显得更加光滑,不像可导函数那样越来越接近直线。 这正是我观看波长时脑海突然蹦出来的概念,联想到这部电影,尽管画面自始至终进行...  (展开)
Dasein 2023-02-01 13:51:55

[转载] Toward Snow--Annette Michelson on Michael Snow

原文在Artforum: https://www.artforum.com/print/197106/toward-snow-37761 The working of his thought is thus concerned with that slow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tion of space which, beginning as a vacuum chamber, as an isotropic volume, gradually became a syste...  (展开)
十一月 2023-10-12 05:45:00

2023.10.12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看完Manny Farber对Jeanne Dialman的影评之后顺路到了著名的Wavelength(我不知道要不要说著名还是臭名昭著) 原来作为本人结构主义电影的启蒙还未有过多理解,只能浅薄解读下,更多内容后续学习再加上。 导演用极其令人难以忍受的背景可以堪称噪音的声波铺满了全片,并全片...  (展开)
Temptress 2016-08-25 17:11:45

出乎意料的好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个不严肃的评论,认真者慢走不送 回到主题,内容虽然只有四十五分钟,但这部电影的技术内容(因为我实在找不出多少故事内容)却妙趣横生,精彩不断,令人拍案叫绝。 不看这类电影不知道实验电影这么讲究和神奇,看的时候,你要和你天生的惰性细胞做斗争(我在快结尾的时...  (展开)

> 更多影评 8篇


讨论区   ·  ·  ·  ·  ·  ·

疑惑,这短片也有人打五星? 来自直到世界尽头 3 回应 2023-09-05 09:00:39
优酷播放地址 来自OrangeCLK 2016-04-06 19:21:46
不动如煽,闲看空间蛋定蛋疼 来自丁一 2010-02-25 11:06:39
土豆在线 来自[已注销] 2010-01-04 20:13:07
youtube 来自k.' 2007-08-13 21:16:17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5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波长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