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的童年的5星影评 (88)

stan the man 2007-08-04 17:49:45

萨特谈《伊万的童年》

萨特谈《伊万的童年》 作者:萨特 文章来源:文学 点击数:297 更新时间:2006-11-1   背景:1962年,塔科夫斯基的处女作《伊万的童年》在威尼斯获得了金狮奖,并引发了评论界的争论。当时正旅居意大利的萨特,给《团结报》的编辑阿利卡特写了这封信,并谈了他...  (展开)
stan the man 2007-08-04 18:56:28

对时光的雕刻——《伊万的童年》视觉分析

对时光的雕刻——《伊万的童年》视觉分析 转自西祠胡同 一百多年前,电影“降生”在巴黎的咖啡馆里,当众多的“工人”开始在人们的眼前行走,疾驶的“火车”呼啸而来的时候,人类几千年以来意欲挽留时光的梦想实现了,这是个绝不逊于渴望飞翔的梦想。从此,电影记录下了这一...  (展开)
Jabbahy 2019-01-17 08:16:30

访谈。从《伊万的童年》到塔科夫斯基

记者:可否谈一谈您最早的影片[伊万的童年]? 塔科夫斯基:可以。不过那不是我最早的影片,我最早的影片是在电影学院时的短片习作[今天不离去]。 记者:Sorry。 塔科夫斯基:没关系。老实说,在拍摄[伊万的童年]时,我还暗自怀有另一项企图: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当导演。为了要得...  (展开)
幽灵不会哭 2016-06-04 17:49:12

梦中的童年

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长片处女作《伊凡的童年》结尾,伊凡在海滩上自由自在地奔跑,前面出现了一颗巨大的枯树。还记得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么?一颗树的推拉镜头,观众看到了蜘蛛网背后的伊凡。塔可夫斯基的父亲是一位诗人,曾经有一首诗《伊凡的柳树》,里面描绘了一个死...  (展开)
selly 2011-07-03 21:48:41

大师雏形——伊万的童年

1962年《伊万的童年》获得金狮奖,塔可夫斯基声名鹊起。但导演自己却打趣的说:这只是我在学生宿舍想出来的。当看到这部作品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有风格但不强烈,中规中矩。果然处女作是规矩的叙事加风格化的雏形。 我相信,没有人会认同“看必猎经典,言必及大师”...  (展开)
冲鸭 2020-11-26 18:24:09

论它的走资性和现代性

1 1962年首部长片《伊万的童年》,影会Goskino书记批评它走资,我们现在说它是诗意电影。但是诗意在什么地方呢?走资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不还原一个历史语境,我觉得是说不清这事的。甚至从我20多年前第一次看这个影片,我是很喜欢的,而现在,只觉得其经过部分过于曲折反复,...  (展开)
懒懒不懒 2023-12-31 12:13:44

诗意电影

我活着不就是为了看这样的电影吗? 长镜头里的场景调度:演员通过横向、纵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不断给观众带来视觉刺激。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杂糅令人叫绝!梦境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带个观众强烈情绪反差。反反复复出现的一句话:“一个小时后我们就要被枪决,为我们报仇”对于恐...  (展开)
林中的沙发 2023-03-17 22:56:54

经典短评字不够写,瓣能不能扩充短评的字数限制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青春残酷物语,依旧是镜子和水面倒影,加上了梦境和幻想情节。梦境展示伊万的悲惨遭遇,幻想体现伊万受到的心理创伤。背景音的使用,水滴声,木门嘎吱声,啄木鸟声… 玛莎在白桦林的主观镜头沿袭了《压路机与小提琴》的工地的主观镜头,前者是新奇和喜悦,后者是爱情的眩晕。镜...  (展开)
teves 2021-08-09 22:29:36

伊万的童年学习小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塔科夫斯基的第一部片子 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塔导的第一部片子。 在飞机上观看 用了两次 影片开始对于对于伊万人物的塑造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也很好的构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老塔一直是学校同学中口中频频出现的导演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艺术片大师 感觉就是大闷片的类型 但是看了开头我...  (展开)
SPARrOWNinE 2021-01-08 00:41:14

塔可夫斯基的诗意叙事与电影风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出生于苏联,父亲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曾就读于苏联电影学院。一生拍过七部半的电影,从《伊凡的童年》斩获1962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之后,他的每部电影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获得1986年戛纳影展评委团特别奖。与费里尼,伯格...  (展开)
抛开书本 2022-04-10 21:58:37

