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和马克思的影评 (3070)

小斑 2009-10-10 03:39:40

我們宅的不是寂寞,是境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電影結束的時候,坐在我旁邊的法國美眉哭了,而我這個看電影哭點很低的人連鼻子都沒有酸一下。不難過,平靜死去的Max表情安詳,他胸前掛著那本用來辨識人的表情的小冊子,是為了準備見他人生中唯一的朋友。他等的人來了,為他流下了眼淚,這一切不是很好嗎?如果Max見到了Mary...  (展开)
Doublebitch 2009-11-02 21:25:54

我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

《玛丽和马克思》可能是我今年看过制作最朴实的动画电影,泥土捏制的人物造型和逐帧拍摄的手法在推崇“科技”和“仿真”的现在电影中已经十分少见。但这部没有炫目的视觉特效、没有英雄主义渲染、也没有大规模的宣传造势的偏独立电影所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却多过任何一部3D大片...  (展开)
李伯伯 2009-11-03 17:32:28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Max在影片最后的那封信中说: The reason i forgive you is because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imperfect,and so am i.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Dr Bernard Hazelh...  (展开)
隆咚锵 2009-11-28 09:30:56

I was Max once

因为不想成为可耻的人,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断地在寻找朋友。我就是这样,常常为这个过程感到无限的疲惫。其实,往往是那些安静的孤独的晚上,对着键盘的时刻,才让我感到无比的自在。如果说我是Max的话,我宁愿就这样在某个清晨悄悄的死去而不打扰到曾经让我学会微笑的朋友...  (展开)
范困 2009-12-31 18:14:17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今年最后一篇评论,给我今年最爱的《玛丽和马克思》。 一 我觉得每个人的各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一部标签式的电影,也许很多年之后翻过来看的时候是可笑而滑稽的,但那的确是当时的的状态,等哪天想回忆什么的时候,就找出来看看,让电影里的演员上演自己的回忆。人生就好像一...  (展开)
桑克 2009-11-14 09:39:50

细腻而笨拙的封闭与悲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44岁的男人,肥胖,喜欢吃巧克力热狗,喜欢看动画片《诺布莱一家》,做过六份工作,多数乏善可陈,唯一有趣的是在做清洁工的时候扮过机器人,机械而幽默地倒垃圾,结果却被一位不欣赏的阿姨报了警。他是一个犹太人,读了不少书之后,却不信上帝了,但他仍旧戴着犹太小...  (展开)
blueshadow 2009-10-24 22:36:59

世界上每个角落里的人(与本片无关)

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几乎所有人都在花费大量时间努力成为somebody else。 一个别的什么人。一个标准的人。 因此你得学会憎恨自己,焦虑感冉冉而生,每日三省吾身,免得成为坏孩子或变态 因为我们心中的somebody else——那几乎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光明的大道,照亮航程的灯塔...  (展开)
艾小柯 2010-02-15 11:11:41

最幸运的事

“灵魂伴侣”(soulmate)是个技术含量极高的词。它比友谊更深入,比爱情更严肃,比亲情更纯粹。它可能是柏拉图式的高端精神恋爱,也可以是人生路上默默无言的相伴相扶,甚至还可能是两个从未见过面的人之间的鸿雁传书,比如粘土动画片《玛丽与马克思》。 电影的画面特质和它...  (展开)
宋绪新 2009-12-09 13:38:45

《玛丽和马克思》:假如玛丽给我写了那封信

Mary(来信) 亲爱的宋绪新先生: 我叫做Mary Daisy Dinkle。 我现在八岁三个月零九天大了。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棕色,我最喜欢吃甜炼乳,第二喜欢吃的是巧克力。 我有一只叫做Ehtel的鸡……这是他的画像。他从来不下蛋不过有一天他会下的。 我妈妈喜欢抽烟、板球和雪利酒。 我...  (展开)
tonijin 2009-10-27 09:02:32

你的人生有裂缝吗

“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象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 玛丽和马克思,两个本质孤独,困惑的人,在这个荒诞冰冷的世界里寻找人性最根本的一点温暖,那是人与人之间最本真,最质朴的交流,在...  (展开)
于姑春花 2009-11-30 02:27:15

