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度嫌疑人的4星影评 (179)

巴伐利亞酒神 2018-03-31 22:10:29

简单分析下《第三度嫌疑人》里役所广司这个角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凶手应该就是役所广司,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角色完美地立了起来,也让这部电影更有质感和艺术价值,对得起导演是枝裕和的良苦用心。 这部电影其实有很多高明的表现技法。传统的推理片,大家会推测凶手是谁。或者有些指明了凶手,让观众去推测他的杀人动机。这部片开头,便将...  (展开)
满江红 2017-08-28 08:28:31

《第三次杀人》中役所广司的“暧昧性”,是让人觉得恐怖的神演技! -------是枝裕和&坂元裕二对谈续

8月25日,为影片《第三次杀人》上映以及冲刺威尼斯电影节造势,东京银座苹果店邀请了影片导演是枝裕和与人气编剧坂元裕二(出品《东京爱情故事》、《即使这样,也要活下去》与《最高的离婚》等电视剧)以“透视”为主题进行了对谈,两人谈及一些关于《第三次杀人》拍摄秘闻。 ...  (展开)
渡渡鸟饲养员 2018-03-30 23:52:54 #《第三度嫌疑人》中福山雅治、役所广司等几位主演表现如何?

批是枝裕和不会拍犯罪片?他没你们那么没出息

我不知道那些激烈批评是枝裕和的人到底是为什么,或者说当看到是枝裕和这四个字的时候人们在期待什么。难道真的是期待他拍了多部伟大的电影后去拍一部推理片?世界上不缺类型片导演,是枝裕和这次对犯罪推理片的反讽很有新意。 这两年看完了所有是枝裕和的长片,这是第一次有机...  (展开)
Yuruky 2017-10-31 10:29:50

《第三次的杀人》:第一次触摸到自己的脸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要理解是枝裕和的新片《第三次的杀人》,得先来看看两位主演役所广司和福山雅治的关系。现实中他们都来自长崎,而在影片里他们都来自北海道,这份实在的同乡之情是他俩走向互相理解的桥梁之一。 役所61岁,福山48岁,是一个大哥哥跟小弟弟的年纪,有一个可供扭转的交流空间;30...  (展开)
大聪 2018-03-31 10:39:46

《第三度嫌疑人》让人看到罪与罚的第三种声音

这一次的《第三度嫌疑人》,虽然是悬疑探案类型,但在大聪眼里影片依然很“是枝裕和”。 纵观是枝裕和以前的作品,电影的核心视角几乎放在家庭,格局虽小,但细腻而沉重,缓缓讲述人与人之间内心的那根脆弱和坚韧的纽带。 是枝裕和拿手题材是家庭剧,但家庭伦理剧很难拍好,因...  (展开)
Bill 2018-08-11 22:24:33 #如何看待《第三度嫌疑人》的结局?

即便是律政片,依然是家庭向

是枝裕和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落脚点往往在家庭层面,从“小”出发由小透大。 最初看到是枝裕和要拍律政片的消息,我完全“吃了一惊”。从是枝裕和的风格上分析,他完全不像是拍情节激烈电影的导演;他的风格,完全是和“新电影运动”那一拨人(杨德昌、侯孝贤)一个路数,以静...  (展开)
满江红 2017-08-26 10:33:06

《第三次杀人》类似于《四重奏》? ——是枝裕和与坂元裕二两大神级人物的对谈

成功入围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日本电影《第三次杀人》,是由是枝裕和执导的心理悬疑片,福山雅治饰演律师,役所广司饰演杀人案中的被告,广濑丝丝饰演受害者的女儿。这是是枝裕和1995年凭《幻之光》获得金狮奖之后,时隔22年再次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威尼斯电影节将...  (展开)
deeralice 2018-03-31 01:19:34

是枝裕和的善恶实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种关于“99.9%有罪率也有0.01%的可能性被推翻”的逆向思考。面部特写在玻璃前形成的双重曝光效果,使得眼中的泪水也不过成为了镜面中的虚像。善意和恶意可以在言语间轻易摇摆不定,就像媒体可以用舆论杀人,利用反复的谎言获取最大限度的信任或是揣测,最终成功让第三者改观...  (展开)
Eika 2018-04-08 18:12:43 #如何看待《第三度嫌疑人》的结局?

司法之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结尾处,福山站在十字路中央,抬头仰望.... 应该是导演寓意 司法将何去何从。 其实整部影片导演都有展现司法的各个方向,罪犯、辩护律师、检方公诉人、法官、陪审团... 司法的各个职能层面间的较量,导演都有通过各个人物来展现,可惜影片整个节奏过于缓慢和压抑,导致观众可能...  (展开)
George 2018-04-06 08:19:25 #如何看待《第三度嫌疑人》的结局?

