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 短评

热门 最新

1823 亚比煞 看过 2016-08-15 11:50:52

此片虽然是伯格曼夫子自道,但将理性视为最高准则,把表达情绪视为耻辱,甚至因为自己的冷漠和麻木生出优越感,自以为是能自控有教养的表现,这种思潮在中国也泛滥成灾。耶稣说,你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何益处呢?爱无能的人生,再光鲜优雅,也不过是一触即散的空壳罢了。

781 Irgendwann 看过 2011-01-27 13:55:12

希望我走到人生尽头时,不必有这么多的忏悔和固执。在我短暂的二十多年生命中还从未感受过这种孤独,其实我比他还要冷酷甚至残忍百倍,我以为这样我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也许我错了。

940 湖光酱 看过 2018-04-08 18:52:48

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是车上分三层坐了三波人讲话的桥段,它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一生,青年时期在爱的漩涡中浮沉与抉择,中年时不得不面对自己愚蠢的具现—自己选择的伴侣,以及晚年,爱的失去与不可追寻。

378 琴酒 看过 2011-11-25 07:32:43

死亡像一束光逼着他回溯自己的人生,回溯所有真实的牢笼和自我编织的恐惧,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川端的睡美人,同样的孤独,苍老,回忆,死亡,只是伯格曼放了个光明的尾巴哪怕在梦里,川端却是冷冷地以年轻的死亡结束自己无法问出问题的景况。野草莓最棒的就是摄影吧,无与伦比的室内镜头和人物镜头。

399 高冷的鸡蛋仔 看过 2017-09-07 09:05:27

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倒不是老教授对青春时期的回忆,而是途中一对夫妇的争吵,导演将这对夫妻之间忍无可忍和恨之入骨状况的状况刻划入木三分,令人不寒而栗。

316 糖罐子. 看过 2018-07-01 20:59:56

伯格曼的自赎之旅。当死亡逼近,往事翻滚,对自身“冷漠”产生的惊惧;对外人友好,对亲人苛刻,邂逅的青年崇拜你是历经风雨的智者,加油站夫妇用你的名字给自己的孩子命名;可是亲人之间却在客气体面中渐行渐远…纯真的往昔就像再也回不去的野草莓地。

272 成知默 看过 2012-05-20 18:51:16

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说:“死亡就是时间,是一步步变得具体的时间,是慢慢分成片段的时间,或者说是渐渐走向终结的时间。”死之将至,对过往的自省,仿佛是面对有限的岁月的一种仪式。

403 冰红深蓝 看过 2015-03-12 14:55:52

英格玛·伯格曼代表作,获柏林金熊奖,内容涉及对死亡的恐惧,回忆,冷漠与孤独,爱情,忏悔与宽恕,对上帝的讨论等。摄影冷峻工整,四段各有隐喻和指涉的梦境与现实穿插,第一个梦太震撼了:无指针的表、诡异的人脸和死亡、被路灯卡掉的车轮......尽管冷酷悲凉,却给了温暖的结尾,实在是神作。(9.5/10)

560 品客 看过 2007-05-19 20:54:22

因为这部电影,我爱上了电影.

245 欢乐分裂 看过 2018-06-22 23:59:21

#重看#第五次重温;人生倒计时跌入回忆陷阱,回溯走过的一生,无法直面的往事以梦境形式说服自己,并在天光云影中达成与父母、与自己的和解;梦见自己死去,梦见自己做梦,梦见世界处于同一个梦中;路上偶遇数人是自身镜像,依旧是对婚姻彻骨的寒心,依旧是对自身无穷的怀疑。

318 Kyle 看过 2011-01-22 20:51:54

“在仪式期间,我的意识偏离那天的大事,然后我决定写下发生的事,在这混杂的事情中似乎我洞悉了一个特别的逻辑”

236 米粒 看过 2012-03-27 03:12:04

超现实的梦境让人惊叹。《永恒的一日》某种程度上很像这个啊,也让我认识到,人生各不相同,有些回忆是甜美,有些注定是哀伤。还是第一次看如此苦涩而特别的公路片,伯格曼果然相当沉重和纠结。(烂字幕让人忧伤。。)

