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在前面:回首一看,发现自己受到way down in the hole这个播客的影响比较多,不能掠美,向各位推荐。各位可以在apple或pocket casts里自行搜索收听
由于日增一段,写的冗长,为了清晰画段,避免剧透形成困扰,这里用了分割线作区分。谨识于此,还乞垂意
---------------------------------------------------------

miss anna,一位好心收养randy的,负责而智慧的非裔女性。
她,每日要求randy9点前回家,会给randy补课,想要给他转学,关心他的生长环境;
她,热爱生活,让randy先擦杯子,后擦盘子,还会自己给他熨裤子;
她,掌握各种人生智慧,知道社区生活的各种规则,也知道randy做了错误的选择,在她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市区投票,行使自己权益(比mcnulty靠谱多了);
她,为人热情,看到早晨来询问情况的carv会邀请他进屋一起吃顿警民早餐,而且,还特别的心地善良,不仅收养randy还关心duquan的可怜处境。
只是结果很凄惨,为社区的陋习所累,二级烧伤,伤情严重。
但,谁曾想,她居然在第一季时,即已出场。

hell, no!
bunk穿着粉红衬衣,在酒吧里与jimmy喝酒时,艳遇的女郎,居然是第四季的miss anna!而且她一出场就强调了要重视火情。
---------------------------------------------------------
大家都知道bubbles在第四季里换了新的小弟,由之前的白人小弟johnny weaks,换成了黑人小弟sherrod

sherrod,不爱上学,想要混社会大家都知道,但其实在他与bubbles推小车之前,他也混过社会。但不是第三季末尾时和bubbles推着小车捡废铁,那是另一个演员

谁曾想,sherrod居然曾经参与过第三季第二集cheese与tree的dog战争,是tree的小手下

---------------------------------------------------------
officer walker,相信很多人印象深刻。他抢randy的钱,抢omar的戒指,抢bubbles的光碟,还掰折了donut的手指,简直是个鬼见仇。

但是,谁曾想,他也曾留起小胡子,在东区支援过major crime的行动。

没错,第二季,mcnulty被outnumber的那次卧底行动,officer walker也参与了,当时,他打算破门而入,想要防止老鸨把失足女性冲进下水道。而查了一下演职员表,发现演员的妻子也参与了第四季的演出,就是cutty被monk打伤后,负责管理cutty的那位护士。

---------------------------------------------------------
警告,可能关涉一点第5季的内容
dee dee,那位参与walon(那是歌手steve earle,第五季那版的op,就是他的作品)aa会的姑娘,她在第五季述说自己在准则与欲望之间的徘徊,让人对于她迷失的过往有更多地惋惜。她就像是女版的bubbles,当你看到她逗弄着小朋友,等着参与aa的活动,就像bubbles最终坐到家人中间,获得救赎一样,才能在全剧baltimore的阴郁冷峻中,获得那么些许一点的来自微弱个体的光与热。

但,她并不是第五季才第一次出现,她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季hamsterdam,她当时坐着小车车,想要来一份八球

而在第四季,她则是在old face andre的小店里给macia捎一包烟。众所周知,old face andre是marlo的下家,为后者销货,所以也有可能dee dee就是在old face的店里买她的d*pe,才顺道买烟。macia应该是与dee dee同住的女孩名(第三季里载着dee dee去hamsterdam的似乎也是一位金发微波浪的女性),还不是old face andre口中的the clown/he。macia还抽烟,至少陷入的还不那么深。可见dee dee的生活陷入更大的混乱,参与到多人运动中去,也大约是与她口中自信爱她的男友发生的,她的灾难是与bubbles同步在第四季结束时的时间段里发生的。