原谅你,犹如原谅自己

在感恩节冷清的校园里看完玛丽和马克思,走出房门时寝室楼的长廊上空空荡荡。 然后我想起了许多。 想起儿时刚到国外读小学,清晨走进校门转过拐角,在父亲看不到的地方抹眼泪。想起父母不在家时第一次自己上闹钟起床,空荡荡的房子和上学路上长长的街道,在陌生的国度里令人...  (展开)
amaranth 2009-12-05 14:50:58

当孤独的我遇到神经质的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半小时的动画,基本没有对白。 大部分的时间是打字机的“哒哒”声,乡间小镇的嘈杂声,城市的喧闹声,旁白声。可是世界在玛丽和马克思之间,通过信件就穿越成了一条紧密的声带。那样温馨感人。 不知道情感是否也可以负负得正。两个灵魂,一个孤独,一个神经质。一个渴求爱...  (展开)
RayLeung 2009-12-26 20:26:37

丑朋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你曾经嫌弃过你的朋友吗? “你今天怎么穿成这样?” “你刚才说的话好丢脸啊!” “你怎么这么不make sence。” 你可能说这不是嫌弃,是关心,但是你不可否认,你试着改变你的朋友成为你想要的朋友。 Mary想治好Max的“病”。事实上,这是一种伤害。感谢上帝,我们有权选择我...  (展开)
✨糖柯莉安 2010-01-24 02:45:46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loser

这个世界有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下的winner,而loser恐怕都差不多 自闭型loser,他们有以下一种或几种的特征,程度轻重视成长环境而定: 1.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善于察觉自己的复杂情感因而沮丧混乱。尤其无法正确处理异性的相处关系。 2.不会迅速适应环境来为自己挣得优势...  (展开)
思考的猫 2010-01-05 07:50:23

不再孤独

2009年,在电影界,动画片颇为生猛,这一可以将一家老少一网打尽的形式引得各家电影公司纷纷亮出各自高招,而在2009年年末,我才发现自己心中的最佳,就是这部《玛丽与马克思》,这部在我看来很成人的动画,那份怀旧感,那份质朴感,那份温情感,那份孤独感都迅猛的将我...  (展开)
couch 2009-12-14 01:08:57

最熟悉的陌生人(和剧情无关)

我有一个朋友,确切定义不知道是网友还是校友.开始隔着12小时,现在差了5小时,因为这个原因,一年大概也就能见一次,也只见过一次. 7月他回国奔丧,8月我搭飞机离开,于是今年夏天一起去看麦兜的约定化为泡影.9月他告诉我交了新女友,处于半同居状态.10月我开始在异乡的新生活. 昨天他...  (展开)
轻舞飞扬 2017-05-26 10:06:26

爱,或许就是互相给予吧

《玛丽和马克思》这部动画色调和画风开始时让人不太适应,有些压抑和怪异,但随着情节推进,这种风格反而与故事人物相彰,玛丽和马克思的形象让人感觉既遥远又亲切,他们的感情深邃的令人羡慕。这部动画怎么能归类在喜剧?因整部剧的画风都让人感觉好悲凉,荒诞怪异搭配上温暖治...  (展开)
超小臣 2015-10-08 10:16:50

感人至深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 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 我...  (展开)
せいめい 2010-01-09 08:07:37

《玛丽和马克思》:粘土妙塑失意人生(转)

这部黏土制作的动画片被选为09年圣丹斯电影节的开幕片,该电影节董事杰弗里·杰尔莫对它如此赞誉:“不仅是圣丹斯,我想所有的人都会喜欢《玛丽和马克思》。” 凡是都有例外,其实,谈不上喜欢与否,而是观影过程相当的冷静,不似有人提醒的那样,会感动得一塌糊涂,要备...  (展开)
Zither 2009-12-09 01:16:40

这个超级泥巴大烂片(非影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状态不好,本来决心早睡的,但是被这个大烂片意外击中了。 教训,以后睡前三小时不要接触任何可能激荡大脑触动心灵的人类文明成果。 在推崇一切精准,锐利,光滑的时代,我被这一坨小小粘土感动的一塌糊涂,糟糕的是,我写不出一篇评论,我甚至说不出自己为何感动。 这...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53 154 后页> (共3070条)

订阅玛丽和马克思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