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生涯 Ensayo de un crimen (1955)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犯罪生涯的影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典型的布努埃尔,典型的被误读的电影
中文译名没有传递出标题真正的含义,ensayo de un crimen 的字面意思是 “演练犯罪“, 一语点破全片主要情节:主人公的每次犯罪都是万事俱备,只欠运气,所谓的犯罪更多是他大脑中的一个个幻想,他想杀的人最后都被别人杀了或者和自己交了朋友,所以,本片其实就像很多布努埃...
(展开)

一个布努埃尔,整个日本AV
看得布努埃尔的电影越多,看得日本AV越多,就会发现这其中的联系。修女、丝袜、恋物、脚、头盔、男穿女装、车上嬉戏、神交、鞭子、剃刀和大腿、父女……布努埃尔老师以一人之力对人的各种欲望进行深刻挖掘。可以说,围绕性、表达性、分析性,以性为本是布努埃尔多一半电影的核...
(展开)

犯罪的渴望是藏在每一个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之人之心中的
资本主义死亡趋向的隐喻 纯洁至于完美至于机械至于毁灭(毁灭一词带有的宏大倾向在此处不恰当,但若是“去生命化”又有机械复制之感)故,此链条导向的阶段性结尾(链条是延续的,是固定模式意指链的重复,非循环,线性,以段为单位的欲望上升)是无法描述的实在界,是缺口,是...
(展开)
> 更多影评 5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少数派经典(影迷级别自我鉴定) (易老邪)
- 《我生命中的电影》 (荔枝超人)
- TSPDT影史最佳电影1000部(2016年版) ([已注销])
- 50年代《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年度十佳 (桃桃林林)
- TSPDT1000大电影(2015) (劉圍觀)
订阅犯罪生涯的评论:
feed: rss 2.0
犯罪生涯的短评 · · · · · · ( 全部 368 条 )
23 有用 冰山李 看过 2017-01-18 23:02:01
最后那个没死的女人的扮演者Miroslava,这是她演的最后一部电影,同年服毒自杀了,不知道算不算影片之外的诅咒了,惊呆了
13 有用 吞火海峡 看过 2012-12-02 14:40:41
恋母情结被挫伤后的弑母倾向,幼年机缘下的释放形成了人格缺陷。但布努埃尔居然赋予了光明的结局:科鲁兹抛弃了弑母快感投射物(八音盒),像沐浴在阳光中的幼虫那样重获新生,接着居然把男权虚荣(手杖)也舍弃了,解放了女性也解放了自我——就是和你散步这么简单,欲望和规条的束缚通通滚蛋!【8】
3 有用 破 看过 2020-10-18 17:53:12
其实译名不大对劲,ensayo不是有尝试/演练的意思吗?虽然我更喜欢那个戏谑的英文名"A.de la Cruz的犯罪生涯"。这次真是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布努埃尔!太值得了!不为后期的他所骗,其实人家讲正常故事一气呵成!当然叙事里套叙事有点像他后来梦境制造的风范。笑点都放在对富人的嘲叽叽上了。最恐怖的curse是衣老师翻到一条短评:唯一没死的女主,拍完片后同年服毒自杀……@艺海
3 有用 峰峰峰峰 看过 2014-07-29 22:07:19
画个圈圈诅咒你
4 有用 欢乐分裂 看过 2018-10-18 20:47:05
2020-10-18重看;童年时投射进音乐盒的仇女愤怒症结(联想及奥斯威尔逊之“玫瑰花蕾”,母亲在其幼时对社交的热衷和对孩子的疏忽),在主观意识上“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犯罪,布努埃尔以其既幽默又残忍、混合着血腥与轻快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不无神秘,亦不乏嘲讽,举重若轻,看似一个简单小品实则指涉的欲念与意识极为丰富,真是一位高手啊!结构也有出彩之处,现时的时间置于两段倒叙回忆之间,结尾再回归现... 2020-10-18重看;童年时投射进音乐盒的仇女愤怒症结(联想及奥斯威尔逊之“玫瑰花蕾”,母亲在其幼时对社交的热衷和对孩子的疏忽),在主观意识上“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犯罪,布努埃尔以其既幽默又残忍、混合着血腥与轻快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不无神秘,亦不乏嘲讽,举重若轻,看似一个简单小品实则指涉的欲念与意识极为丰富,真是一位高手啊!结构也有出彩之处,现时的时间置于两段倒叙回忆之间,结尾再回归现时,告别诅咒的阴影,走向新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