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日志·素描 Diaries Notes and Sketches (1970)

导演: 乔纳斯·梅卡斯
编剧: 乔纳斯·梅卡斯
主演: 蒂莫西·利瑞 / 艾德·艾姆许维勒 / Franz Fuenstler / 杰克·史密斯 / Mario Montez / 尼可 / 伊迪·塞奇威克 / 安迪·沃霍尔 / 朱迪丝·马利纳 / Storm De Hirsch / 诺曼·梅勒 / 艾伦·金斯堡 / 约翰·列侬 / 小野洋子 / Leo Adams / 斯坦·布拉哈格 /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更多...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0-05-23
片长: 177分钟
又名: 瓦尔登 / Diaries, Notes & Sketches: Walden
IMDb: tt0196499
5星
48.8%
4星
38.7%
3星
10.0%
2星
1.7%
1星
0.8%
好于 37% 纪录片

笔记·日志·素描的短评 · · · · · · ( 全部 304 条 )

热门 /   / 

11 好样的 看过 2016-07-05 22:49:33

三个小时一点也不长。有一个古灵精怪的梅卡斯带着你一起用双眼去狂欢。拜见了德莱叶。约翰列侬。也撞见了过马路的布拉哈格。好像摄像机就那么随意地开着。也好像他永远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对每时每刻都有细腻的依恋。

18 甦醒 Nostalgia 看过 2019-02-08 20:38:22

想起庞德的诗“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看着梅卡斯这私人的影像,瞬间神思飘向纽约,像是记忆高度集合的晶体,琐碎的事件和晃动闪烁的人脸模糊而又真实。如果有条件,每个人都应该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毕竟我们都会遗忘但是影像会填充我们遗失的那部分美好。对比克里斯马克的《日月无光》,前者是书信而本片则是纯粹的私人日记,断断续续的文本,真实的生活切片,纽约四季的轮转,梅卡斯像是... 想起庞德的诗“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看着梅卡斯这私人的影像,瞬间神思飘向纽约,像是记忆高度集合的晶体,琐碎的事件和晃动闪烁的人脸模糊而又真实。如果有条件,每个人都应该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毕竟我们都会遗忘但是影像会填充我们遗失的那部分美好。对比克里斯马克的《日月无光》,前者是书信而本片则是纯粹的私人日记,断断续续的文本,真实的生活切片,纽约四季的轮转,梅卡斯像是城市游走的诗人,赞美人群、赞美纽约。梅卡斯的视角是各个角度的,也让本片看起来充满生机,那些生趣的记录包含的是对生活诚挚的热爱。果然真实的、过往的都带有着乡愁的属性,能让每一个观看者都感受到时间的流动,而摄像机真正成为双眼,机器机械的记录这个世界,而未被粉饰的真实影像则是我们所能收集的吉光片羽 (展开)

7 _8estrid 看过 2020-01-29 08:50:53

预感:只要素材拍得足够多,就不怕没得剪。看下来有清晰的结构,剪辑手法熟练到随便玩。而且作为个人太有钱了吧,胶片固定镜头拍摄一整天,几分钟放出来。每一帧都截下来估计能po好几年。vlog第一人Some flash makes me wanna cum (有人打瞌睡大换气发出了一声马叫,哈哈哈哈哈

11 TWY 看过 2019-01-03 11:16:00

这是什么神仙结尾?哦是的,只是影像,什么也没发生,观看它,不需要理由,观看它就行,观看来来往往的角色,观看自然的韵律,观看生活,梅卡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电影,只需飘荡在这影像之海中。

9 伍月 看过 2020-09-16 21:35:54

【S】!!居然看哭了,但并非感动,完全体会到昆汀哭《重庆森林》,在如此至纯的影像面前我如此渺小。浮光掠影,真正返璞归真的作品:这哪是纪录片,更非剧情片,它否定了一切,得以成为电影本身:第一次直观纯粹单纯的触碰到原始电影的力量,也绝非单单是影像的,而是一场奇妙的声画配合交织的错位游戏,抛弃了表演与调度,隐匿了剪辑与设计。感官世界:不光抛弃了情节,甚至形式都不重要了,完全感官至上,直觉成为一切。属于最... 【S】!!居然看哭了,但并非感动,完全体会到昆汀哭《重庆森林》,在如此至纯的影像面前我如此渺小。浮光掠影,真正返璞归真的作品:这哪是纪录片,更非剧情片,它否定了一切,得以成为电影本身:第一次直观纯粹单纯的触碰到原始电影的力量,也绝非单单是影像的,而是一场奇妙的声画配合交织的错位游戏,抛弃了表演与调度,隐匿了剪辑与设计。感官世界:不光抛弃了情节,甚至形式都不重要了,完全感官至上,直觉成为一切。属于最难拍的电影,我相信作者在拍摄的同时是没有创作意识的,而只是一种discovery,电影的潜能果然是可以被无限发掘的。唯一的遗憾是仍不太节制与统一,3个小时下来还是感到疲倦。 (展开)

