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怒海 (1982)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投奔怒海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06 条 )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恐怖片! | 来自李几点 | 1 回应 | 2025-03-19 08:48:48 |
如果男主没被柴油烧死,应该也不好回国吧? | 来自思茗Rabit_Choi | 1 回应 | 2025-03-13 23:43:32 |
越南人全讲粤语是遵照史实的么? | 来自岛主林 | 17 回应 | 2025-03-09 21:14:31 |
当年《投奔怒海》本已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但因为... | 来自㍿ 廣州灣℡⚜️ | 15 回应 | 2025-02-20 16:35:00 |
劉德華的角色和阿成是一對嗎? | 来自上山擒虎豹 | 7 回应 | 2025-01-21 23:28:20 |
关于《投奔怒海》的问题 · · · · · · ( 全部7个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影上的“三部曲”系列~~ (Tulipe noire)
- 179部经典港片 (德拉库拉拉)
- 中文电影250强总榜(1905——2012) (东方快车)
-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中)8.5-8.3分 (影志)
- 《看电影》杂志中文电影100强 (东方快车)
订阅投奔怒海的评论:
feed: rss 2.0
投奔怒海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0930 条 )
629 有用 沉歌 看过 2012-03-20 21:47:59
我记得你的八十年代情怀,你的新浪潮喜好,你钟意参悟的人生,你爱轻巧提起的沉重话题。我猜你肯定会喜欢许鞍华,可惜我们都没有共坐看过哪一部。
325 有用 欢乐分裂 看过 2011-12-07 18:49:42
祖明与琴娘一失败、一成功的「投奔怒海」,从明暗两处、写实写意着力刻画自由到来的艰难险阻,充满酣畅的生命力,既是片中人物们的果敢舍离,也是创作者勇气的象征。80年代的香港,在已知回归的前提下,人心已浮动,逃离的主题一直持续到97前夕,许鞍华在彼时复杂的情形下,竟然在海南岛拍了这么一部涌动着万千隐喻气象的影片,也算是时代的造化,想想这般幸运的“擦边球”,今日已不复重来。“如果你见到他,叫他别忘了纽奥尔... 祖明与琴娘一失败、一成功的「投奔怒海」,从明暗两处、写实写意着力刻画自由到来的艰难险阻,充满酣畅的生命力,既是片中人物们的果敢舍离,也是创作者勇气的象征。80年代的香港,在已知回归的前提下,人心已浮动,逃离的主题一直持续到97前夕,许鞍华在彼时复杂的情形下,竟然在海南岛拍了这么一部涌动着万千隐喻气象的影片,也算是时代的造化,想想这般幸运的“擦边球”,今日已不复重来。“如果你见到他,叫他别忘了纽奥尔良市的酒吧,我要一直干到七十岁。”怀揣着这样的微茫希望,她才能在孤独的煎熬中守望到天明。“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自己的革命失败了。”这是一个在乱世中依旧清醒着的人。当时这些创作者们不无天真的理想主义,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下,尚存“任性”发挥的自由语境,如今回望,真的令人唏嘘。 (展开)
165 有用 seamouse 看过 2011-08-21 23:38:42
珠影、海南兴隆农场、湛江市,一起在才开放那些年为许鞍华的这部红色恐怖电影贡献了一个“越南背景”。或许战乱才结束的地方都具备那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苦逼气质吧,于是我在阮琴娘一家分明看到了《大地在波动》;起初对岘港文化局干部的描述尚属客观,但意识形态潜伏在后面,形成有些不适的转折
495 有用 谋杀游戏机 看过 2011-12-27 23:50:24
很难想象一位不过35岁的女导演在面对政治上的风吹草动所表现出来的魄力与勇气,世人皆心知肚明她所说的不仅仅是越南难民。前半段尚中规中矩,随着嗜血政府暴力的缓缓展开以及祖明一线的单立,剧情开始有了震慑人心的力量。刘德华最早触电之一,第一镜就是大场面长镜头,海报真是惊艳。
339 有用 U 兔 看过 2010-04-19 23:43:57
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拍出来的东西果真很震。不知道里面现实的成分有多少,但是从咱们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故事讲得不错,人物情感的递进很有层次和力度。镜头拉伸和光影布置都很到位,跟心情跟环境配合得真好。娘的,那个时候的人是真的一窝蜂的拧在一起用心做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