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七时的克莱奥的影评 (133)

《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电影剧本
《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电影剧本 出品:罗马—巴黎影片公司,1961年,90分钟,35毫米,黑白 制片:乔治·布尔加,卡尔洛·庞蒂 编导:阿涅斯·瓦尔达 摄影:让·拉比埃 录音:让·拉布斯埃尔于利安·谷代利埃 主演:柯丽娜·玛尚(饰克莱奥)、安托万·布尔塞叶(饰士兵安托万...
(展开)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了不起的瓦尔达 | 空间与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Cléo de 5 à 7),拍摄于1962年,其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至今仍然活跃于电影界,去年她与街头艺术家JR合作导演拍摄的《脸庞,村庄》亦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五至七时的克莱奥》这一代表作,聚焦于在时令立夏当天下午五点至六点半——在这1.5小时的时... (展开)
生死之间的自我找寻: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浅析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阿涅斯·瓦尔达,被誉为“新浪潮祖母”的法国女导演 ,1961年的剧情长片《五至七时的克莱奥》是她最广为称道的作品。作为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五至七时的克莱奥》有着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等特点,最突出的则是其生活流的拍摄手法,将整部影片聚焦在克莱奥... (展开)
现实主义遇到法式浪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影片的技法在某些时候似乎是具有误导性的:Cleo在街上徘徊,随机地走进不同的店里,抑或是过马路时避开来往的汽车,这些情景无法不让人联想起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巴赞甚至特意提及过《偷自行车的人》中男孩过马路的镜头),而正是在这场影响至今的电影运动中,现实暧昧性的意... (展开)
“观影启心”之《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一场瓦尔达在新浪潮中的女性主义自我凝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观影启心”之《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一场瓦尔达在新浪潮中的女性主义自我凝视 原创 姚翔 华北油田十方缘 2023-05-05 22:56 发表于河北 阿涅斯·瓦尔达被称为“新浪潮祖母”,她的《短角情事》比新浪潮最著名的作品——戈达尔的《筋疲力尽》与特吕弗的《四百击》早四年,她... (展开)
我的听觉语言观赏欲被极大的满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对观影又有了新的感受,看完我觉得我晕车了…… 90分钟的时间里,我在前半部分逐步进入女主的人生,我仿佛看到了她的全部。为什么人会结果主义导向?因为有了结果我仿佛可以看到你的过去全部,我看到了现在的克莱奥,我仿佛知道了她的一生。她是个歌手,有些家喻户晓;她有个情... (展开)
作为存在主义教科书的克莱奥
之前也看过几个被归类于"新浪潮"的电影,克莱奥这部看完了我才渐渐能归纳出它们的共性来。所谓自由的镜头调度,所谓无穷的摄影空间,一个鲜明的印象就是主人公奔跑在开放的街道上的这类追踪式镜头,被叙述的主人公的行动自然是一个焦点,可周围的"他者",以及背景,也绝非并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