110 UrthónaD'Mors 看过 2010-02-22 15:14:09

D9生存,死亡,愛情,逝去,和未來,還有人性的冷漠,對社會的失望...結局出人意外,最后让我们看到生命冷酷的假象包裹着一个温暖的内核,辐射热量引我们向回家的路...那麼細膩的伯格曼

191 帕拉 看过 2014-09-22 20:46:42

也许人老了就是会这种状态,回忆、梦境、幻觉呈现往日生活图景,家庭、婚姻、子女、爱情都从头审视一番,是苦楚、幸福、后悔、甜蜜都只能自己品读。老人的一次荣誉之旅,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回顾了一生,这就是伯格曼风格吧。

104 (๑⁼̴̀д⁼̴́๑) 看过 2017-09-06 23:37:29

伊萨克获得了光荣的学位荣誉,然而他仍然沉浸在对过往沉重的自省中,对于生命将尽的老人,这仿佛是一次心灵救赎之旅

77 津五渡 看过 2019-07-18 01:15:47

很遗憾,在看过阿莫多瓦《痛苦与荣耀》之后才看这部电影,但是也是另一种缘分吧,在下载了两三年之后今晚突然点开了它,而前两天刚看完阿莫多瓦那部。说遗憾,是因为它们主题是相近的,阿莫多瓦明显对《野草莓》有借鉴,可以说那是阿莫多瓦心中的“野草莓”了。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伯格曼还不到四十岁,就已经能将一个老人的状态塑造得如此精炼传神,厉害极了。身如已灰木,心如不系舟,衰朽残年里都是念念不忘和耿耿于怀。梦境中的自己两鬓斑白,终于找到了父母之后的欣喜太有力量了,真感动,因为这一段心甘情愿奉上五星。

57 昼夜售蓝 看过 2020-04-27 22:26:25

年迈的教授问相处40多年的女佣:“你总是正确的吗?”她自信回答:“几乎都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我们应该通晓如何做。”人们常常认为随着时间流动,人一定是向着更智慧的方向成长,不惑、知天命、耳顺,生命有其固定公式。这简直是生活里最大的善意谎言了。现实是即便步入老年,年轻时的苦涩失恋、婚姻生活的溃败,依然纠结折磨着他。孤僻、刻薄和悲观主义,甚至会成为家族遗产,代代流传。而行至结尾,也只是捡拾一些童年往事聊以慰藉。生活是苦难的,他也不准备再出发了。

93 巴喆 看过 2018-08-08 15:04:06

第一次观影在7年前,是看不下去的,沉闷的节奏在当时浮躁如我简直就是对牛弹琴。2018年8月在上海徐家汇和几个小伙伴组团重看,我惊讶于伯格曼对人性的挖掘如此细腻。老年将死,一生唯此反思,如此沉郁,一辈子都无法释怀。这或许是伯格曼的自我救赎,但又何尝不会是我们的呢?8.7

37 Alain 看过 2018-07-13 14:31:03

用最目眩神迷的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手段诉说最诚挚、最恳切、最真实也最炙热的凡俗感情,梦境与现实、回忆与现时在以各类符号(譬如无针的钟表暗示线性的时间在此失效,时间已然重叠交融)为区分边野的象征界与实在界之间游荡纠缠;最后从主角对垂钓的凝视转移到观者对主角的凝视,情绪翻涌浸透骨髓。

35 Aloysha 看过 2021-08-17 17:32:21

跟塔氏的作品一样,没看之前先气短三分,做好了充分心理准备,结果大出所望。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小津式的电影:不负责提出问题,只负责给出答案,自洽地,如同威尔斯在片中告诉你Rosebud是何物一般。大受震撼的不是那三段梦境,而是年华逝水的状态。肉身具有重量的在场,迟滞地,机械地……去看那三个搭车的青年,当下与未来在伊萨克这面镜中一同显影—这就是我们的写照,“绝大多数人,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五人聚餐那场戏,两个男青年为科学和宗教争吵,最后被伊萨克的诗—艺术所消解,那一刻,青春的意义一样被消解了。太他妈真实了,这就是伯格曼,鞋中的沙砾,指尖的倒刺。哪怕最终走向和解,也独属于他一人,没有人强迫我们勇敢,去直视生命的虚无,爱的无能,但我们需要这种硌脚,这种刺痛,去迎接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