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之马的影评 (259)

觅索嘶 2012-07-04 23:02:51

从明天起,做一个“吉普赛人”:关于毁灭的救赎之道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人们当然会崇拜作为伟大的建构天才的人类,他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在流水之上成功地堆积起一个无限的概念穹顶。当然,为了得到这样一个基础的支撑,他的建筑必须有似于蜘蛛网的建构,足够精巧以便随波逐流,足够坚韧以不使一阵风来就吹散架子。 ...  (展开)
陈哈 2015-04-11 23:27:25

怀疑人生&享受人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职业怀疑人生是哲学家干的事, 凡人更希望享受人生。 这部 贝拉·塔尔的封镜之作里的主人公, 从一开始就没看出来能有享受人生的迹象。 尤其是这吃饭, 能给人看崩溃了。 每天到饭点, 女儿说一句吃饭了, 然后从锅里捞出来俩土豆, 俩人就开始撕去土豆皮开吃, 除了土豆, ...  (展开)
满月的巫师 2012-08-20 16:21:36

被劫持的尼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反柏拉图的逃遁。 整部电影就是在尝试将上帝创世纪的过程反过来,6天嘛,赤裸裸啊。父女两人收拾细软逃离石屋,旋转的车轮一开始就暗示了两人无处可逃,犹如人这一存在,生存便意味着落入柏拉图的洞穴。苏格拉底以降的理性建构如此强力,尼采对柏拉图的颠倒的尝试最终也不过...  (展开)
feather 2016-12-17 22:17:06

贝拉·塔尔的耳顺之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就像树木的年轮,可以真实地透露出导演的年龄,不,应该说是心境。 贝拉·塔尔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内心充满愤怒、充满活力,《鲸鱼马戏团》似乎还散发着这股活力,可《都灵之马》中,活力便已踪迹难寻。愤怒依旧,只是这种愤怒已被自身驯服,已被自体消化;对世界依旧不满,...  (展开)
谭柳的戏游记 2016-03-25 23:49:18

离开尼采后的都灵之马

生于1955年的贝塔拉尔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衰老,地心引力对他太强烈了,他的英语带着浓郁的匈牙利口音,在解释自己的电影为何只有黑白两色的时候,“COLOUR”一词被发成了“科龙”,而且他像第一次上台演讲的学生,全身紧绷,腿和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抖动。这一切都无损他作为电影...  (展开)
S 2011-12-16 08:16:14

是因为下雨了。

我仿佛是在和自己较劲,从蓬皮杜出来转身就到了MK2 Beaubourg里面买了《都灵之马》的票。这被《世界报》誉为”2011年柏林电影节最美丽的电影”的Béla Tarr的封镜之作,果然,在我肤浅的审美眼光之下,寻得了美丽二字。影片讲述的是一对农民父女的6天的生活。起床,穿衣,打水...  (展开)
风语 2019-04-23 11:10:04

都灵之马:贝拉·塔尔的现代启示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里尔克《秋日》 《都灵之马》的故事始于尼采1889年1月3日在都灵艾尔波特广场上拥马而泣的传奇逸闻,接下来便是尼采精神错乱、神经颠颠的十年生命漫游之旅(实际上电影的旁白有误,尼采在都灵之马事件之后,于疯癫的状态...  (展开)
不期而遇 2018-05-22 01:22:41

让风吹到真实的肉体

我想起了幼时在老家的田地里,看穷人们割草收麦,打水烧柴。微风拂过大地,吹散人的头发裸露出他们褶皱的脸庞,沉重的疲倦和迷茫使得他们命贱如草。 我深深地记得这些人的脸庞,可我从没能在电影里看到他们的身影,大多导演拍的底层都操着粗口,行迹浪荡。可我知道,这些只是标...  (展开)
EGO. 2012-08-21 13:37:29

前五十七分钟的思绪

不了解这位导演 没看完过尼采的书 我只是本能的来记录一些想法 父女两的生活 电影给予了近乎白描的枯燥重复 吃东西 穿衣服 喂马 打水 脱衣服 睡觉 吃东西 穿衣服 喂马 打水 脱衣服 睡觉 日复一日 只为了生存的度日 这样的人生 是否还有意义呢 但是... 也感觉向那些...  (展开)
DIANA 2024-05-13 00:52:42

当我们的生活被鲸鱼和马匹所笼罩

当我们的生活被鲸鱼和马匹所笼罩 创造一种场域,便有着一种权力蕴含在其中,而这种创造性的权力的运行势必就会带来一种理解世界的态度,(即叙述与电影的呈现方式)。也就是说,创造一个场域,便是创造一种理解的可能性。 再过去的历史当中,交给我们人类理解的对象是上帝一或...  (展开)
西湖天下景 2022-12-14 01:03:12

上帝又死一次?

