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影评 (34)

徐若风 2019-09-17 00:26:39

《红色》观戏小记

《红色》只有一个固定场景:1958年-1959年这两年期间,马克·罗斯科那间黑暗无光的画室。当时,他受邀为上流人士出没的四季餐厅制作壁画,薪酬三万多美元,算是绝对的高价。为此,他雇佣美术学院的学生肯作为助手,在画室中进行创作。 性格孤僻、古怪的他与充满活力的年轻学生...  (展开)
卡里加里博士 2020-08-10 18:40:02

悲剧的诞生:太阳神罗斯科的陨落

《红色》这部电影非常好,导演很懂绘画。这部电影其实是对抽象派画家罗斯科(Mark Rothko)作品的一个解读,其中黑人学徒扮演的就是导演本人,他就像一个心理医生,拿着手术刀以哲学问答和思辨的方式把罗斯科从内解剖,将抽象画派所倡导的感知上的“深度参与”作为切入点,以还...  (展开)
银河求生手册 2020-06-10 11:24:37

剧中配乐一览(附网易云歌单)

Mozart Piano Sonata No. 2 in F major Mozart Piano Sonata No. 12 in F major Mozart Piano Sonata No. 4 in E flat major Mozart String Quartet No. 8 in F JS Bach Triple Concerto in A minor JS Bach Partita No. 2 in C minor Haydn Symphony No. 44 in E minor Schube...  (展开)
锵阿锵 2019-05-12 18:55:05

还好有艺术,否则我们将无法面对世界的真相

【NTLive·红色·2018】“世界上画长方形最牛比的画家”马克·罗斯柯(语出我大学的美术史老师,这是我从她嘴里听到惟一一句狠话)的一段陈年公案,1958年他接下一单350万美元的订单为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创作壁画,在为此刷了40幅红与棕色长方块的的巨幅油画后,最终画家拒绝将作...  (展开)
上尉是主唱的狗 2021-10-27 12:42:06

艺术家看见自身, 评论家看见艺术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原载于《上海戏剧》2018年4月刊 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常设展览中,有一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名作《红》(Red on Maroon)。它来到伦敦,成为泰特收藏品的故事,和创作它的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本人一样充满传奇性。1958年,罗斯科收到著...  (展开)
格林君。 2019-05-12 00:48:02

《真实的疼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台词写得太好了。既贴近生活又十分精致,书面语与口语相结合。让你时而置身于剑桥大学艺术史论课堂,时而穿梭于布鲁克林的大街小巷,十分精彩。台词有很多地方是押韵的,让整部剧都很有节奏感,情绪上有酣畅淋漓的爽感。其次,人物性格刻画得很饱满。刻画出了一个“自负...  (展开)
汤川止 2020-06-29 09:47:55

抉择是一种义务

戏剧张力很强,尤其是伴随着音乐两人举起刷子开始涂底色的时候,鲜艳的红色迅速在画布上奔腾,占据一切空间,那红色大概就是画家心中最纯粹最向往的颜色,而后他开始加入思考,其他的颜色就是他复杂的思绪,没有思考的画就像没有生命,但是拥有了思考的画却可能吞噬最初的热情...  (展开)
元气少女fly 2019-12-11 01:42:58

所见并非所有

赶上成都的英国戏剧节,看到《红色》,出于对色彩的好奇,去看。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 先说说对整部剧的感受。一个半小时,基本都由老师罗斯科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构成,结合换道具处和大吵爆发之后短暂的平静,剧情张弛有度,饱满鲜活,乐在其中的过程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负...  (展开)
claire-park 2019-09-28 11:19:50

我走我的路 你可以走你自己的路

要承认自己已经成为过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Rothko在这里做到了…我可以继续在我的路上走,而你可以选择离开…这是Rothko对艺术最大的宽恕!很艰难,却让自己的意识贯穿了他的艺术生涯. 故事的节奏挺好的,挺紧凑的,没有尿点,Rothko的画在这里把舞台和人物剪影塑造的很有形...  (展开)
Dreaming 2022-07-10 11:47:56