塔可夫斯基的流亡岁月:我不能生活在俄罗斯

Андрей Тарковский 镜子里的潜行者 “塔可夫斯基是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忠实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同镜像、如同梦境。” ——英格玛·伯格曼 “糟糕的一天。我感到很迷茫,心中充满沮丧……和恐惧……我不能生活在俄罗斯,也不能真正生活在这里。”...  (展开)
Lacrimosaaa 2019-09-02 13:29:23

伊万的童年在梦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名叫《伊万的童年》,可是伊万的童年早就在母亲倒下的那一刻没了。 电影描述的是因战争腐烂变质的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无力还手,背上伤痕累累。失去双亲的他从此只剩下仇恨,不得已成长地过快。他的父亲变成了霍林大尉,他的家变成了战场。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孩子,是...  (展开)
Lacrimosaaa 2020-11-25 20:44:01

被诗化的残酷战争

20世纪40年代的世界第二次大战带给人们的伤害是不可治愈的,它不仅是战争国家之间的互相掠夺,而且是全球性、全人类的一次与死神的较量。战时生存危机和战后人性的反思成为五六十年代文艺界突出的主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通过纪实性的镜头展现战后民不聊生的景象,法国新浪潮以...  (展开)
十一月 2024-01-14 19:01:06

2024.1.14

塔可夫斯基真是天才,不同导演如黑泽明,伯格曼,戈达尔早期作品都充满了稚嫩感,唯独塔可夫斯基无论早期中期后期部部精品,这一部《伊万的童年》更是将战争的摧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原著文学焕发第二青春。 不同于罗伯特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那如此“忠实”地改编,...  (展开)
Lacrimosaaa 2021-07-15 14:01:47

战争下童年的消逝

《伊万的童年》拍摄于50年代,苏联作为主战场,经历了全人类性的伤痛,在冷战时期,战争片占据了苏联电影的很大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从《夏伯阳》至《雁南飞》不同风格、相同主题的电影,塔可夫斯基选择以一个儿童作为主人公,却是在当时战争类型片不多见的。为何选择一个孩子...  (展开)
西湖天下景 2021-07-03 19:20:18

伊万的童年

十二岁的伊万是游击队童子军。战争杀害了他所有的家人,集中营屠杀了他的一群十多岁的孩童伙伴们,他侥幸逃出。但战争已经无可挽回的破碎了他的命运,毁灭了他人生,他成了不畏生死,不能苟活的战士。伊万心里只有怒火、只有仇恨,没有了平静生活和爱的能力,他只愿意,也只能...  (展开)
Han 2015-03-01 13:09:11

Childhood Regained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Childhood Regained by Aimée In Ivan’s Childhood (1962), Tarkovsky incorporates four dream sequences into a war narrative of a twelve-year old Soviet solider Ivan whose childhood is brutally shattered by the war. While the reality of war produces only fe...  (展开)
河西 2020-12-02 19:28:18

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

一部现实主义作品:①讲述了战争孤儿伊万不顾长官命令,坚持执行侦查任务而就义的故事。前半段围绕伊万不去军校和军官的感情生活,后半段围绕执行新一次任务。②多义性,除伊万故事外,也有上校与大尉追求同一女军医的支线,最后,大尉将军医调离前线,而上校也战死了。这对伊万...  (展开)
黎莉 2020-01-03 23:50:36

战争的面目

伊万童年最后的时光,在梦里,有妈妈、木桶里轻晃清澈的水、载着他和姐姐还有苹果的马车,现实里,他是游击队员、是侦察兵。 大人们离开本营后独自留下的伊万,吊起大钟,摇晃灯影后一场你追我躲的场面在伊万脑子里响起,有些捉迷藏,但响动里没有一点笑声,或跑或撞或跌的声响...  (展开)
鬽影縫匠 2023-04-06 12:32:20

?《伊万的童年》:逝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伊万的童年》是“诗人”塔可夫斯基于1962年创作的作品,在其中能看到《雁南飞》导演卡拉托佐夫的“旋转镜头”对塔夫的影响,更能发觉《伊万的童年》与同时期战争电影的迥异,塔夫以一种类似镜像的方式将伊万的世界分为现实与梦境,再用镜头模糊它们的边界,形成一种似梦非梦...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8条)

订阅伊万的童年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