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特尔勒斯 Der junge Törless (1966)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编剧: 沃尔克·施隆多夫
主演: 马修·加里瑞 / Marian Seidowsky / Bernd Tischer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西德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1966-05-20
片长: Germany: 87 分钟 / Argentina: 90 分钟
又名: 青年托勒斯的迷乱 / Young Torless / Les désarrois de l'élève Törless
IMDb: tt0060574
5星
20.4%
4星
57.8%
3星
19.1%
2星
1.6%
1星
1.0%

青年特尔勒斯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青年特尔勒斯的短评 · · · · · · ( 全部 779 条 )

热门 /   / 

19 冰红深蓝 看过 2021-04-03 21:09:06

沃尔克·施隆多夫处女作,初执导筒便野心十足、技艺纯熟。1.改编自罗伯特·穆齐尔小说[学生特尔勒斯的迷惘],聚焦一所寄宿学校中的霸凌虐待与同性关系,对封闭僵化、严苛虚伪的中学教育体制的批判,亦见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多部德奥小说名作,如魏德金德[青春觉醒]、海因里希·曼[垃圾教授]与黑塞[在轮下]。2.对纳粹历史及群众的施虐-受虐心理的影射十分明显(原著也由此带上了浓厚预言/寓言色彩),因偷窃而沦... 沃尔克·施隆多夫处女作,初执导筒便野心十足、技艺纯熟。1.改编自罗伯特·穆齐尔小说[学生特尔勒斯的迷惘],聚焦一所寄宿学校中的霸凌虐待与同性关系,对封闭僵化、严苛虚伪的中学教育体制的批判,亦见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多部德奥小说名作,如魏德金德[青春觉醒]、海因里希·曼[垃圾教授]与黑塞[在轮下]。2.对纳粹历史及群众的施虐-受虐心理的影射十分明显(原著也由此带上了浓厚预言/寓言色彩),因偷窃而沦为自愿屈从欺侮凌虐的巴西尼恍若背负原罪服膺于歧视与折磨的犹太人,而特尔勒斯虽有理智而良善的内心,在大部分时候依然保持着疏离旁观的姿态,在徘徊中充当了助纣为虐的【同流者】。3.结尾自白一针见血:善与恶仅有一线相隔,人常常平静而自然地化为野兽。4.主观镜头与布列松式肢体特写。5.独腿老师。6.虐苍蝇,催眠,吞蚯蚓。(8.5/10) (展开)

38 子虚乌有亡是 看过 2011-05-18 21:33:33

把原著里的同性情节还给我!!!

12 feeling 看过 2011-03-21 21:10:22

26岁穆希尔的处女作与27岁施隆多夫第二部作品的碰撞,少年的恶与多数人暴政的残酷混合。尊重原著,但唯独略去了特尔莱斯和巴斯尼同性恋的一段,当然形式所限,原著的心理描绘和哲思未能极尽展现。

31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看过 2018-08-27 16:14:08

少年太美了,美得我语无伦次!在寄宿学校的校园暴力中他是施害者,但当同龄人纷纷享受恶的快感时,他却在安静的思考暴力背后的哲学诗意,这种抽离感让他美得更加纤尘不染。导演你快把原著的同性线还给我啊55555555

16 Quo Vadis 看过 2022-07-07 22:05:37

改得稀碎。原著对于理性与非理性的形而上哲理思考完全被政治化,施隆多夫就差把“反对纳粹法西斯极端思想”的说教意图贴到脸上了;托乐思被塑造成一个“善良却无力”的旁观者,而非“疏离又深陷其中”的观察者;巴喜尼的选角太不满意,原著是具有清瘦苍白的女性特质,影片太臃肿和油腻;情节改动较大,而且是对人物塑造有着重要影响的情节部分,看得出来施隆多夫的道德意图有多急切了。但艺术是一定程度上超脱善恶的,不过考虑到成... 改得稀碎。原著对于理性与非理性的形而上哲理思考完全被政治化,施隆多夫就差把“反对纳粹法西斯极端思想”的说教意图贴到脸上了;托乐思被塑造成一个“善良却无力”的旁观者,而非“疏离又深陷其中”的观察者;巴喜尼的选角太不满意,原著是具有清瘦苍白的女性特质,影片太臃肿和油腻;情节改动较大,而且是对人物塑造有着重要影响的情节部分,看得出来施隆多夫的道德意图有多急切了。但艺术是一定程度上超脱善恶的,不过考虑到成片时间是在德国零点以后对二战进行痛定思痛的反思,也是具有极其深刻的时代气息。(托乐思这个演员简直帅到我失语……像一株笔挺的白杨) (展开)

> 更多短评 779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青年特尔勒斯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JABBERWOCK 2007-11-06 16:12:04