艺术消亡了?(文不对题,请勿点开)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情节的话剧,更像是心灵内的挣扎和辩论。但从这部剧却仿佛可以看到两个人的一生。编剧真的了不起。 大部份人看的时候一开始应该是把自己代入助手的角色,被莫名其妙不明所以的艺术家问得一脸懵。先是树立起画家难以相处的性格,再最后展现他柔软的一面以达到观...  (展开)
纸躯 2022-03-18 02:29:06

"at lease, Andy Warhol gets the joke"

看这个疯狂做笔记: 人名:Wordsworth, Aeschylus, Sophocles, Chatterton, Rousseau, Delacroix, El Greco, Barnett Newman, De Kooning, Jasper Jone, Frank Stella, Philip Johnson, Mies Van Der Rohe ... 色彩名字:scarlet, crimson, carmine, carnelian... 20世纪中的那...  (展开)
HelloIndra 2022-01-31 15:31:26

一个成功商业画家被助手洗脑升级为脱离低级趣味纯粹而高尚穷画家的狗血舞台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自我感觉良好过得很滋润很成功的餐厅商业画家 被助手洗脑升级为脱离低级趣味纯粹而高尚画家的舞台剧。。。。 他变穷了!失去了客户。。。 但他助手却告诉他:你的精神是富有的 做一个纯粹的画家 做一个高尚的画家 要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画家 (我觉得,他的助手才是最牛...  (展开)
岱兮 2021-06-29 04:03:48

剧本摘录

振聋发聩。 These pictures deserve compassion, and they live or die in the eyes of sensitive viewer. They quicken only if the empathetic viewer will let them. That is what they cry out for. That is why they were created. That is what they deserve. A generati...  (展开)
沉燥轨道 2021-02-08 02:08:05

20200207

小布景的精细化处理。长段念白,大篇幅渲染,靠对话撑起一部饱满而深刻的戏剧。本剧角度生活化而巧妙,从颜色为切入点,大笔墨表现新旧观念,资本和艺术的冲突等永恒命题,但又在这不平衡中,寻求到了一个亲情投射作为支撑点,缓和了剧情的节奏。 精巧而不是深刻。小细节的处理...  (展开)
Richia 2020-12-02 11:44:08

差强人意的精英主义艺术观(仅评价编剧而不是罗斯科)

虽然有很多想批判这部剧的地方,但是到结尾还是看哭了!(两个人情感的张力很打动我,也许是在大段台词之外最重要的东西)后半小时相比前半段深度明显提升,可还是犯了过于精英主义的问题,也可能抽象表现主义那一群老白男本来就是这样子。尖酸一点评论的话,就是我本来以为会...  (展开)
Joss Paper 2020-11-20 10:47:14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你的灵魂被放上了公平之秤,你的贪欲过盛。” 1 卡努杜把艺术的表现形式分为七类: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和电影。 乔托·卡努杜(RicciottoCanudo)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他将电影称为“第七艺术(7thArt)”,这一称呼沿用至今。他认为电影已成为一种新的艺术...  (展开)
I say 2020-07-12 19:28:11

红色,是生命也是死亡

看完真的只有“爽”一个字。可惜我在艺术方面造诣不够,虽然剧非常很好看但是我能写出来的东西也真的不多,只能是哐哐撞大墙推荐大家去剧场自己感受了。 “爽”点在于画家和助手的相互搏弈和“挑衅”,短短90分钟里是两种思维的无间隙的碰撞。阴暗无光的地下室里,红色的画作似...  (展开)
岑路 2020-07-11 22:44:52

红色是什么?是脉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58年在马克。罗斯科的画室,年轻的学徒第一次到来。画家让年轻人说说对一幅画的看法,像一个“人”一样。 “让它拥抱你,让它填满你目光所及之处,让其他一切都不复存在”让画面发挥作用,但你要随之而动,迎向它,倾向它,投入它,融入它。 这些画值得关爱,观者的细微感受...  (展开)
lamm 2020-07-10 23:46:37

红色

与坎相比,罗斯柯是更纯粹的、沉浸于理想世界的人,他的感知建立在广阔的过去之上,而这显得有些概念化。罗斯柯就像遗留在画架上的、像干涸的血迹一般的痕迹,他说着优美而古典的语言,反抗扁平化的叙事。他固执地不让自己改变,以抵御外部世界的改变,似乎这样,那种遥远而古...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4条)

订阅红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