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If.... (1968)

5星
25.1%
4星
53.8%
3星
19.0%
2星
1.7%
1星
0.4%
好于 46% 剧情片

如果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如果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987 条 )

热门 /   / 

9 mecca 看过 2013-10-22 22:12:06

4- 过度自恋白羊男的祭青春作品,唱诗章回体是增进张力的偷懒做法。你要说冷酷而不失迷人地抨击体制也好,我却觉得更多是未得安抚的荷尔蒙发了狂,顶多也是对时代性疯狂的过度迷恋和膜拜。有趣仅在YY界限的模糊化,黑白与彩迭替并不出彩。

16 火娃 看过 2019-01-13 17:31:33

7/10。安德森将军队、法庭、骑士和教皇来访的庆典等英国社会结构抽象化为各种符号,大量政治符号的运用多与共产主义国家有关:米克等人拿出真正的子弹准备起义的时刻,墙上的拼贴海报挂了一张列宁戴着波兰帽的照片,读书室的背景图片则是布拉格的捷克学生,宿舍床前张贴的切格瓦拉和饭堂中悬挂的保守政客肖像、讲台布置的老鹰装饰物,黑白和彩色画面交叉讲述不同场景暗示青年的反叛逐渐转化愤怒;开场学生互相羞辱、性骚扰的群... 7/10。安德森将军队、法庭、骑士和教皇来访的庆典等英国社会结构抽象化为各种符号,大量政治符号的运用多与共产主义国家有关:米克等人拿出真正的子弹准备起义的时刻,墙上的拼贴海报挂了一张列宁戴着波兰帽的照片,读书室的背景图片则是布拉格的捷克学生,宿舍床前张贴的切格瓦拉和饭堂中悬挂的保守政客肖像、讲台布置的老鹰装饰物,黑白和彩色画面交叉讲述不同场景暗示青年的反叛逐渐转化愤怒;开场学生互相羞辱、性骚扰的群像场面调度,抽屉里躺着老师、偷摩托车载女孩溜草坪、搬出去焚烧的鳄鱼道具和放回柜子的胎儿标本瓶,荒诞冷峻的幽默感相当随意,结尾安德森让不同阶层的人物集中在礼堂听老兵的布道,据守屋顶的无政府主义学生用冲锋枪和迫击炮夸张地攻击,除了牧师头上的弹孔只见人跌倒不见人中弹流血,这场武装叛乱的荒诞剧直指五月风暴。 (展开)

4 寒枝雀静 看过 2017-12-10 15:51:32

D+/ 没有预先作任何了解直接看,然后就感觉24小时内又看了一部被过分散乱的剧本冲垮张力的作品。而这种散乱背后又是种种早已预备好的意涵,因而所谓的批判性总感觉是从最浅的表层堆砌起来的。不知道算不算一种影评人电影的特征。还好还有《发条橙》,还有《大象》。最大的意义恐怕还是拍摄年份。

38 冰红深蓝 看过 2016-08-12 16:44:28

林赛·安德森代表作,1969戛纳金棕榈。上承[操行零分],麦克道威尔后启[发条橙],街头无影击剑同质于[放大],Travis于[出租车司机]中重生。分章节描叙,弥撒曲反讽,无规律黑白彩色交织(又一无心插柳之例)。狮吼与互噬的前戏+裸战跳切。瓶罐中的婴儿,校长抽屉里的主教,飞镖,呐喊,老毛。(8.5/10)

31 Clyde 看过 2013-09-24 22:45:13

只是将影片看作是特殊年代的作品或者反体制的作品,都太低估了这部作品。不知道这部作品对库布里克是否有影响,但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在影片中的角色简直是《发条橙》中的角色的B面。写实、超现实、压制、反抗、鼓动、批判,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和他的小伙伴们,爆发了这一切的一切。

> 更多短评 1987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如果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8 条 )

勺勺 2010-04-16 14:32:10

《如果....》,我们未曾见过的风暴

有一本书叫做《革命!1960年代电影大爆炸》,于我来看,1960年代的确是电影史上最辉煌的10年。在我最喜欢的影片名单中,近半数都在这十年。 林赛安德森的作品不多,名堂却是响当当,《如果....》拿了69年嘎纳金棕榈,我最初听说这部电影,是通过《发条橙》。库...  (展开)
barryk 2009-07-30 16:12:56

