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在镜中 短评

热门 最新

114 芦哲峰 看过 2011-11-17 12:21:46

心中有爱,神即存在。心中无爱,神也无奈。

68 有心打扰 看过 2012-02-28 19:20:15

上帝并没有来,上帝始终没来!上帝是一只蜘蛛,上帝是爱?至诚的信仰迷失了希望的光,沦陷在疯狂的泥沼中。

50 影志 看过 2018-04-10 20:42:15

“有人渴望爱,有人拒绝爱…人生就像梦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126 SWX 看过 2011-12-21 19:03:11

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怯懦,当外界的压力不存在的时候,自己就成为自己最大的监牢。看伯格曼的时候,会觉得疾病和健康并没有真正的分割线。疾病不过是对抗生活中其他更加不愉快的事情的手段。

96 董肥樂 看过 2010-12-16 00:55:07

哥林多前书13章12节:“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如今这世界到底是温暖的荒凉呢,抑或离开幻象。尽管伯格曼生活一片狼藉,但是如他所说他决定要成为最成功的人,这信念模糊却清晰。

67 帕拉 看过 2014-09-24 16:22:45

又是让自己逼格捉襟见肘的作品。说话与行为方式都缺少生活气息,更多的是文学性与舞台剧化。最后点题,爱即是神,有爱在身边就有上帝在身边。

42 临素光 看过 2018-04-07 17:36:11

一个患有妄想症的女人,跟三个最亲近的男人生活。看起来他们对她很好,然而她得不到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支撑,还个个以自我为中心,反而需要她来给予支撑。当她无力承担的时候,唯有期待“上帝”降临,来拯救她和三个她爱的男人。只可惜,没有“上帝”,只有蜘蛛——另一个向她索取的对象。

34 胤祥 看过 2012-07-12 04:07:55

四重奏般的室内剧,法罗群岛,新摄影师Sven Nykvist,巴赫。伯格曼式的特写只在关键情节出现,精致的黑白影调和缜密的剧本。上帝是爱,上帝不在。

67 欢乐分裂 看过 2013-11-11 21:40:19

#2018年六月第三遍重看#室内剧,大提琴,对戏剧的热爱,对死亡的探寻,对宗教的质疑,对父亲的诘问,法罗岛上的木屋,所有经典元素集结于此;布光技术一流,光线明灭间的面部特写;黑暗之光,互呈镜面,无法交流永远孤独的主题;伯格曼一生就是一部完整的作品,此片正处于60年代最暴风骤雨的转折期。

24 阿树 看过 2015-07-08 22:50:26

鏡頭外的導演就是鏡頭內的小說家和父親,觀察記錄一個女人的崩潰過程。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抵抗與外人的連接(EVA中的AT Field),即使是至親也不例外,所以才渴望有神明帶領他們穿越與人連接的痛苦和黑暗。父親和神經質的女兒都是伯格曼的精神世界的投射,無論治愈與否,他都在嘗試與自己和解

20 火娃 看过 2014-02-24 17:01:50

8/10。在伯格曼的电影里,爱是拯救人类的唯一力量,但社会文明的发展中造成了爱的缺失,父亲以写作为由产生对责任的逃避,交流只会带来痛苦、误解与谎言,性成为揭示人对被爱与沟通的渴望......结尾女主角似乎重新找到了信仰和方向,但内心疾病的外现却再一次质疑了上帝的存在。

51 Aloysha 看过 2021-08-13 21:34:51

以双人特写/近景构成的电影,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角色是没有对视的。假若今天仍有电影如此拍摄,这样的表演或者调度是绝不被认可的,因为不会再有电影讨论这样的主题了。“爱即上帝”或许太过抽象,我看到的是男权/神权结构(圣三位一体)下女性的被凝视、牺牲:伪善自私的父亲(圣父)、感性孱弱的丈夫(圣子)、脱胎而又超越于父亲意志的弟弟(圣灵)。戏中戏公主13岁病逝后灵魂被艺术家诱骗,而戏外卡琳13岁时母亲病逝且继承了母亲的精神疾病。若爱即上帝,卡琳苦苦寻求的,就是家庭成员能够给予她的关怀,而作为上帝的实体/代言,男性无一不闪躲回避。最终,经历肉体(与卡琳弃船交合)精神(与父亲深入对谈)洗礼的弟弟,成为了家庭的希望。而结尾被他的头部遮蔽的那轮红日,如被牺牲的千万“女巫”“魔女”,灼目地审视着天国的傲慢与沉默。

