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的4星影评 (690)

耳朵 2008-10-09 01:13:45

从病毒式营销说开去【营销①】

首先,这是一场典型的病毒营销案例。 1.目的 每个商业活动都应该是有目的的,这样才能保证效率,尤其是营销活动。病毒营销一定是指事先设计的带有目的性的活动,后期的政策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开展的。 《浪》的目的性:让学生亲身体会独裁政治,证明我们也会成为纳粹。 2.定位 市...  (展开)
Antigone 2009-03-11 20:55:16

关于《浪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关于《浪潮》 德国人对于二战有深深的负罪感,所以本是在美国发生的事,德国人把它拿去改编,成了自己的民族反思。而我们中国同样有一段诡谲的历史。官方话语对此极力回避,而民间话语则恰恰相反,极其敏感——这也许是对官方的反抗——于是看到《浪潮》,我们毫不犹豫地High...  (展开)
木卫二 2008-11-09 11:20:13

《浪潮》:它就在我们之间

魅力与恐惧并存,由始至终,“浪潮”的能量冲撞一直没有停歇。 ——《好莱坞报道》James Greenberg 这部影片提醒观众法西斯主义能够根植于任何社会环境,各方面都完成得很出色。 ——《图文电视》Victor Olliver 一个极好的尝试,充满说服力,出现好莱坞翻拍版也是为期不远。...  (展开)
merleau 2011-02-11 16:57:25

《浪潮》:意识形态在电影之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德国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有足够反思的诚意,因此他们最擅长把意识形态的反思和电影艺术融合起来。《浪潮》是又一次自我反思的范例,一个虚构的集权主义如何进入现实并最终被现实所击碎,然而集权主义是德国现实真正需要表达的意识形态话语吗?《浪潮》是否是一次突破意识...  (展开)
刘放 2009-11-13 23:43:55

被征服,需要几天?

神创造世界,据说只用了七天。 人类毁灭自己,会需要几天呢?《浪潮》给出的答案是,不用多,也七天就够了。 是这样的:一个德国中学老师给学生们上关于“独裁统治”的课,自由散漫的学生们对这个题材毫无兴趣,且认为“独裁已经远离我们了,不可能再发生,因为没有民众基础”...  (展开)
春三十 2014-03-22 23:49:37

【转载】Ron Jones对1967年“第三浪潮”事件的记录——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Ron Jones,赖纳•文格尔的原型。   Jones 的自述(1972)   多年来,我留藏着一个奇怪的秘密。我与200名学生一起共有着这种沉默。昨天,我偶遇了其中一名学生。有一瞬间的恍惚,我感到光阴回到了曾经。   Steve Gonigio曾是我的世界史课程的一名高二学生。我们完全...  (展开)
缈沨 2011-05-23 01:18:24

以集体之名

说起来看似多余,因为“集体”这个词汇对于国人来说实在是一点儿也不陌生,整齐划一的组织生活早已从最初的社交——幼儿园时期就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细节,不提出操运动,连如厕都要手牵手三俩人一块儿赶场的生活状态,还需要怎么诠释集体对于国人的意义?意识早已根深蒂...  (展开)
Half-July 2009-04-28 00:00:24

你别无选择

by刘小Y 2008年年底,一部名为《浪潮》的影片如同浪潮一般席卷了观众。影片基于1967年美国加州Cubberley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德国人把独裁体制这一敏感的主题搬到了曾经以第三帝国闻名的国度,既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警示,或许,还有一丝解释德国人当年造成的恐...  (展开)
穆封真 2008-10-07 21:48:02

现实远比电影精彩

电影对事件的描绘并不出彩,要不是题材的巨大魅力,恐怕不会比《再见列宁》好多少。令人遗憾的情节设计,使诸如Tim那把抢的前因后果,Marco对整个运动态度的转变都显得突兀。相对于其真实背景——美国的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事件,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实验过程单薄而缺乏说...  (展开)
Knight_GH 2009-07-19 23:24:43

浪潮,一些感想

剛剛看罷電影Die Welle(浪潮),裏面的種種不能不令我這個生長在沒有民主與自由的體制下的人,思考一下。 什麽是浪潮?它絕不僅是一個活動這麽簡單。它是一個團體,一個集合,一種形態……每個人身在其中,也許曾意識到有些不對,但已經無法回頭,或者沒有那個説不的膽量...  (展开)
Mockingbird 2020-05-04 09:35:36

浪潮内外:对极权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别考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从电影形式上来说,与大多数电影一样,这是一部古典(classic)形式的影片,其所展示的现象内容与所立足的社会事件,理所当然是它的核心。这同时也决定了影片的情节脉络与发展框架具有一个先行的事件模态,故无论做出怎样的改编,将原事件与电影内容“缝合”的敏感度与责任心总...  (展开)
天汉 2009-06-19 06:11:24

变革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晚上看完这部影片,觉得拍的蛮好的。就是结尾有点太唐突了,最后主角把那个傻子的枪劫下来,不就不会出人命了吗,有点让人不能理解。 影片里的一处细节给我很深印象:在为团体起名时,女主角坚持要用“变革者”的名字。 跳出电影来看,其实“浪潮”运动,就...  (展开)
哈哈人 2021-12-10 20:41:41

离独裁只差五天

看之前我和学生的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以为独裁离我们非常遥远,到了事态逐渐失控时才逐渐意识到独裁原来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一不留心就会到来。其实悲剧并不全是独裁酿成的,已有来自集体的压力。“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这种冲动总是...  (展开)
Celiar 2016-03-07 13:24:34

自由之殇 ——《死亡诗社》和《浪潮》的对比分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自由之殇 ——《死亡诗社》和《浪潮》的对比分析 自由,在英语中为“Freedom”或者“Liberty”,在德语中为“Freiheitt”。拼写不同,但含义相似。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与德国电影《浪潮》因主题中对自由与民主的探讨,题材同为校园、教育、师生关系,有着很强的可对比性。两部...  (展开)
食人花美杜莎 2015-10-09 00:49:14

那些热爱独裁的人,当自己失去了主宰权,就会成为“反独裁”的“独裁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片的结局附和了当今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流主题,而如果认为本片的结局是民主战胜了独裁,那只能说,这是一部平庸的校园惊悚片。可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部深刻的好片,也就是编导在欺骗幼稚的观众。 本片最令我深思的是老师和红衣女学生这两个人物的发展: 本身热衷无政府主...  (展开)
紫月 2011-11-25 00:22:19

纳粹主义是一个人逃避自我最好的也是最成功的方法

影片展示了一个走火入魔但很成功的实验,验证了集体主义与纳粹主义是怎样摧毁一个人的思想与心灵的。当然了,这个实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在影片中,仿佛热衷于这个实验的人心里都有一定的痛楚。但恰好,这个带有纳粹主义性质的实验“挽救”了他们,他们的痛楚也仿佛找到了...  (展开)
叶洲 2011-08-06 06:29:36

排他性集体主义给个体带来了什么

久仰这部德国电影,今天在毛大师的鞭策下一起看了。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的是一个普通高中生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星期成为极权社会的故事。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作为为毛大师终极大作抛砖引玉的小文,这里就不探讨极权的起源发展,原理和宿命,我就讲讲片中的这...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4 35 后页> (共690条)

订阅浪潮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