顺便一说,dee dee的大耳环,三季似乎款式都不相同。三季里,dee dee也始终都带着众多的手饰,包括戒指、手链,或许她经济上压力不大,是她与bubbles最大的不同,从而使她能避免更多的悲剧。第三季与第四季dee dee的粉紫色衣服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件短袖上衣,但第四季的那件,明显露很多,功能上,大约类似于omar的睡衣,都是为了世界和平。而第五季她开始自我约束,就换上了同样鸡心领,但深色露得较少的,偏保守的小上衣。与衣着同步的,是dee dee与毒犯的交流。第三季里,dee dee坐着车去买药,但几乎一直避免与对方进行眼神上的交流,很拘谨。但第四季,她就熟练地与old face andre调笑,直到第五季,她开始参与aa活动,做出远离不堪过往的努力。
通过检索发现,演员的父亲一直都在参与the wire,是片中的编剧。他在第二季参演了一个角色,就是d'angelo在狱中gatsby读书会的主持人。他们父女还共同参与过 堕落街传奇 第一季 (豆瓣) (douban.com)

---------------------------------------------------------
lt. cantrell,是第一季里与daniels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major候选人,车管队的负责人,sydnor的原主管上司,也是pryzbylewski去事故科之前的上司。

众所周知,在第一季的结尾,当daniels为了案子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突然间发现,lt. cantrell,金光一闪,由一个穿深色衬衣的LT,变成了穿白色衬衣的major cantrell。(在we own this city里,男主的女上司,是位lieutenant,但也穿白色衬衣,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巴市主管专业部门的领导,所以特殊一些?)职位是西北区的负责人,也就是之前burrell向daniels所曾经暗示过的那个职位。真是应了marla在第一季第二集所说的至理名言,you can not lose, if you do not play。所谓,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美国版。

谁曾想,major cantrell在第四季也出现了,但不是在burrell臭名昭著的每周报告会上,而是在候任市长的随队探访中。当时cantrell也不再是西北区的主管,而是南区主管。可巧的是,正是在这次出行中,carcetti发现了daniels精于业务,临场处理,有条不紊,有着不止于报告的口才能力,也兼具很强的实务能力,从而对daniels青眼有加,开始了后者的快速提职之旅。这种巧合,大约也是编剧为了表现命运一啄一饮,系有定数的乐观思想吧。

---------------------------------------------------------
据说chris partlow的演员在第一集中,还扮演了一位法庭警察出场,由于个人看的版本里,没有这个镜头,就不细说了。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没有看够,还想尝试下没有胡子的,温柔版的chris,可以去找同编剧的另一部剧the deuce 堕落街传奇 第二季 (豆瓣) (douban.com) ,来看,还能看遍他全身....
第五季警告
疫情期间,找来与the wire相关的播客听,其中way down in the hole说了很多八卦。譬如,光头编剧,在全剧中出现了两次大家都知道

而编剧的妻子,laura lippman也曾出现在剧中。第五季,第一集中,两位记者看火情的场景中,那位给了gus大白眼的女性,就是david simon的妻子。她也曾是记者,后来转为侦探小说家,作品有every secret thing,被改编成电影 失踪秘闻 (豆瓣) (douban.com) ,里面还有长大了的fanning :P

---------------------------------------------------------
剧里还有很多人并不是职业演员,而有着自己的职业。
譬如,det. ed norris,小嘴碎碎的,偶尔表现出来对警局并不知情的样子,有点蠢萌的感觉



但谁曾想,他本职就是个警察。出生在纽约,2000年baltimore的白人新当选市长o'malley,提拔norris成为了巴市的警察局长。2002年,norris执行o'malley选举时提出的严刑峻法的政策,使该市的谋杀案得以在数十年内首次降到300以下。2003年,norris被当时的共和党州长聘为maryland state的superintendent,但该年底,就面临指控(在巴市任警察局长时挪用了警察局的慈善基金,将2万多美金用于为六名女性购买victoria's secret以及担负出行、酒店的费用)而黯然下台。

这次指控,使他入狱半年,也使他原本就有些羞涩的发型变成了圆圆的大光头。据说也毁掉了他的婚姻,毕竟为六名女性买单,可能是他妻子没法承受的生命之轻了。
---------------------------------------------------------
除了有警察局长,还有baltimore的前市长,也在该剧中演了一个小角色。

