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High School (1968)

导演: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68-05
片长: 75 分钟
IMDb: tt0064429
5星
26.6%
4星
55.6%
3星
17.2%
2星
0.7%
1星
0.0%
好于 39% 纪录片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高中的短评 · · · · · · ( 全部 314 条 )

热门 /   / 

13 怪盗巴金斯 看过 2011-12-11 04:52:21

一方面很惊叹怀斯曼用摄影机对不可预知事件捕捉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大量这种随意拉伸游走各人物间的镜头和音画剪辑却暴露了导演的介入和对观众注意力的控制,与“观察式”电影初衷相悖(此片也被宾州学校斥为不真实)。当然,不能因此否认此片在纪实上的价值。美国“五十佳中学生电影”之一。

11 十二辰子 看过 2020-10-09 03:50:22

客观拍摄主观剪辑确实有意思啊 不甘心做墙上的苍蝇就用大特写来回骚扰视角证明摄者存在 说实在的比后来的观看性强

9 OreoEmpanada 看过 2015-04-03 16:44:17

大量极端的特写弱化了人物和事件的个体性,而让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感在电影中凸显出来。怀斯曼不拘一格游走的镜头和大多数场景中对于纪律的强调构成了有趣的反差,他眼里的高中教育显然缺失了学生一方本应享有的自由表达。

5 mecca 看过 2021-09-30 23:43:12

怀斯曼早期名作。节奏极佳,不动声色又鲜明的观察立场。教育圈混了小十年,里面太多冲突至今也在重播,某种意义上high school=人类迭代的桥头堡;后半程议题时代性更明确:war machine training / negroed community test / patriarchal tension… 观感要比后期长篇大论更明快有记忆点

4 阿飞 看过 2022-11-12 09:09:08 河南

结合直接电影的传统与概念来看,怀斯曼的影像是完全不同的一股支流(甚至压根无法将之归入直接电影的范畴):大量有意识的视线引导和倾向性的剪辑与德鲁小组那种「静观」而非「介入」的拍摄理念大有不同。在这个层面上而言,《初选》之类的影片更多是承继了卢米埃尔式的前现代纪录片所具有的特性,而怀斯曼则是更具作者性的纪录片的创作者——镜头带领观众发现进入事件的角度(暂且不论影像的道德问题),以长焦+大特写的方式攫取... 结合直接电影的传统与概念来看,怀斯曼的影像是完全不同的一股支流(甚至压根无法将之归入直接电影的范畴):大量有意识的视线引导和倾向性的剪辑与德鲁小组那种「静观」而非「介入」的拍摄理念大有不同。在这个层面上而言,《初选》之类的影片更多是承继了卢米埃尔式的前现代纪录片所具有的特性,而怀斯曼则是更具作者性的纪录片的创作者——镜头带领观众发现进入事件的角度(暂且不论影像的道德问题),以长焦+大特写的方式攫取面孔的力量,敏感且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确保了文本可供探讨的空间,接近弗拉哈迪与战时纪录片,但遗憾还未形成后期的诗意。 (展开)

> 更多短评 31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高中的影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dorayaki 2020-10-09 23:37:15

Ciné-club des Cahiers 笔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手册》(下称“手册”)新编辑部举办的第三期Ciné-club聚焦Frederick Wiseman( Octobre 2020 – n°769 封面),通过放映其第一部正式上映的作品(第二部长片)High School 探讨其早期拍摄与剪辑的特点,并为其将于两周后在全法上映的新片 City Hall 预热。 [波士顿市...  (展开)
小稻 2020-04-22 19:28:15

带有时代印记的中学

8.0,大量的特写、快推、大光圈镜头使得画面持续聚焦于局部(如身体的部位、物体的局部等),从而营造出一种脱离感,在这里,环境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而人物的行为、话语、精神状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展现的重点。作为1968年的纪录片,摄影机虽然仅仅聚焦于美国东北部一...  (展开)
平林 2020-08-29 14:27:09

“搁置的对话,肤浅的叹息”

这个纪录片里面呈现的也是填鸭的教学,也是权威主义或者说威权主义的教育模式。但是填得比我们现在的高中还丰富多彩,填得不是围绕高考,而是围绕实际生活学习工作,是实际的或者说实用主义的为成年在做准备。 流水账:训话(服从权威以适应社会的模式),健身操,做饭,女士怎...  (展开)
好样的 2014-10-18 10:05:38

Several thoughts on HIGH SCHOOL

Several thoughts on HIGH SCHOOL A FACT: It was made after TITICUT. - Classroom experiences do play a part, but not a promising one. A teacher subjects her class to a reading of the pretty famous "Casey at the Bat." Later, another teacher attempts to expl...  (展开)
李彦逵 2022-11-08 02:12:58

美国青年是怎样炼成的

家长座谈、课程展示、教务惩罚、男女分授、性教育讲座,剪辑根据不同场景拍摄内容的内在关联性和潜在矛盾性进行排列和交叉,把高中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的课程和教务打乱重组。 摄影上大量教师夸张到近乎变形和丑化的嘴部特写连接学生眼耳手特写,带着很强的个人主观性表达教育对人...  (展开)
河西 2019-05-12 23:41:58

运转中的机构

怀斯曼经典纪录片《高中》(1968)记录了费城东北高中的师生互动,通过将家长座谈、性教育演讲、课堂讨论和教务惩戒等独立场景反映现代教育机构的权力运作模式。以直接电影手法、尤其是大量的局部特写作为社会学检验方式,貌似无序的剪辑实则通过独立场景的并置达到叙事的递进,...  (展开)
nahua 2014-10-17 10:28:28

美国挖掘哪里好?就去费城东北高!

让我们荡起双桨,看看别人怎么讲~ Author: geprescott from Philadelphia 8 April 2003 (IMDB) I attended Northeast High School shortly after the movie was filmed. It is a disturbingly accurate presentation. Mr. Wiseman's cinema verite approach has encapsulated...  (展开)
小雨 2009-02-24 14:34:47

怎么评价呢~~~

这~~~哪儿跟哪儿啊。。没有任何感觉。。没有任何想法。也没什么印象。。就是留下一句话,我看过这个了。。  (展开)

> 更多影评 8篇


讨论区   ·  ·  ·  ·  ·  ·

高中 来自LI|T 2009-06-02 02:25:50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1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高中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