> 更多短评 30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笔记·日志·素描的影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眼眼 2019-01-11 23:34:43

2019.1.11 23:24

记录一下看到神仙电影的夜晚。 ★★★★★ 不懂“形式即内容”的人都应该看这部电影,这就是影像语言铺就的诗、乐章和一切艺术想要抵达的神迹。 电影是一帧一帧的,记忆也是。梅卡斯用三个小时诠释着关于电影这个媒介以及生命的哲理,影像不仅不局限于语言,更不囿于眼中之物,...  (展开)
TPW 2023-03-26 10:56:43

【自译】评《瓦尔登:笔记·日志·素描》By Joseph Jon Lanthier, August 25, 2009

(水平有限,欢迎批评指正) “美国先锋电影教父”乔纳斯·梅卡斯用一台小型便携的Bolex相机即兴拍摄了长达数英里的胶片,然后在1969年将他的第一部“日记电影”制作了出来,并为他的朋友们和一些独立艺术家们进行了放映。在那个时代,家庭电影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具有强烈...  (展开)
一粒家田米 2023-09-28 20:10:34

列侬为什么会死?

1 影片的最后有列侬夫妇的影像记录。在纽约的公寓里,当着一大群摄影师的面,他和小野洋子又亲吻又搂抱,接见各种各样的人。当然,我们的导演梅卡斯,也是其中的一个。那真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1980年12月8日那一天晚上,就是在这个纽约曼哈顿区的达科塔公寓,列侬被干掉了。...  (展开)
十一月 2025-05-27 05:40:58

2025.5.27

“我活着,因此我拍电影。” “我拍电影,因此我活着。” “电影存在于画格之间。” 在这里,梅卡斯甚至超越了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他那属于德勒兹式的一面,使得“时间”从画格中自然生长出来。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那私人的意识流也成为引导电影进入“思维-影像”阶段的...  (展开)
一粒家田米 2023-05-06 14:32:02

电影版 摇摇晃晃的人间。

1 这个自由激进派的人生,多年前被称为地下电影,现在仍然得到大家哲学关注的聚焦。 在第十章CASSIS海港, 摄影师达到了一种疯狂,没日没夜地拍摄海洋, 灯塔,几乎和(从第一部分开始的)第28到40分钟的马戏团一样长,在当下我完全无法觉知它的含义,只有继续。但在他砖头一样的著...  (展开)
2023-03-13 08:29:21

听到内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DVD 实验性很强,音画分离处理。与后作《当我往前走之时……》同一种风格,不同于《当我…》关于爱,关于美,关于记忆与回忆,本片给我的感觉更多是传递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性表达,是“我”的经历,影片在影像提供的画面更中立一些,而声音却是帮助建立“价值”的部分。 视觉上...  (展开)
DLC 2021-12-24 00:29:05

抓标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REEL ONE dedicated to LUMIERE DIARIES notes&sketches also known as WALDEN 1.IN NEW YORK WAS SITLL WINTER BUT THE WINTER WAS FULL OF SPRING 2.BARBARA'S FLOWER GARDEN 3.SUNDAY AT STONES 4.I THOUGHT OF HOME 5.WALDEN 6.A WEDDING 7.IN FRONT OF THE CHURCH 8.THE W...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as|sa 2010-12-03 20:21:42

在线地址

在线地址:http://www.56.com/w66/play_album-aid-8871575_vid-NTY5MjAwNzQ.html  (展开)

> 更多影评 8篇


讨论区   ·  ·  ·  ·  ·  ·

小猫咪 来自从从 2024-04-09 21:33:49
求资源 来自nnnn 4 回应 2023-09-28 12:38:33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2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笔记·日志·素描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