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日蚀 Rojo (2018)

导演: 本哈明·奈斯塔特
编剧: 本哈明·奈斯塔特
主演: 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 / 达里奥·格兰迪内蒂 / 安德丽娅·弗里杰里奥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阿根廷 / 巴西 / 德国 / 法国 / 荷兰
语言: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18-09-10(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109分钟
又名: 红日蚀(豆友译名) / 罗霍
IMDb: tt8956390
5星
5.3%
4星
31.0%
3星
48.7%
2星
11.5%
1星
3.5%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红色日蚀的短评 · · · · · · ( 全部 60 条 )

热门 /   / 

1 西楼尘 看过 2019-07-13 11:44:37

日蚀里太阳会消失,魔术中活人被变没。少年在街头因为嫉恨凭空消失,男人在深夜因为绝望抛尸沙漠。庇隆时代一座豪宅可以供人劫掠,据为己有,一些人就此杳无音信,人间蒸发。在电视里交换马黛瓷器和牛仔缰绳,在电视外交换空头合同和无主地标。舞蹈里是野蛮对文明的掠夺,现实中是文明回归野蛮的荒谬。

4 看过 2019-06-18 02:04:51

片名显然是误译…居然直接给音译了,搞得像个人名,结果看完后还对这个片名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谓。可能是因为对阿根廷历史不甚了解,本片前半程还是蛮无聊的,并不怎么吸引人,但越到后面越能看出精彩的导演技巧。导演将一个人时刻受到周遭环境影响的心理剧与彼时社会政治的大背景紧密贴合,无时不刻地通过丰富细节传递人物纤细入微的心理变化。我用字典查了一下Rojo是红色的意思,红色所囊括的紧张、恐惧、吞噬与血腥的意向正... 片名显然是误译…居然直接给音译了,搞得像个人名,结果看完后还对这个片名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谓。可能是因为对阿根廷历史不甚了解,本片前半程还是蛮无聊的,并不怎么吸引人,但越到后面越能看出精彩的导演技巧。导演将一个人时刻受到周遭环境影响的心理剧与彼时社会政治的大背景紧密贴合,无时不刻地通过丰富细节传递人物纤细入微的心理变化。我用字典查了一下Rojo是红色的意思,红色所囊括的紧张、恐惧、吞噬与血腥的意向正是本片的着眼点。70年代阿根廷政局迭变社会动荡,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随便与无故就消失的大环境(避难/清算/谋杀),助长并孳生了罪孽,处于之下的人们内心高涨却隐蔽的恐惧与青少年的愤怒无望招致的邪恶暴行使人的精神状态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观众能强烈体会到男主被琐屑激起的怔忡。另外本片似乎隐约提到了当时对同性恋的歧视与迫害? (展开)

0 风间隼 看过 2019-04-20 23:06:39

不了解大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揭露律师假仁假义草菅人命的社会批判题材电影,可也没觉得那个被他害死的小镇青年有啥值得同情。一再被强调的联邦插手地方事务不了了之,最后小学联欢会上的演讲批评当时社会弊端,律师的茫然意味深长。

1 il 看过 2019-07-18 22:42:49

莽撞无理傲慢到、假意辞令伪善到,对自身感到酸楚怜悯起来,通常是由惯性分饰多角的我们全盘接手,片中拆分成犯人与加害者对立二者。有一阵子很不出戏,以至于误会那个反反复复于午夜晾晒在荒郊野外,半张脸挂着块黑黢黢的沙漠窟窿的横尸是自己。不好意思说了谎话,是整出戏都没在出戏的。恼羞成怒也没办法,对大脑入侵式的礼貌造访,无法动弹。

0 Bejdlxl 看过 2019-04-12 18:48:05

支线都有头无尾,前半部的剧情挺无聊的。但结尾很惊艳,慢慢带出了大时局,并加之以宗教意义的注解,侦探这个角色演绎得太棒了。这种片子统统对比《唐人街》就是了。

> 更多短评 60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红色日蚀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觀🌻 2020-06-29 18:41:55

《罗霍》:无人监管的灵魂会怎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部阿根廷的悬疑电影,也是我第一次看阿根廷电影,托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福,这部电影在去年9月“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哈明·奈斯塔特因《罗霍》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达里奥·格兰迪内蒂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佩德罗·索特罗获得了最佳摄影奖。果然这部说着西班牙语难得...  (展开)

> 更多影评 1篇


讨论区   ·  ·  ·  ·  ·  ·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0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红色日蚀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