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之马的影评 (259)

周世昌 2017-04-29 19:17:55

一次尝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讲道理分数不应该这么高的(但质量比评分高些) 首先吐槽一下贝拉塔尔的长镜头,那个穿衣的镜头完全没必要重复那么多次,他穿着穿着我差点睡着了 哲学思考总是艰难的,特别是对没接触过的人来说,导演用粗厉纯粹的长镜头逼迫观者去思考,毫无疑问,观影过程是有些难熬。 但还是佩...  (展开)
新新 2016-11-01 18:01:24

尼采的马

其实尼采的书并不好读,比较晦涩,我的悟性较低,所以借助这部电影能理解的直观些。 尼采很想解决上帝、社会、个人的关系。当然,我说的很笼统,一点也不具体。尼采的东西对我来说晦涩难懂,就在于我很难把他的哲学对应到目前的现实生活之中。毕竟现实和写实能好接受一些,但...  (展开)
向往晴天儿 2016-01-14 09:39:47

都灵之马

这些年看的最悲哀无望的电影,贝拉塔尔的封山之作,《都灵之马》,全程在穿衣服脱衣服,煮土豆吃土豆,套马车卸马车,打水去打水来,然后是坐在窗前看世界狂沙卷落叶。。 电影讲述了六天时间,用时150分钟,200句台词。。第四天没有了水,第五天没有了光,死寂出现在风暴停止...  (展开)
tooru 2015-06-15 13:58:05

黑白镜头下的生死场 (对一些细节的联想)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这是萧红的生死场,用在这部电影也很契合。 整部影片是对尼采在都灵广场哭马事件,另一个当事者“马”,的追述,而这一切的追述只是一个幻想,其中映射出导演贝拉·塔尔的哲学观念。关于影评的精神思想,厉害的影评...  (展开)
Cantabile 2022-02-20 18:21:34

观影散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风真大啊。 人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耗费在供养这副不断腐坏的躯体。穿衣,吃饭,睡觉。洗衣,做饭,工作。 其余的时间不能用时间来衡量,它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浩瀚的历史和精微的观念。是零,也是无限。 被照料者总是以忠诚的眼神盯着照料者。对自己的不自足的痛恨又让他变...  (展开)
曳航 2021-01-19 15:40:10

封笔之作:极致的影像语言 沉郁窒息的末世寓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父女之所以从山后返回屋舍,是因为他们发现山的那一边也无法生存,这个世界已经无路可逃。 一八八九年一月三日,在图灵居所前的广场上,尼采目睹一个车夫在虐马。于是他走将前去,抱着马的脖子痛哭后便昏厥了过去。自此,一个呼求超人、宣扬上帝已死的人,一个赞扬强力意志‘生...  (展开)
烧江南 2018-11-15 08:15:51

都灵之马的意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引: 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希·尼采步出Via Carlo Alberto街六号的门廊,或许只是为了散步,或许是为了去邮局收信。也许是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也许是在离他挺远的地方,一个马夫正在与他桀骜的马周旋。纵使马夫如何生拉硬拽,马依然拒绝前行,以至于这个不知名叫Giusep...  (展开)
时间的玫瑰 2017-03-25 07:41:20

转:珊珊

我现在的案头,放的是一张《都灵之马》的海报,从伯格曼之后,它是我最爱的电影。其实我内心从来不是个爱热闹的人,我厌恶人群和社交,只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思考简单的问题,做老师,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获得沉默的资格。我爱说的就说,不爱的就滚蛋。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公关和销售...  (展开)
音墙展开 2017-01-19 01:27:51

但凡重复,都是魔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开场长达6分钟的推轨长镜头,预示了整部电影波澜壮阔的史诗氛围。 塔科夫斯基电影里的水声,放到塔尔的电影里就是,背景音中哀嚎般的风声呼啸了整部电影,像把父女围困在屋中一般。 塔科夫斯基用超现实的手法把电影笼罩一层诗的氛围,而塔尔则是超写实的拍摄方式,在这...  (展开)
未莫 2013-12-25 21:00:11

依然肯定生命

孤零零的房屋垂挂在无垠的荒原,遍地的枯草,了无生机,暴风卷起落叶风沙沉重而高扬。低沉的音乐,灰黑色的画面,绵长的镜头,沉重地说不出话来。压抑绝望死神悄悄袭来,被上帝遗忘的角落,没有神圣,没有期许,只是生活,平凡而单调,机械地重复。 在都灵的卡罗阿尔...  (展开)
Horace 2024-04-21 01:06:41

