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芬克的影评 (168)

《巴顿•芬克》拉片日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科恩兄弟的电影中常常会出现的一种叙事方式为直接性叙事,即在电影开始时便展开叙事的核心环节,迅速切入主题。《巴顿•芬克》便属于此类电影。 这部电影有着多种解构方式。主题方面,既包含了对于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讽刺(即对有才华作家的压制与不尊重),也包含了某种... (展开)
《巴顿·芬克》电影剧本
《巴顿·芬克》电影剧本 编剧: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导演: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主演:约翰·特图罗 获奖:本片获1991年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编译:李恒基 题图:周铮 美国20世纪福斯影片公司1990年出品 剧院后台,内景,...
(展开)

Welcome to Hollywood,and welcome to the hell!——亦真亦幻的《巴顿·芬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鉴于前几天看了束对该片的解读,发现对于关键问题的讨论还顶火热,自己回头又想了想,在百度的帮助下有了些新的收获,即刻码成文章积极参与讨论~】 很少有影片能如《巴顿•芬克》一般,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而又云里雾里。科恩兄弟的剧作风格向来怪诞,这部片子更是让人... (展开)
巴顿芬克的内涵、剧情与隐喻、想象的解读
作家创作焦虑引发的想象,各种焦虑的意象很明显了, 他自己想要为普通人发声,可他并未深入普通人,比如Charlie,的故事,反而在想要创作的时候选择与Audrey一起,屈从了平庸、烂俗的好莱坞故事模式, 但是Charlie杀死她、杀死Bill,正是他另一个想以前要创作的自我人格对这种...
(展开)

现实与创作幻境,巴顿·芬克的迷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脱胎于梅里爱所赋予电影艺术性的戏剧形式的构建,电影在100年的发展中再次从绘画与音乐中攫取可以利用的特点而得以成为一大最具生机的艺术。不可小视的是常被提起的电影文本与戏剧和文学及创作者的关系,而如果加以比较,《巴顿⋅芬克》可能是今年看过最复杂最有趣的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