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班地铁 Le dernier métro (1980)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编剧: 弗朗索瓦·特吕弗 / 苏珊·席夫曼 / 让-克劳德·古卢姆伯格
主演: 凯瑟琳·德纳芙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让·普瓦雷 / 安德烈亚·费雷奥尔 / 波莱特·杜博斯特 / 让-路易·里夏尔 / 莫里斯里什 / 萨比娜·奥德潘 / 海因茨·本奈特 / 皮埃尔·贝洛 / 勒内·迪普雷 / 阿兰·塔斯马 / 罗丝·蒂埃里 / 拉斯洛·绍博 / 马蒂娜·西莫内 / 理查德·波林热 / 亚历山大·奥蒙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80-09-17
片长: 131分钟
又名: 最后一班地车(港) / 最后地下铁 / 末班地铁 / The Last Metro
IMDb: tt0080610
5星
19.1%
4星
50.4%
3星
27.9%
2星
2.2%
1星
0.4%

最后一班地铁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最后一班地铁的短评 · · · · · · ( 全部 3386 条 )

热门 /  最新 / 

25 米粒 看过 2019-03-04 13:36:32

电影名字很浪漫,只可惜内容好像和名字关系不大。其实是很有发掘空间的题材呢。犹太舞台剧导演躲避搜捕藏在舞台下面暗中指导新戏等待战争结束什么的,虽然我们总是抱怨好莱坞电影多么多么俗套,故意制造惊险和矛盾等等,但… 本片这种温吞吞、最后还莫名来个毫无火花的三角恋的做法,也实在夸不太出来唉。德帕迪约的角色这写的,活活浪费了好的设定,败笔

52 ζωήιδ 看过 2009-11-17 20:23:10

法国人的抵抗,法国人的爱情,法国式的情节。没有大起大落,没有鲜明极端,始终谈论着中庸之道的艺术和生活。自由、宽容、理智、高贵地接受和理解着人性的软弱和挣扎,包括结尾处的ménage à trois.

67 小艺 看过 2011-06-28 19:33:38

被军官摸头后要洗头发,用颜料和钢笔画丝袜,把火腿藏在大提琴盒里,用汽车尾灯照射自行车发电,在屋旁种烟草。可是,电影和名字有啥关系来着。

15 赱馬觀♣ 看过 2018-01-25 15:29:58

虽有喜感欢愉,远不至你逃我也逃的力度;有创造悬念,那个偷盗的女贩子,缺乏呼应不了了之;有危机时刻,盖世太保搜查地窖,流水账走过场毫无紧张感觉……整体趋于平庸,只有两性关系和吐槽剧评保持了高水准,因为这是法国人的强项。最后时刻看到北非谍影的影子,而主导者也顺应法式从鲍嘉变成德纳芙。

28 罗伯特小姐 看过 2008-10-31 14:45:05

还是不要对大师太崇拜的好

> 更多短评 3386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最后一班地铁的影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思考的猫 2005-11-12 16:04:08

战争中的生活细节

当你的国家被敌人占领时,你将怎样?奋勇的反抗?顽强的生活?继续事业?在爱情中苦恼与快乐?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占领区内的法国人的日常生活,看完电影,我才明白了在那段时期的日常生活一样是复杂和多样的,你无法用一个“屈辱”来概括,因为...  (展开)
畅游四医院 2006-12-01 03:18:39

[疯评影行]最后一班地铁

无可避及的新浪潮 发自心底,不愿在新浪潮的问题上有什么言论。作为旗帜或是像徽,一轮潮退,似乎沾染它的气息便是颓丧,先前与友人嬉谈台湾电影,无不惋惜,新浪潮的生搬荼毒了台湾电影,甚至讨论谭家明与王家卫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 在光影间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中...  (展开)
汗淋学士 2006-03-19 13:42:44

最后一班地铁——徘徊于戏剧与现实之间

由于二战期间的那一场空前浩劫,上个世纪电影对犹太人的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对战争迫害做出正面描述的《辛德勒的名单》和《钢琴师》,还是从普通人情感生活着手的《黑色星期天》和《美丽人生》,都使我们感受到那个民族遭受的深重灾难和展现的坚韧性格。本片也是与...  (展开)
Maverick 2017-05-06 17:58:52

《最后一班地铁》电影剧本

《最后一班地铁》电影剧本 文/〔法〕法朗索瓦·特吕弗、苏珊娜·希夫曼 编译/冬帆 1.巴黎,一九四二年。 巴黎的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德国纳粹的卍字旗。德国军官和士兵三三两两地在街上蹓跶。 法国地图。一条虚线横穿法国。虚线以北地区标明由德军占领。 面黄肌瘦的巴黎居民...  (展开)
春天的熊 2009-04-09 09:12:05

玛莉翁为什么扇他耳光?

朋友被捕后,贝尔纳打算离开剧院,并告诉玛莉翁他将去参加抵抗军。我本以为他能改变玛莉翁的冷眼,享受点英雄待遇,结果呢?他实实在在地吃了一耳光。 开始我蒙了,后来感觉到玛莉翁的深情,因为她怕他去送死,什么都来不及想,耳光就打出去了。纵有千言万语,难敌扇一耳光。...  (展开)
意闲 2008-10-11 20:49:19

来自圣让的爱郎

大概是考CFA二级时唯一好好看的片子。 ------------------------------------------------------- 连续六天赶完了四个会计段落,据pass和没pass的鬼子说,是CFA这个级别最天书的部分。不过,迄今为止,我好像没听过华人有这样的抱怨,可见是西方不识向。 昨晚忙完现金流量,...  (展开)
Chiara 2016-01-05 23:19:59

不是她属于谁,而是谁属于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算是我接触的第一部80年代的法语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在复习季看它的缘故,特别的有耐心,觉得整部片子给我一种在那儿又远离的疏离的亲近感。不说多,毕竟对电影并没有什么研究。但作为一个细节观察者,觉得这部片子的细节有其可赞之处,然而,有很多不经推敲之处,比如剧院的...  (展开)
啊砸 2014-10-24 01:28:19

政治还是艺术,这是个问题!

特吕弗晚期的《最后一班地铁》可被认为是对戈达尔责难的正面回应,他们两人的隔阂在于电影是否需要政治化运动,结果,特吕弗拍摄了一部加入历史情境中的戏剧版《日以作夜》来证明政治对于电影的无用性,并在电影里运用隐喻和嘲讽手法,来反击戈达尔强烈而富有攻击性的政治观...  (展开)
眼筝筝 2008-01-18 11:30:23

Il est tres tres Francais! !(此乃法国特色也!)

喜欢男女主角和剧情。 去年2006正是萨科奇和老婆绯闻满天的时候。 未来的总统夫人抛夫飞去美国找富商爱人。老萨在竞选同时焦头烂额的想摆平家庭。 不久,竞选成功,Paris Match封面上美轮美奂的第一家庭照:老公、漂亮的老婆:他的王子一般的儿子们;她的公主一样的女儿们(...  (展开)

> 更多影评 46篇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最后一班地铁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