是枝裕和的《迷魂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师们总喜欢用自己的电影来探讨电影与现实的关系。George前两天二刷了《迷魂记》,忽然发现,如果套用《迷魂记》里希胖借用电影情节对“电影与现实的关系”进行的隐喻,来解读《第三度嫌疑人》,会有不同的发现。 《第三度嫌疑人》的整个故事变成了一个隐喻。 三隅(嫌疑人)...  (展开)
梦游的鱼 2018-04-05 23:55:42

笼中的金丝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准备从金丝雀的意象切入讨论一下这部电影。 第一只金丝雀是死者的女儿山中咲江,父亲既从小养育了她又常年性侵她,父亲便是她的牢笼,而她是父亲的玩物。与三隅高司一起杀掉父亲便是她的逃脱牢笼重获新生之路。 第二只金丝雀是犯罪嫌疑人三隅高司,他三十多年前所处的牢笼叫高...  (展开)
Magic 2018-03-30 06:17:14

反类型

《第三度嫌疑人》经典的反类型!真相不一定被相信,相信的不一定是真相!如果说传统的悬疑推理是一个真相通过筛选递减的过程,那么这部影片就是一个真相被模糊放大的反过程!如果说冷静客观的分析是没有人情味的表现,那么感同身受的理解就一定更接近真相?如果节奏控制的再好...  (展开)
刘强 2018-03-23 19:52:43

《第三度嫌疑人》:人有杀死他人的正当权利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三度嫌疑人》:人有杀死他人的正当权利吗? 刘强爱电影 先说说片名的问题。是枝裕和这部电影的日文片名“三度目の殺人”内地译作“第三度嫌疑人”肯定错,首先语法错,“度”是频度副词,后边不能紧接名词,“第三度成为嫌疑人”才对,但这又跟剧情冲突,全片也就只役所广...  (展开)
٩(๛ ˘ ³˘)۶ 2023-09-07 12:03:50

為了守護孩子而自我犧牲的謊言

片名應該直譯叫做「第三度殺人」。因為殺的乃是自己,不存在嫌疑人之說。對比福山雅治曾出演的「嫌疑人X的獻身」,這部嫌犯最開始就在獄中,著眼於犯人行兇之後怎樣隱藏動機而不是犯案手法,並且隨著調查的推進才放出被害者的罪孽,剝離了觀眾前半段對犯人的同情,平鋪的情感收...  (展开)
Jacqueline 2018-04-06 01:15:22

是司法制度出问题了吗?坏掉的是这个世界……

毕竟这是是枝裕和在中国院线上的第一部电影,能在大荧幕上看到,心里还是非常激动的。 过去喜欢是枝裕和,是习惯于他的从容清淡,对家庭单位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带着对家庭、社会敏锐真实的观察,带着机智的幽默感,戏里的那些人物,好像反反复复地讲述他自身成长的细节,但兜...  (展开)
姜乌归 2018-04-02 21:51:14

不仅是「非典型是枝」,更是「反是枝」

保罗·施拉德曾把「日常」「静观」和「疏离」(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作为一个导演「先验」(transcendental)风格的三个必要条件,在他列举的德莱叶、布列松和小津安二郎(固定镜头,渲染“静观”)之后,继承了小津「固定镜头+冲突内化的家庭剧」式表达的是枝裕和应该也可以被归...  (展开)
何知 2017-11-26 19:43:25

剥下名叫“悬疑推理”的皇帝新衣,再丢下那块攥在手里的试金石

说起观影体验,前三分之一,我舒服地窝在椅子里感受熟悉又陌生的叙事,期待着下一步的指引;接下来三分之一,我开始感觉到有点奇怪,笃定的背后有种隐隐要被抛下的不安;而最后的三分之一,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因为考试睡着而没有答完卷子的差生,拼命寻找答案但眼前有一层怎么...  (展开)
佐逻门 2018-06-20 21:08:06 #如何看待《第三度嫌疑人》的结局?

彻底的失败换来的完美救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后一次三隅进入探访室时,他仿佛带着圣洁的光芒。 即使这个世界再混乱不堪,充满谎言和罪恶,但是三隅完成了他存在意义的扭转,此刻的救赎不只是为女孩或是他女儿,更是他对自我的救赎。“我曾经希望自己没有来到过这个世间”,当杀人犯三隅说出这句时,他是欣慰和满足的。而...  (展开)
筷子手拔刀斋 2018-03-27 04:23:23

一部需要观众跳出容器的“沙盒电影”

在没有看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听说拍摄中演员们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甚至连导演也没搞清楚凶手是谁。嘛啊~~~看过之后才知道导演并不在意凶手是谁。我们只需要在他制造的沙盒中漫游即可。 说到“沙盒”,不得不提到“沙盒游戏”,其特点为在有限的游戏世界里不受主线和支线任务...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共179条)

订阅第三度嫌疑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