这位即是前baltimore市长(1987-1999),kurte schmoke,是o'malley的前任。他在剧中出演了该市一位卫生部门的官员,倾向支持bunny colvin的改革,提倡调动资源配合轻刑减罚,对于hamsterdam则集中治疗的方针。而在他的市长任上,kurte本人也是类似于royce的方针,是一个重视商业发展,而对安全问题关注不够的政客。类似于前些年的一些政策理念,他的基本方针属于那种做大蛋糕,延缓解决具体矛盾的类型,因而在他的任内,他能够接受安全问题数据的上涨。
话说在剧中,carcetti在候任市长时,到全市的各警局走动,也不赞同为了几瓶小小的d*pe而浪费警力资源,他想要让民众明白,更多的精力应用于更重要的谋杀案中。按理说,他属于温和地想要加强安全的那一派人(一般可以认为,这是民主党内的建制派与共和党的主张,譬如joe biden自己在八、九十年代就强调enforce the law, law and order,trump在blm时期也大叫law and order甚至有意让军队出兵镇压),或者可以称作实用进步派。但上任之后,为了他的数据好看,警局的人就不得不去强制减少重点地区街面的正常行人,骚扰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同时大量拘捕横穿马路的人(david simon最新的剧,we own this city对于相关的这部分内容有很多的介绍)。结果,整个第四季、第五季的内容,反而证明carcetti这一政策的缺陷(也就不难理解o'malley为什么会对这部剧,据说,观感很不好了)。
相对应的,royce想要容忍bunny在分局搞的hamsterdam尝试,可能就属于民主党内激进派的想法:强调是成瘾者而非犯罪者,应该轻惩治而重治疗,对小的罪行,譬如少量的持有,则缓刑轻罚。(一少部分共和党恐怕也会慢慢接受这种想法,譬如现在,在有些共和党的穷州,sd,就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选择允许marijuana的合法种植,也开始接受少剂量的合法持有。)如此说来,当年有着在安全方面相对激进理念的obama,亲自采访david simons,未始不是意在敲打党内的建制派与党外的政敌,推动安全管理方面的改革。
而对于作为普通人的观众,即使我们没有选票可以决定什么,也应该明白,我们是不可能在安全问题上,既支持bunny-royce,又支持carcetti的,那是在现实政治中,无法同一的。但同时,也不必为此就陷入非黑即白的悲观犬儒或极端化思想之中,认为,要么最后只能陷入无底线的对犯罪放任自流,要么未来就是道路以目,市民在大街上喝点啤酒都会被骚扰,甚至简单、片面大谈什么陨落。简单化,极端化思考,认为只能彻底禁绝,或只能彻底放开,都是懒政,都不是普通人谨慎思考的应然结果,而是片面剪辑信息,告知民众只能如此行事的结果。
编剧在第三季所试图告诉观众的恰恰是,或许可以尝试通过bunny的改革手段(并不是简单的放开,必须配合必要的卫生设施,社区合作),而达到carcetti追求的安全效果。
---------------------------------------------------------
说到carcetti,就不妨提一下全剧的政治人物。在第一季里只有政客clay作为反面人物出场的情况下,从第二季开始,专职于选举活动的巴市政客的形象就开始复杂了起来:政治并不全然都是腐败的,而成为frank可以去游说、争取的对象。

