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看 (2015)
对看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 最佳纪录片奖 亚洲纪录片
对看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叶云:纪录片是我陪伴他人旅途抵达自己内心的一场冒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共号爱纪录(ilovedoc),转载请注明。 最早知道《对看》在台湾纪录片双年展的页面:两分多的片花以孩子们的睡眠为开始,使用双屏影像,非常直观地呈现了两组城乡孩子的起居学习、生活娱乐。城乡贫富差距,或许可以将片花提炼成这样议题性的概念,但双屏并置的...
(展开)

是留守更痛?还是绝望更痛?
看他们的童年,都似乎能看到自己的童年,孩子的简单和脆弱,孩子的反抗和记仇,孩子的绝望和依赖,究竟怎么样是一个好的未来呢?丰衣足食?还是饱满的爱?我们用我们的现世观评价什么是一个好的未来,他们这些孩子的痛苦都是一个痛苦,未来也是一种未来,在一开始我还是很欣慰...
(展开)
> 更多影评 14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对看2 | 来自牧羊犬 | 2025-03-01 05:45:58 | |
里面那段击鼓是苗族的什么传统曲目吗 | 来自yakamoz | 1 回应 | 2021-11-15 19:06:48 |
比什么什么春天强百倍 | 来自张不大 | 2020-04-07 23:41:05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观影清单(纪录片) (37°暖)
- 华人纪录片@留痕待整 (费新平)
- 优秀纪录片推荐 (Sam Cui)
- 中国独立纪录片(已分享) (naknang)
- 香港亚洲电影节 2016 (刘浪)
订阅对看的评论:
feed: rss 2.0
对看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54 条 )
30 有用 🫀Psyche 看过 2015-11-06 23:43:25
叶云这部纪录片从技术上来说估计只能打个及格分,但是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部满分的纪录片。导演的感性和倔强阻止了这部纪录片成为一部完美的,动人的纪录片,但它的残缺和脆弱正能说明导演本身的善良以及她对拍摄对象的尊重与生命付出。对看很拙,但是拙之上,乃是大巧。太多纪录片导演聪明过头了
7 有用 榜上有名猫 看过 2016-12-22 19:06:32
镜头安静地融入到两个小主人公(山区生活的林生,私立寄宿的欣媛)的成长生活中。通过交叉影像,向观众展示贫富家庭留守儿童的真实状态。对比是创作意图重点,观点全由观众自行思索;林生的轨迹最让人感到震撼与伤感,欣媛的幸福相比下略显苍白;另外,影片的长度降低观赏性。
4 有用 张劳动 看过 2019-04-06 00:23:26
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也很像18年的我,我在18年同时拍摄两个纪录片,刚巧都是关于小学生.一个是流动儿童,因为你懂的原因,他们即将离开北京,另一个算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小孩,他们在学校有一个剧团在争夺奖项.我也想做成对看的样子.其实,湘西父与子的素材和内容足够震撼了,单独出一条片子也已经很棒.而且孩子们上课抽烟,不光不躲避镜头,还有点故意炫耀的意味.老师也有点放任.最后父亲的离去当然也是一个很大的悲剧.我... 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也很像18年的我,我在18年同时拍摄两个纪录片,刚巧都是关于小学生.一个是流动儿童,因为你懂的原因,他们即将离开北京,另一个算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小孩,他们在学校有一个剧团在争夺奖项.我也想做成对看的样子.其实,湘西父与子的素材和内容足够震撼了,单独出一条片子也已经很棒.而且孩子们上课抽烟,不光不躲避镜头,还有点故意炫耀的意味.老师也有点放任.最后父亲的离去当然也是一个很大的悲剧.我当然能理解,导演想表达的对看的意味,所谓关爱,跟金钱和地位无关.孩子们面临了同样的问题.这种聚焦是成立的.镜头离得足够近,你离现实的距离也就足够近. (展开)
3 有用 Tommy 看过 2016-04-11 14:55:12
很残忍,很美,大家都应该看看
4 有用 lingjue 看过 2016-10-30 01:47:41
孩子们都不幸福啊。点蜡烛的年夜饭,丈夫想妻子想得落泪,三个孩子已经心冷。厚重的黑色蚊帐下是一个被掏空的人,无心下地劳作,不愿起床做饭。孩子们饿了,孩子对活着不留恋。想到盛世蝼蚁,导演说发现自己拍摄时极度冷酷,如何能够真正帮到一片而不是一个,真的是不想真正冷酷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