补档|大一时候写的文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都灵之马 A torinoi lo 2011 导演:贝拉·塔尔 背景故事:“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克·尼采在维亚·卡罗·艾尔波特酒店的六号门前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根本没有...  (展开)
易燃小朋友 2022-04-07 09:05:51

论《都灵之马》中的尼采思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都灵之马》中,叙事是让位于时空的。电影不是为了描述外在的现实,也不是为了和观众获得某种沟通,其自身是一种美学媒介,是组建思想和创造冲突关系的舞台,。尼采及其思想在电影中起到了贯穿的作用。电影开篇便以尼采发疯的故事作为引子。此后出现的世界末日、上帝之死、...  (展开)
天涯人誰 2020-08-22 13:23:40

简谈视听与叙事层面的《都灵之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对有些人而言,电影仿佛只是一种表达思想观的工具。《创世纪》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对于贝拉·塔尔而言,人类让世界陷入虚无与死寂也仅需六天,相反的叙事时间顺序完成了一次对传统宗教伦理的“逆反”,在他的电影世界里,人类无法被救赎,上帝也不复存在,而《都灵之马》...  (展开)
好好生活 2018-04-18 21:05:32

浅薄之见。

1、如果不这样,应该怎样。所有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都在陈述分析,就是不给方法。 2、真的达到理想国,理想国是什么样,假如是这样:人类吃穿住行早已不在话下,金钱已不流通,人人精神上都是高尚的,科技是绝对牛逼的,对于宇宙我们穿行自如,对于神灵我们可以...  (展开)
Chlodovechus 2016-05-04 01:53:22

转自imdb,虽然有点儿破坏氛围但是很有趣

地址 http://www.imdb.com/title/tt1316540/board/nest/200896699?ref_=tt_bd_1 原帖题目 100 Things I learned from The Turin Horse... 编号前面加*的仅代表个人喜好 1. Horses don't need a reason to give up. *2. He likes a little salt with his potato. She prefe...  (展开)
涅瓦纳 2015-07-28 18:12:38

A Torinói ló

“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克·尼采在维亚·卡罗·艾尔波特酒店的六号门前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根本没有要移动的意思。最终,车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马匹...  (展开)
2013-02-11 03:58:06

"Mutter, ich bin dumm."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故事極簡(無論是結構還是劇情)但蘊含哲思。靜極,一切物理的和內在的信仰都在崩塌,只有自己可倚。Bela Tarr反芻完尼采的思想,交出來的是,馬夫作為「超人」在艱難中所尋找到的生命新義 / 方向——低下頭,吃,以生存。 「生存」和「生命」,在體會上來說,總是永劫回歸。 ...  (展开)
Suliese 2023-12-11 12:18:48

《都灵之马》——电影性与文学性漫谈

一匹野马苍鬓,似漫无目的地奔腾。 铁铐鞍锁碰撞的声音,是银幕世界唯一的所有。长达数分钟的镜头运动,随马匹一同奔腾在未知名的苍茫大地上,黑白掠影的画面,肃穆纯乐的声音,无需任何情节动作,无需任何背景交代,本体意义上的电影已经跃然呈现。 本体论意义之下,长镜头是...  (展开)
Cinnamongirl 2023-06-16 13:13:26

就让这大风吹

或许不再认可鞭策,或许不愿遭受奴役,或许只是毫无缘由地下定不迈一步的决意,自由意志就如此迸发于一匹年迈的牲口,那样具象的、强烈的、有力的。尼采目睹了这一切,自此疯癫了——一直困于形而上学楼阁的孤独,便是如此,离灵魂愈近,离生存愈远。 晚期尼采的癔症化结局可以...  (展开)
一个影迷 2023-01-10 08:53:09

《都灵之马》,20世纪最后一个大师,留下了21世纪真正的神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克·尼采走出卡洛阿尔贝托街6号的大门,也许是去散步,也许是去邮局拿信。离他不远处,或实际上离他很远的地方,一个马车夫正和他那倔强的马较劲。不管他怎样驱策,马就是纹丝不动。于是,马车夫朱塞佩·卡洛·埃托雷不耐烦了,挥起鞭子向马抽去...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 (共259条)

订阅都灵之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