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之马的4星影评 (79)

東方不親 2012-12-29 17:22:56

苏牧教授的题,试答

1、《都灵之马》,你不喜欢,无所谓,喜欢,很喜欢。(5分) 不喜欢,但承认这是一部佳片。全片由30个尺数长到变态的长镜头组成,多固定镜头和空镜头,场景、人物单一,情节重复,对白极少,背景音乐和声效也极其单调,让人感到非常乏味,很容易走神。但不得不说这种乏味的视听...  (展开)
谢飞导演 2017-03-17 19:29:40

他为什么是大师?

以前下载过这部电影,只看了个头,这次在匈牙利抽空看完了它。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的贝拉塔尔,确实名不虚传。 他的年纪比我还小一轮,却已经成就了其大师业绩,并宣布这是他的封笔之作,因为“想说的话都说完了”。他的成功和个人天赋与环境推动均有关系,二者缺一...  (展开)
优游卒岁 2012-01-07 11:32:37

了无生趣的绝望,如期而至的死亡

尼采之马从都灵来到了匈牙利平原,来到一个偏僻之村。这里只有一所孤独的房子,房子里只有父女两人,他们在等待着死亡,就如同尼采一样。尼采从与那匹马抱头痛哭之后十年才死去,而马从都灵回来之后,就厌厌不思食,父女俩也才熬了六天就面对着死亡的来临。尼采面临的是精神之...  (展开)
17950 2011-04-06 23:27:25

沒有結構或者沒有生命

電影是有節奏的。其實文字也可以是有節奏的,不只是小說裏情節的變化和鋪排,而是在描繪一件事時,文字的祥略、推進的快慢,都可以營造節奏。故事的好壞,內涵的高低是一會事,而節奏的把握對寫作者來說,可能就是手藝精湛與否的體現。這是我自己的解讀,而我以前認識一位80後...  (展开)
AME影视计划 2018-08-06 00:08:00

「都灵之马 」| 仅开头一小段长镜,便征服了整个柏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要说世界上最难看下去的电影,「撒旦探戈」算是翘楚。 光是片长七个半小时就已经吓跑一帮人了,更别说是单一的场景和简单的故事了。 「撒旦探戈」剧照 但却有人说要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再看几遍这部神作,可想而知,这个人是有多闲。 闲的人不止一个,更闲的人多的去了,比如智...  (展开)
尉迟上九 2012-10-09 21:13:36

都灵之马:尼采的壳,塔尔的魂

一开始通过简介加上塔尔一贯冷峻压抑的风格,本以为会是部相当复杂晦涩深不可测的电影,看过后仅通过视觉传达的信息来看,无论是局限的空间、简易的场景、稀少的对白,还是单一的人物,毫无情节的剧情,都显得那般的简单和明了,但从中所折射出来的哲思深度和寓意的含义却又显...  (展开)
乌托邦 2012-01-16 02:45:38

上帝死了,人类也死了

其实想评四星半,但豆瓣没有半星。 上帝死了,这是尼采创造的一个伟大事件,但信仰的真空无法由渺小的人类填充,所以人类也死了。 这部影片充满了矛盾,犹如尼采哲学一样,片头塔尔引用尼采对妈妈说的话:“妈妈,我真蠢。”我想此时的尼采认为世事依然是他所不能挽救的,在过...  (展开)
schiele 2012-05-21 01:14:38

关于都灵之马

电影和哲学不同,电影的结构里有太多空白的空间,有人用影像去填补,但贝拉塔尔告诉我们,不用因此而焦虑,整个架子搭起来的时候,空白是合法的。 贝拉塔尔从来不做什么探讨,他站在世界的边缘,一个再没有后退余地的地方。可以说,他已经对世界再无期待,所以简单的情节、简单...  (展开)
觅索嘶 2012-07-04 23:02:51

从明天起,做一个“吉普赛人”:关于毁灭的救赎之道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人们当然会崇拜作为伟大的建构天才的人类,他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在流水之上成功地堆积起一个无限的概念穹顶。当然,为了得到这样一个基础的支撑,他的建筑必须有似于蜘蛛网的建构,足够精巧以便随波逐流,足够坚韧以不使一阵风来就吹散架子。 ...  (展开)
feather 2016-12-17 22:17:06

贝拉·塔尔的耳顺之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就像树木的年轮,可以真实地透露出导演的年龄,不,应该说是心境。 贝拉·塔尔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内心充满愤怒、充满活力,《鲸鱼马戏团》似乎还散发着这股活力,可《都灵之马》中,活力便已踪迹难寻。愤怒依旧,只是这种愤怒已被自身驯服,已被自体消化;对世界依旧不满,...  (展开)
谭柳的戏游记 2016-03-25 23:49:18

