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影评 (42)

莫扎特诞辰264周年 | 我们如何逃离自我生命的阴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月27日,今天,是莫扎特诞辰264周年。 这个“上帝的宠儿”,之于音乐世界的影响自不必多说。他的协奏曲、奏鸣曲、安魂曲是古典乐界的瑰宝,他的众多歌剧至今仍被视为不朽杰作,他对欧洲文化发展史有着精神图腾般的重要地位。 但莫扎特不仅能为克尔凯郭尔这样的哲学大拿顶礼膜... (展开)
德语《莫扎特!》与法语《摇滚莫扎特》对比分析
一.《莫扎特!》与《摇滚莫扎特》相同点 在音乐题材选取方面,《莫扎特!》(以下简称德扎)与《摇滚莫扎特》(以下简称法扎)都成功地将古典乐曲与现代流行乐曲相结合。 譬如德扎中的《序曲》和《多么令人惊奇的孩童》《来自星星的黄金》《莫扎特!莫扎特!》在编曲上偏向古典...
(展开)

谈谈《莫扎特!》中莫父的形象与男爵夫人的意象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写在前面: 1、作为音乐剧资浅爱好者,德扎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音乐剧之一,因此在字里行间可能出现明显的主观色彩。同时本文仅为一咸鱼的一点浅见,写来与各位同好分享交流~ 2、本文中出现的“莫扎特”和“莱昂”仅仅为本音乐剧中的塑造,不涉及历史上的小莫&莫父~ 3、为了... (展开)
凡人之躯何以承载神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二刷德扎,结合莫扎特平生和莫扎特书信集的一点感想。 与其说这是一篇观剧repo不如说是对剧中莫扎特的一种解读,涉及大量剧情复述。 莫扎特拥有天赐的音乐魔盒,盒子里有着无尽的音乐妙思和天籁之音。但要将盒中神迹展现于世人,却需要凡人的双手,为此他奉献了一生。 在短短35... (展开)
傲娇的主教大人的胸肌和莫扎特我都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主教大人和莫扎特的吵架歌好好听。₍₍ ᕕ⍢ᕗ⁾⁾少年莫扎特和充满傲慢的主教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天才与神的代言人谁在音乐上更有权威?满心满意要为主教献宝的莫扎特,遇到了对他充满偏见的主教,深信一个喜欢鬼混的人是不可能创造出神之音乐的。主教用傲慢的... (展开)
Wie wird man seinen Schatten los
相较于法扎的浪漫空灵,德扎更加现实残酷。法扎胜在舞美服装,德扎胜在剧本的戏剧性冲突和人物的塑造。 乌豆很好的演出了天才莫扎特的少年意气、狂放叛逆和单纯不谙世事,连着几声无助又挣扎的”Vater”喊得我心都碎了啊……但官摄版演技还有青涩之处,结局那声“啊”真的让我...
(展开)

德扎与法扎的小区别(2年前编写)
德扎和法扎里故事走向大体差不多,人物性格方面两个小莫都有着绝高的作曲天赋和音乐坚持,追求自由,都有死神要求他写安魂曲。 法扎笔记:娱乐性极佳 主要内容:小莫爱玩好色潇洒,小康是个恋爱脑,姐姐和父亲对小莫是亲情,萨列里仰慕小莫; 音乐风格:摇滚(架子鼓和电吉他)...
(展开)

演员的表演很精彩,但我对剧本不太满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演员的表演很精彩,无话可说 但我对剧本不太满意。剧名既然叫莫扎特,说明这是一个命题作文。但莫扎特身上最重要的东西,他的音乐才华却没有在剧中得到体现 首先,关于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戏份几乎为零。莫扎特是一个音乐家,作曲家,所以创作可以说是他人生中重要的部分。今天的... (展开)
人如何逃脱自己的阴影
反复回味瞎疼螺丝后感慨德扎音乐的叙事性结构真的是好的不得了与完美,自始至终将作为人生究极的哲学之问以可观可感的外显化的形式表达出来。莫扎特的独唱以及故事终末的合唱前后呼应,是冥冥之中跨越时空的应答。通过旋律的对称复现和互为问答的形式不断以递增的趋势彰显“闭...
(展开)

Wie wird man seinen Schatten los?
Wie wird man seinen Schatten los? 你要如何逃离自己的影子? Wie sagt man seinem Schicksal Nein? 如何反叛命运? Wie kriecht man aus der eignen Haut? 又要如何冲破桎梏? Wie kann man je ein andrer sein? 如何得到重生? Wen soll man fragen, 如果你不曾了解过自己,...
(展开)

细品德扎:混乱的主题
身为一个两幕音乐剧,我并不觉得德扎的叙事比桑坦的那些顺畅,一二幕之间的转场跨度也并不如同一些美国音乐剧一样有很大的设计。但是作为观众,这些结构上的东西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最关心的点还是在于这部剧通过改编莫扎特的经历,究竟要传达出如何一种精神?这是我无法从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