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度嫌疑人的影评 (393)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好习惯 2018-04-29 01:29:46

神秘的嫌疑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三度嫌疑人》是由日本东宝映画、GAGA发行的124分钟悬疑片。该片由是枝裕和执导,福山雅治主演,役所广司、广濑铃共演,于2017年9月5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2018年3月30日在中国上映。 导演是枝裕和2011年导演并编剧的电影《奇迹》豆瓣评分8.7分,2013年导演并编剧的电影《...  (展开)
馆里猿爸爸 2018-04-27 08:11:10

打的鼓励分

上周末看犬之岛时才知道有是枝的电影看,但一看评分又觉得有点凉,加上要带孩子,就算了。又看了影评,觉得这内容还是要捧场。 向家里请了假,早早到了影城。吃了饭,喝杯咖啡还没到点,花9.8元试了按摩椅。 买票时以为是包场,原来还有两对。居然没人提前离场。 看到后面,飞...  (展开)
星风雪 2018-04-26 23:10:41

如果你把本片当作悬疑片来看待你就输了

【7.0】如果你把本片当作悬疑片来看待你就输了——因为真相在这里并不重要或者说真相在这里只是你自己所想要的答案。影片试图通过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极端情况,来探讨嫌疑犯、证人、律师、法官之间的盘根错节的各取所需的关系,终究每一方都只是希望借由司法的体系来达到自己...  (展开)
天行者aiken 2018-04-24 23:49:08

到底谁是凶手?重要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感谢极客电影赠送的第三度嫌疑人活动,能够在大荧幕上第一次看到是枝裕和的作品,而且也是第一次正式引进,非常的荣幸。最早听到是枝裕和导演的名字是去年的北京电影节,朋友看了好几部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当时才知道这位导演这么出名,正好今天的北影节时期,第三度嫌疑人在...  (展开)
蓝雨星城 2018-04-22 07:56:29

《第三度嫌疑人》:杀人的人和不杀人的人之间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开场,静谧的夜晚,残忍的杀人、焚尸,居然有些浪漫的味道。 律师一次次的询问嫌疑人,每次都能获得新的信息。 案件的事实也一次次的有了新的内容。 从抢劫杀人到杀人后盗窃,再到受托杀人,直至最后嫌疑人翻供称自己并没有杀人。 太多的隐情一点点的浮出水面。 福山雅治与役所...  (展开)
甜骑士 2018-04-21 22:31:00

还是那个是枝裕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是4月21号,18年北京电影节已经进入尾声,而另一端第71届戛纳电影节才开始预热,相继公布了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以及入围的影片,让人惊喜的是张震出现在了评委名单中。有趣的是,是枝裕和的电影很合这两个电影节的口味。去年北影节组织了是枝裕和作品重量级主题展映,而戛纳电...  (展开)
影识集 2018-04-16 18:38:57

《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容器之人。

如果你曾看过一句话:是枝裕和像一个空的容器,或者一张白纸、一面镜子。 那么,可以说《第三度嫌疑人》是是枝裕和为自己打造的一枚透明容器,透过这个故事,你可以看清楚他是怎样一个人。 这部悬疑犯罪推理片一点都不咄咄逼人、步步为营,正如是枝裕和一以秉之的谦卑温和姿态...  (展开)
liu-milk 2018-04-15 20:56:37

草芥之名

谁是凶手?显然导演在片头具有误导性,以至于本片不是围绕着逻辑推理和证据,而是人性。 观看时,不断出现的法律和僭越,想到了商鞅,或许他并不知道会困于自己定的法律——没通行证。 法律与人性似乎是难以调节的。 案情被以每次见面的对话而被隔离开,变换的证词和随机应变的...  (展开)
大指南南哥 2018-04-14 21:20:05

法庭审判只能定一个人的罪,却无法给你想要的真相

年纪越大,越爱看日本电影。 要论捕捉生活中的小确幸,日本人算是一流。 不管是幸福的瞬间,还是深沉的人性,日本的影人总是能从平凡的生活瞬间中提炼出来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吉光片羽。 其中,首当其冲的南哥要推荐是枝裕和。 2017年是枝裕和的一部电影让他获得了很多负面评价...  (展开)
专喷装逼党 2018-04-14 16:49:47

不要跟风!理智浏览豆瓣影评!