15 KitajimaJunko 看过 2016-08-12 02:12:15

这场不知名的疾病是一场梦,是穿墙而过的信仰,而信仰濒临绝望。你信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故而当你在现实虚幻间游走,看见破碎,看见升空,周身沦丧,不挣脱便沉默,而上帝犹在镜中。我们所在的世界不在于它本身有什么,而在于我们对它的幻想是否磅礴,一切物质的富足皆源自精神的辽阔。

8 囍弗斯 看过 2021-03-31 19:16:31

抑郁的时候不能看这片,痛苦值翻倍,难受到大脑无法工作,可是你看,我不信上帝,这个在影片中所谓爱的具象。而痛苦又都源于丢失了让我们扎根现实面对黑暗的信念,越来越陷入一个怪圈...我宁可自己可以相信某个超出现实的精神寄托,但这些在纯粹而真实的爱面前是多么虚伪且空洞。

56 冰红深蓝 看过 2016-08-10 18:38:45

"神之默示"三部曲之首,精妙的室内心理四重奏。令我震慑至极的快速叠化:乱伦序曲-船外V架,暴雨如注,构成光影与声效的双重跳切。以倾斜船舱与龙骨外化扭曲畸变的心灵。墙缝,对门祈祷,亲情冷漠,沉默时的直升机嗡嗡声;上帝是蜘蛛,上帝在爱之中。| 艺术家:世人终将遗忘我,唯有死神疼惜我。(9.0/10)

10 Mr. Infamous 看过 2017-02-14 17:54:48

最终知晓上帝是爱,或者上帝在爱之中。但这一家四口,却偏生都不懂爱。在各自风雨如晦的角落,彼此试探着逃离或理解,但在很长时间内却徒劳无益。但随着机缘被撬开,各自的开诚布公以争吵、引诱或抚慰呈现,Minus迅速成长,其他人也许霎时老去。黑暗中的镜面,始终穿不透罢。

4 汪金卫 看过 2018-04-10 19:55:03

【北京电影节展映】2018北影节第一睡。实在是受不了这种舞台化文本化的台词,在没有背景音乐的大段大段莫名其妙台词的催眠下,忍不住打了瞌睡!更是不喜神经兮兮的女主角,没有旧船票,却还是诡异地登上了破船。上帝也好,蜘蛛也好,影也妹瞧见!一星半给开场20分钟

8 Alain 看过 2018-03-09 00:07:18

无不令我想及布朗肖的《死刑判决》,墙上若隐若现的光斑、来自墙壁后面微弱的声音、倏忽之间敞开的柜门,疯癫时刻最接近神性在场,死亡与虚无、上帝与爱的笃信或怀疑,在疾病必然通向的死亡和死刑的延期之间摇荡,进入房间然后滑入死亡,“我会永无休止地对那个念头说,‘来’,而它永远都在那里。”

16 巧比 看过 2022-12-31 13:30:18 美国

伯格曼写人物永远是冰山式的 用一个关键人物展示所有人的历史所带来的遗留问题 在父亲身上是冷漠 在男友身上是欲求不满 在儿子身上是混沌 但那混沌又是最接近于神性的 故事让人绝望的基调来自于 他充分展示了神的不可造 爱的不可得 而这并不是因为神和爱不存在 而是因为信仰和爱都是主观体验 无法让困在自己镜子一面的所有人达成一种共识 每次对峙对话都挺好但又很普世 提出的问题都很关键 但都不可解决 因为神性和人性最大的对立是 人要活下去 这种求生欲让人不可以完全按照信仰活着 连发疯都变成了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 太渴求爱所以要寻找出口 太想活下去所以要对现实选择性接受 结尾的窗镜头太好了 背对着光 但希望是一体两面的 和人生所有课题一样 信任和不信 爱和不爱是莫比乌斯环的两面 只是你选择怎么扭罢了

2 Hildy at beach 看过 2024-06-08 21:27:35 上海

医生丈夫带着患病的妻子以及妻弟在海边小屋度假,作家父亲来探望并且很快又要离开,姐弟俩比较失望。看起来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其实都是表面强颜欢笑,无法面对真实的世界。一生逃避家庭生活寻找生活意义和写作主题的父亲,陷入两个世界无法控制自己的姐姐,青春懵懂有写作天赋即将走上姐姐道路的弟弟,深爱妻子无能为力的丈夫。姐姐的病无法治愈,时而亢奋时而低沉,她说我无法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必须要选择一个。父亲终于敞开心扉,第一次跟儿子对话,告诉儿子自己是怎么坚持到现在的。话说你们这一家子,活得都挺不容易的。度假的小屋非常破败,几个人就只有一次吃饭的镜头,每个人都很清瘦,完全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一批人。我觉得姐姐这个病情少点现实生活中亲人的刺激可能会更好,父亲的日记,丈夫的关心,弟弟的迷茫,其实对她来说都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