孩子的残酷--蝇王与青年特尔勒斯

“不要恐惧你的敌人, 他们至多杀死你; 不要恐惧你的朋友, 他们至多出卖你; 但要知道有一群漠不关心的人们, 只有在他们不做声的默许下, 这个世界才有杀戮和背叛。” ——————————————————雅辛斯基 如果要我从多部电影中寻找人类...  (展开)
RayonVert 2017-07-31 11:47:03

纳粹的童年

和《白丝带》一样,《青年特尔勒斯》也是试图通过回到更早前来理清纳粹滋生的原由:20世纪初奥匈帝国的寄宿学校=后来纳粹势力萌芽的德国;四个主人公分别暗示着两位纳粹分子(对被服从的迷恋、试图替天行道的意志,以获得感性的自我愉悦代替本该有的理性惩罚)、一位犹太人(被...  (展开)
haocuo 2006-03-17 19:31:43

勇气

你可能经常在脑海里幻想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乐此不疲享乐其中,但当你真正面对这些事情时,你是否有勇气去尝试?你可能觉得你是个正人君子,一切邪恶与你不沾边,但当你真正深陷其中时,你是否有勇气说不,或者干脆和那些恶心的事划清界线独自清高? 青年特尔勒斯是那样的年轻,...  (展开)
法罗岛电影节 2020-04-10 21:05:11

FIFF12丨DAY8《青年特尔勒斯》:迷惘混乱的青春

第12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青年特尔勒斯》,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彷徨少年们浸入迷雾的评价了! George: 对我一直搞不太懂的德国少年的一种影像说明。 野凡: 迷茫的少年,混沌的青春。不一样的角度专注校园暴力,可惜小胖同学的演技太糟糕了,影响...  (展开)
幽灵不会哭 2012-11-22 13:33:11

托乐思的彷徨少年时

在这个平静、美好,被规则和秩序统治着的世界背面是否存在着一个黑暗、敏感,充满诱惑与恐惧的灵魂呢?在每一个年轻的生命走向“自我”的目的地时,他们总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时刻,他们会发现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浪漫主义的激情更将自己引向了未知的深渊。罗伯特...  (展开)
7级残废 2019-09-11 18:37:51

超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少数人的恶在一个纵容,没有任何规则和惩戒的环境下会逐步影响着其他的多数人变成群体的恶。恶在某中程度上是类似于发泄的行为,是会带来快感的。而善则是需要克制本我才能做到。所以恶在群体里的传播性远高于善,恶是更接近动物性的本能,比如暴力,弱肉强食等等这些自然规律...  (展开)
倾听4792 2008-07-21 23:04:34

普通人的善恶

电影要表达的似乎和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书分析的是一个东西,同时还让我想到了电影《狗镇》。人性的善和恶都可以很自然的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人从一开始似乎没有好坏之分,只要人允许自己变成残忍、野蛮的畜生,善恶就没有界限。唯一的问题是有多大的可能性。二战中普通人的...  (展开)
彗星燃烧 2023-06-19 23:37:43

野兽进化成人,人也可以是野兽

看完电影,人群从各个出口涌出来,跨过街道,又涌进地铁入口 我像一滴水珠,汇入河流,有一种身在集体的归属感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是能理解特尔勒斯的 在一个人自我羞辱时,人的恶意到底能放大多少呢?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会在集体的簇拥中,形如恶鬼 作为旁观者的特尔勒斯提...  (展开)
吹牛伯爵 2022-12-11 14:15:34

笔记

#西德青年电影# “新德国电影”旗手施隆多夫早期代表作,但若置其于世界电影新浪潮中的“少年感化院”主题电影序列(如特吕弗的《四百击》;Hynek的《思想改造学校》;理查德森的《长跑者的寂寞》)中考察,则不难发现施隆多夫有别于其他同僚们的思辨方式,除却寄宿制学校的专...  (展开)
倾听4792 2008-07-21 23:24:10

片末的那段话

“巴西尼跟别人一样是学生,一个正常人,他突然困惑了,在羞辱和折磨面前……我们必须要承认人从开始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这是可能的,我们都在不停的变化,我们只因为我们的优点而存在,但要是允许我们变成受折磨的人或是畜生,那一切似乎都可能,就算最可怕的事也是有可能的,...  (展开)

> 更多影评 13篇


讨论区   ·  ·  ·  ·  ·  ·

看了不好看 来自威廉学长 2025-04-04 19:59:06
德国人是爱好反思 来自浮世鸿云 2024-04-07 15:42:59
有几个版本 来自hptg 2017-07-21 01:41:16
d 来自bobobolao 1 回应 2015-02-13 17:39:10
哪里有的下哦? 来自进行曲 9 回应 2013-12-27 16:08:33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8条)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青年特尔勒斯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