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贝拉塔尔用了六天逆向了创造过程,没有光,没有水,即将死去的马,昼夜不分混沌的暴风天和终于沉默不动的人们。写下上帝已死的尼采和都灵之马一起走向了终点。 尼采说上帝已死,但上帝其实早就死了,根本轮不到尼采来宣布。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到17世纪的...  (展开)
天涯人誰 2020-08-22 13:23:40

简谈视听与叙事层面的《都灵之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对有些人而言,电影仿佛只是一种表达思想观的工具。《创世纪》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对于贝拉·塔尔而言,人类让世界陷入虚无与死寂也仅需六天,相反的叙事时间顺序完成了一次对传统宗教伦理的“逆反”,在他的电影世界里,人类无法被救赎,上帝也不复存在,而《都灵之马》...  (展开)
小克罗诺皮奥 2018-05-04 07:04:53

尼采与贝拉塔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我的尼采阅读告一段落后,我看了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起初只是被名字吸引,后来觉得贝拉塔尔真的是个特别理解尼采的人,并且了不起。不过我刚开始并不这样想,因为看完后我觉得和尼采的哲学思想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是反尼采的,如果说有什么一致的地方,我猜测贝拉塔尔用...  (展开)
踩缝纫机的智子 2018-02-27 18:11:30

被大师电影语言鞭笞的沉默的酷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天,老马老人狂风中倔强的前行,低沉的交响乐喧宾夺主。温和的运镜,重复的日常,热气腾腾的土豆。等待饭熟的女儿独坐窗前,和饱食后的父亲独坐窗前。停止了声音的木蛀虫以及无言的夜晚。 第二天,来借酒的邻居,发表着被卑贱化获取的言论,父亲只是说他在扯淡。镜头缓缓从...  (展开)
呓象社 2021-08-03 22:39:17

万物皆为“都灵之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开篇| “昨天,我想象一幅道德上泪腺婆娑的画面,和狄德罗交谈。冬日的场景,一个老车夫,带着极其残暴的犬儒主义表情,比四周弥漫的冬天还冷酷,对着他的马撒尿。那匹马,可怜的、受虐的造物,四下张望着,充满感激,非常感激。”——弗里德里希·尼采 “1889年的1月3日,都...  (展开)
2021-07-17 02:10:52

重复的意义

《都灵之马》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好久没写“影评”了,今天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而我在这片死水中漂泊,刚开始还好奇水底有什么?可时间长了,一切好奇心都被磨灭了,我34岁,我甚至不太能记起自己怎么就到了这个年纪,如果不照镜子我真的无法接受,其实前二十年还好,...  (展开)
烟罗 2018-03-13 00:11:56

神造的樊笼与人类至极的悲哀

上帝死了。人终于可以自由的去追逐生命的意义了,推开门,以为看到了光明。迈步而出才发觉樊笼外只有铺天盖地的风暴与充斥寰宇的不可捉摸的虚无。自由?本不存在的东西又怎会有迹可循。 上帝死了。世界法则依旧没有改变,他所创造的一切邪恶和加诸人类身上的鞭笞将存在并一直...  (展开)
李敏 2018-02-10 22:29:53

世界皆是废墟

第一天:赶马,第二天:马开始抗议,买酒大叔来了,讲了一堆哲思,第三天:马不吃饭了,吉普赛人来了,给了女儿圣经,第四天:井枯了,企图搬家,失败了,第五天:灯也没有了,第六天:什么都没有,只有生的土豆了,女儿像马一样开始绝食. 人在自然世界面前是如此无力,逐渐...  (展开)
黑山懒妖 2020-10-19 08:47:25

尼采与马

尼采与马 豆瓣的#电影中的“马”#又让我想到了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尽管上个月我才刷完八季《权力的游戏》,里面的骑士的马可多了,而夜王与他的骷颅马最屌爆天,但是我最近一年观影印象最唯美最富有诗意的是大林宣彦之《花筐》的基情之马,不过这辈子最令我深刻的还是《...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 (共259条)

订阅都灵之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