不可否认,这算得上是一部高水准的影片! 役所广司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丝的"传统日式表演"!确实顶级!大量的长镜头对话对演员的功底要求甚高!影片整体质感上乘! 但被你们这些装逼仔再一次过度的解析,让我一度不适应,难道是枝裕和的电影不给高分就显得你们不高端? 首先剧情真...  (展开)
风中cd 2018-04-12 16:17:46

故事的真实性在于你愿意相信什么,而司法的公平性在于哪里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不是一部只是为了讲故事的影片,如果只是为了讲故事,那么导演应该在审判结束,福山雅治也象凶手一样抹下脸就该结束,后面一段就是狗尾续貂。但显然导演意不在此。 导演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又借用最后役所广司对福山雅治的提问向观众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你们是怎么肯定一个故...  (展开)
木糠玛奇朵 2018-04-12 10:46:02

所以是选择哪种是枝裕和?

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吧 首先是节奏的把握:我觉得这部电影虽然对是枝裕和来说是一个突破,但是不得不说这部真的比较拖沓,对于一部推理片来说节奏慢了一点。而看完124分钟就更仿佛陷入困境中,可能对一个推理片来说,没有“真相大白”真的挺令人焦虑的。 其次是内容的展开...  (展开)
连雀的阴影 2018-04-10 16:35:32

谁拥有审判的权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雪地上烈油燃烧着尸体,神情复杂的男人在自己点起的火焰前默默地擦去面颊上的血迹——[第三度嫌疑人]甫一开场便将最具视觉和情节冲击力的镜头抛了出来,在之后的电影时间里,则更像是在对火烬星灰里无数暗红深黑颗粒不厌其烦地细细拨检翻视。在这个过程里,导演向观众要求了十...  (展开)
丹奈 2018-04-05 18:59:32

谜团重重的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个题目到片尾也没有想明白,嫌疑人三濑高司只做了两次嫌疑人(包括被捕的这次),第三度从何而来?或者是指他没有杀人,第三度嫌疑人指的是杀死厂长的真凶?是枝导演并没有给观众合理的解释。全片还有很多不解的地方,例如三濑突然不认罪,说钱包是从厂长那里偷的,那怎么解...  (展开)
Rozen 2018-04-03 22:51:46

个人理解

太赞了,不是推理和逻辑有多严密,是角色的刻画,每个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年纪大的表示认罪才是最好的的结果,年纪小的律师对罪犯对于生命的认知感到愤怒,只有主角对罪犯感同身受去尝试理解,还有死者妻子死者女儿法官控方每个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都不同,我没有记住任何一个...  (展开)
聿之 2018-04-03 20:54:53

风格犹在,效果不佳

说起是枝裕和的电影,人们往往会想到家庭、温情、治愈系等标签。是枝裕和很擅长在这类平淡琐碎的家庭故事去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并借此反映当代社会家庭关系的疏离。 从《步履不停》中的母子情到《如父如子》中的父子情,从《海街日记》中的姐妹情到《比海更深》中的夫妻情。这...  (展开)
跳跳鸥🌈 2018-04-02 11:34:14

时间会证明此片的价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部作者电影,非传统的悬疑片。感动于高潮戏的对峙,两位实力派演员心照不宣的默认,以及犯人捍卫内心之善对死亡的漠然,这也是片中一直拷问的、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就像片中台词所说:“没有人是不配来到这个世界的。”看似公正的法律系统、正义的法官 ,却处处暴露着...  (展开)
die Blume 2018-04-01 23:32:39

强行被长评的短评1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要睡着,这么性冷淡风格的悬疑片,像娓娓道来唠家常一样,冷静理性甚至无情直到最后爆发,坚持完前一个小时的铺垫,后面一个小时会很精彩。最后的光影运用着实精彩,阳光和阴影的交替暗示着主角走向黑暗,而镜像中的重影用来讽刺司法中的这些黑箱操作的人,...  (展开)
莎乐美子 2018-04-01 18:01:43

笔记01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暂且说几个触动我的点: 1.手的特写展示重盛内心的动摇和变化。在会见室二人手隔着玻璃重合,此时重盛扔保持律师的理性。后来重盛略有些动摇之后,在出租车上手悬在空中,思索三隅的话。审判之后重盛和三隅第一次握手后,重盛的手迟迟没有放下。电影说手能传递想法,重盛从坚持...  (展开)
<前页 1 2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后页> (共393条)

订阅第三度嫌疑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