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大阴谋 The Conversation (1974)
窃听大阴谋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提名)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第27届戛纳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窃听大阴谋的影评 · · · · · · ( 全部 60 条 )

有人在看着你(座架及科波拉的技术批判)
前段时间无意翻起戛纳史,发现在《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年)之前的1974年,科波拉就已凭借着《对话》(The Conversation,豆瓣译作《窃听大阴谋》)登顶戛纳。然而,相对于《教父》三部曲和《启示录》,人们对它的接受显得冷清太多。在我看来,这部片无疑是深刻而...
(展开)

电影声音教科书的拉片笔记(第一场)
大学的时候,为了完成作业做过一次粗糙的拉片。结果,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看电影都像写作业那么痛苦。再次尝试拉片,也不是为了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觉得这部风格明显来源于欧洲新浪潮,具有实验精神的电影,值得通过拉片的方式去观赏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电影的时代,具有...
(展开)
> 更多影评 60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助理的作用是什么? | 来自环了个环 | 2025-06-14 11:48:05 | |
配乐好像人生切割术里的 | 来自动感小火鸡 | 2 回应 | 2025-06-14 08:50:19 |
27届上影节,影院重看,几点新感受 | 来自余啸 | 2025-06-13 23:07:08 | |
求6.17窃听大阴谋偏中间的票 | 来自薄冰心中 | 2025-06-05 12:34:25 | |
最后他家里的窃听器在哪? | 来自刘建明 | 47 回应 | 2025-04-24 19:19:23 |
关于《窃听大阴谋》的问题 · · · · · · ( 全部7个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北京电影学院硕士要看的100部电影 (悲`馨)
- 128部反类型片 (金刚凌凌霸)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Viking)
-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影片 (最想念の季節)
- 《纽约时报》1000部最佳电影(一) (米粒)
订阅窃听大阴谋的评论:
feed: rss 2.0
窃听大阴谋的短评 · · · · · · ( 全部 6276 条 )
71 有用 粟熙 看过 2008-04-26 12:28:29
科波拉的余生都在靠教父、现代启事录以及对话这三部电影撑世面,再无佳作。
79 有用 欢乐分裂 看过 2018-10-06 20:06:51
反转引发的高潮之前有大量关于男主的细节铺垫,因此这不仅是一个窃听&反窃听的故事,更是一个孤独男人最终的选择;阴郁梦境与仓皇现实互为倒影,构成富有超现实意味的风格,心理戏极为精准,惊心气氛在不徐不疾的调度间展现无遗,结尾寂寥的萨克斯苍凉有余味。
76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18-02-25 09:06:16
1.揭示现代技术对人的无穷促逼与无孔不入的渗透,与[放大][凶线]构成[对话]关系。2.元电影,对偷窥与偷听的呈现,声画分离,画外空间,堪称教科书。3.在雾气弥漫的荒原梦魇里,在鲜血狂涌的马桶前,在破拆老屋传来的萨克斯低吟中,孤独与疯狂袭上心头。4.不能提名字的上帝与终于失陷的信仰。(9.5/10)
50 有用 刘小黛 看过 2010-11-17 22:00:38
最后拆屋寻找窃听器演奏萨克斯的结尾,就像音乐一样对人情绪步步深入的抽丝剥茧。
39 有用 brennteiskalt 看过 2011-08-07 09:39:32
[对话]唯一的失误在于过于着重于主人公的性格危机,以致前半段过长过慢。当[放大]式的哲学思考一点点被揭露出来之后,影片才最终爬上了应有的高度。这是一个关于试图擦掉生活痕迹而不能的政治寓言,一个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真相的哲学宣言,一个一切既成事实都被踏破的时代特写,最终结果自然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