属于60-70年代的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因为属于那个思潮风起云涌的60年代—70 年代的年代,所以这部电影也非常复杂,那现在就让我试着解构一下这部复杂的电影。首先角色们所学习的这个学校,当然是一个英国传统寄宿制学校,导演也有着批评这种学校的意思,但更重要的事,这个学校代表着某种权威,某种制度,某种压迫...  (展开)
糖果魔法师。 2017-06-21 21:09:16

如果

英国新浪潮,够反叛够情绪够撕裂,反建制反专制反抗一切不平等,有思想有寓意,前戏略闷,结尾的枪战戏很爽,最后的if大反转整个又亮瞎,思考性更胜一筹,但本片的最大意义仍在于启蒙!看片时的乌龙事:一直对彩色与黑白的交叉规律摸不着头绪,最后竟然得知是资金不够,好在没...  (展开)
幸福超市总经理 2007-08-01 07:47:48

邪恶少年闹学记

林塞.安德森是英国“自由电影”的旗帜型人物之一,这部《如果……》是他当年的代表作。彼时正是全世界学潮闹得轰轰烈烈的时段,一向热衷于生事的林塞当然不甘后人。电影里处处都是时代缩影、无政府主义式的胡闹还有别的油盐酱醋,加上这一张中国叛逆青年几乎都认识的脸,所以...  (展开)
愛說矣 2011-01-29 21:39:04

假如....邪惡無所不在 If.... Evil is everywhere

(劇透)《假如…》(If….)的結局或會令人想起吉士雲遜的《大象》(The Elephant),受欺淩學生在校園持槍掃射,正顯示了《假如…》導演Lindsay Anderson的前瞻性。他也明言電影有預言的性質,假如學生和制度之間的張力繼續下去會怎樣呢?1968年的火紅學運和後來的校園槍擊慘劇,證...  (展开)
叛卡门 2019-03-16 18:35:29

《如果》——五月风暴梦一场

电影拍摄于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结束后,以虚实结合的高超手法影射了当时学生丰富的思想世界,在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之间来回变换,幻想与真实同时在银幕上叫喧,手法大胆独具匠心。巴黎学生运动持续了两个月的风波在法国掀起的巨浪直接击沉了总统戴高乐,于学生革命而言已然十...  (展开)
稔之 2009-07-28 08:38:59

教育改革与一个小故事

看完学生反抗陈腐教育的影片《如果》后我就跺脚骂娘,如果我当初有架重机枪! 教育改革 英国乐队Pink Floyd曾把教育批量生产出来的孩子比作墙上死气沉沉,毫无特色的砖头。中国人的陈腐教育观念代代相传,这观念就是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博取自身富贵荣华,造化社稷百姓。...  (展开)
荣 宝 2018-05-03 02:30:06

人格魅力就是魅力

如果 如果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导演是,这部电影我在准备看,最近在腾讯会员看了。 这部电影发生在一个精英男校里,大家恪守规则由高年级来检查低年级。校园的规则很明确严格,空气里充斥着男性的暴躁因子。本以为这是一部平常的电影,展现了一群小男孩热血操蛋的校园世界,...  (展开)
宇文搬书 2011-11-24 17:35:22

由两种自由想到“学生造反”

1942年2月23日,斯蒂芬•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的寓所中双双服毒自杀,并留下了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昨日的世界》。在书中,他不无沮丧地回忆起身受其害的中小学教育:“我不记得在当时那种单调枯燥、缺乏温暖、毫无生气的学校生活中曾有过什么‘愉快’和‘幸福’……学校...  (展开)
白衣卿相 2010-08-28 12:16:27

逆反与沟通

《if》和《大象》一样,都是校园暴力题材。但风格上,《if》分小章节推进的剧情节奏感要强一点,而大象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突起波澜则更让观众措手不及。 生命总是为新的,因为有希望的光照。但在走向理想彼岸的路上,有些荆棘是必须砍的,有些沟渠是必须填的。乔伊斯说,去活着...  (展开)

> 更多影评 28篇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如果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