离开尼采后的都灵之马

生于1955年的贝塔拉尔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衰老,地心引力对他太强烈了,他的英语带着浓郁的匈牙利口音,在解释自己的电影为何只有黑白两色的时候,“COLOUR”一词被发成了“科龙”,而且他像第一次上台演讲的学生,全身紧绷,腿和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抖动。这一切都无损他作为电影...  (展开)
DIANA 2024-05-13 00:52:42

当我们的生活被鲸鱼和马匹所笼罩

当我们的生活被鲸鱼和马匹所笼罩 创造一种场域,便有着一种权力蕴含在其中,而这种创造性的权力的运行势必就会带来一种理解世界的态度,(即叙述与电影的呈现方式)。也就是说,创造一个场域,便是创造一种理解的可能性。 再过去的历史当中,交给我们人类理解的对象是上帝一或...  (展开)
西湖天下景 2022-12-14 01:03:12

上帝又死一次?

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贝拉塔尔用了六天逆向了创造过程,没有光,没有水,即将死去的马,昼夜不分混沌的暴风天和终于沉默不动的人们。写下上帝已死的尼采和都灵之马一起走向了终点。 尼采说上帝已死,但上帝其实早就死了,根本轮不到尼采来宣布。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到17世纪的...  (展开)
天涯人誰 2020-08-22 13:23:40

简谈视听与叙事层面的《都灵之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对有些人而言,电影仿佛只是一种表达思想观的工具。《创世纪》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对于贝拉·塔尔而言,人类让世界陷入虚无与死寂也仅需六天,相反的叙事时间顺序完成了一次对传统宗教伦理的“逆反”,在他的电影世界里,人类无法被救赎,上帝也不复存在,而《都灵之马》...  (展开)
踩缝纫机的智子 2018-02-27 18:11:30

被大师电影语言鞭笞的沉默的酷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天,老马老人狂风中倔强的前行,低沉的交响乐喧宾夺主。温和的运镜,重复的日常,热气腾腾的土豆。等待饭熟的女儿独坐窗前,和饱食后的父亲独坐窗前。停止了声音的木蛀虫以及无言的夜晚。 第二天,来借酒的邻居,发表着被卑贱化获取的言论,父亲只是说他在扯淡。镜头缓缓从...  (展开)
周世昌 2017-04-29 19:17:55

一次尝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讲道理分数不应该这么高的(但质量比评分高些) 首先吐槽一下贝拉塔尔的长镜头,那个穿衣的镜头完全没必要重复那么多次,他穿着穿着我差点睡着了 哲学思考总是艰难的,特别是对没接触过的人来说,导演用粗厉纯粹的长镜头逼迫观者去思考,毫无疑问,观影过程是有些难熬。 但还是佩...  (展开)
新新 2016-11-01 18:01:24

尼采的马

其实尼采的书并不好读,比较晦涩,我的悟性较低,所以借助这部电影能理解的直观些。 尼采很想解决上帝、社会、个人的关系。当然,我说的很笼统,一点也不具体。尼采的东西对我来说晦涩难懂,就在于我很难把他的哲学对应到目前的现实生活之中。毕竟现实和写实能好接受一些,但...  (展开)
易燃小朋友 2022-04-07 09:05:51

论《都灵之马》中的尼采思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都灵之马》中,叙事是让位于时空的。电影不是为了描述外在的现实,也不是为了和观众获得某种沟通,其自身是一种美学媒介,是组建思想和创造冲突关系的舞台,。尼采及其思想在电影中起到了贯穿的作用。电影开篇便以尼采发疯的故事作为引子。此后出现的世界末日、上帝之死、...  (展开)
好好生活 2018-04-18 21:05:32

浅薄之见。

1、如果不这样,应该怎样。所有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都在陈述分析,就是不给方法。 2、真的达到理想国,理想国是什么样,假如是这样:人类吃穿住行早已不在话下,金钱已不流通,人人精神上都是高尚的,科技是绝对牛逼的,对于宇宙我们穿行自如,对于神灵我们可以...  (展开)
林夕已被占用 2019-09-14 21:01:11

《都灵之马》:尼采文本的影像化

对贝拉·塔尔的认识有限,我只能凭借自己对尼采的理解解读本片,在我看来,影片就是尼采文本的影像化表现。 为什么要说到尼采,影片介绍里有写,在此不赘言。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对老马的怜悯之心,我无法想象尼采会受到如此之大的打击。那究竟是什么致使尼采受到如此影响,我...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9条)

订阅都灵之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