第二季第一集里,站在他悲剧的起源——那块彩色玻璃跟前,frank与神父谈起他想与参议员面谈。神父回答他“barbara? 她周日来做早弥撒,波兰语的”。这并不完全是虚构。在现实中的baltimore,确实有一位波兰裔女性国家参议员,barbara mikulski。她身材矮小,是在美国国会任职时间最长的女性,是在参议院任职时间最长的女性,也是maryland州在参议院任职时间最长的人。毫无疑问的,她是当时巴市的权力大鳄。1986年,她身为众议员而参选maryland的国家参议员,是她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一役。而在这次选战中,有两个人一同为她服务,也为各自的政治生涯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其一,即是当时还是university of maryland学生的martin o'malley,也就是剧中carcetti的原型人物。他当时是mikulski的field organizer,后来成为baltimore的市长,maryland的州长,2016年也陪跑了总统选举。(以选前的情况估计,根本不可能有人能战胜clinton,所以他的参选可能更多是为了未来的一种布局。而carcetti的这个取名,则不知道是不是来源于la的前市长,现任的美驻印大使garcetti。未有佐证,只是个人的猜想)
其二,则是当时mikulski的幕僚长,竞选主管wendy sherman。后者不直接参与选举,所以可能没有那么知名,但作为biden-harris政府的第一位副国务卿,她在DC的影响力明显更大。她与mikulski都有university of maryland社工专业的背景,她被albright延揽进入外交系统成为后者的亲信,也曾参与、负责与朝与伊的敏感谈判,还担任过emily's list的executive director,在2016年虽然未直接入阵,但更偏向于为hillary阵营辅选。
和近期的时政相关,她当年作为mikulski的幕僚长在国会时,还曾经负责过大法官clarence thomas的提名听证会。当初thomas的harassment丑闻中,她负责事件中的女主角anita hill的情绪引导,训练后者作证时的表述。时光荏苒,当时听证会的主席joe biden,成为了现在的美国总统。而当年她组织贬低的对象thomas,则成了今年废除女性abortion right的主要倡导者,说是现今roberts法庭的实际主导人也不为过。另一个与火线相关的有趣之点是,bunk的演员pierce在2016年hbo出的一部电视电影中( 关键判决 (豆瓣) (douban.com) ),就扮演了thomas,重现了当年的听证会过程。
而在本剧的第四季中,在carcetti当选后,从民主党中央来了一位女策划师,为tommy策划他在巴市未来的策略与发展计划。1让犯罪率下降,2在市中心建栋楼,3别管学校的事,4保持正太脸,然后让他去选州长。这位策划师形象的原型可能就源于sherman。这除了证明carcetti的胜选赢得了dncc的关注以外,也或多或少地再次影射了mikulski与sherman代表的baltimore势力的切实存在。而carcetti尽管身不由己地被学校卷入困境,但他在整体上说,正是沿着这位策划师的路径,而主打安全牌,一步步铺就自己在maryland的成就。


---------------------------------------------------------
介绍过相关的背景人物,再仔细回看第四季的选举。这部分内容正是以巴市1999年选举为模板去改编的。当时,时任市长的schmoke宣布在连任三届之后,不再寻求连任(巴尔的摩市长在职是没有限制的,但巴市所在的马里兰州州长则只能连任一届)也没有指定支持参选者。
在美国,在野与在任之间的差别极大,除非在任者,1有重大政治危机(譬如 黑色乌托邦 (豆瓣) (douban.com) 这剧里所表现的市长执政难题)或2执政者根基极薄弱(譬如马里兰是个深蓝州,要在这种州当选的共和党人,必须是共和党温和派才可以。2023年才卸任的共和党州长larry hogan,就以温和,与trump拉开距离而知名。第五季的carcetti故事基础也在于此)或3对手有着极高的/反常的选举人气(譬如obama2008年所采用的选举策略,利用网络发动“无知少女”,突袭clinton所掌握的蓝狗建制派),在位者才有可能失去优势。如果说1999o'malley是险胜,那这种执政的优势则在他的2003年市长再选中体现出来,执政地位使他得以轻松而顺利地在一个非裔占多数的城市里保住了职位。在现实里,o'malley参与前网络时代的1999选举,最主要的背景机遇就是schmoke不连任。
而当schmoke没有支持特定的候选人时,造成了另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有很多人出来竞选市长。美国这种市级及以下的选举,选民大多数还是以种族,血缘情况进行投票。而巴市又是一个非裔占60%多的城市。1999年,包括o'malley共有15人参选。所以,非裔分票的情况一定会出现。在剧集里,编剧为了戏剧性,就创造了gray这个人物来分非裔选票,合理化carcetti获胜的理由,同时也增加了选举线中主角内心的纠结层次。
---------------------------------------------------------
只是,分票或许有突袭的效果,但并不足以保证carcetti的获胜,所以,我们看到,在第四季的第一集里,carcetti坐在餐馆里向前市长young tony抱怨,如果gray能得到25%的票数,他就有可能赢,但他得不到更多的支持。而tony则劝他,他出来选就已经为将来进入更高层的立法系统打下了基础,白人市长的时代已经过去。tony的话表明,当时在baltimore,白人会向carcetti投票,但并不看好他的取胜,在carcetti没有必胜之势时,他们自然也不会全力支持carcetti。

顺便一提,根据剧情里的信息,前市长young tony只干了一届,而且赶上了riot,这明显是以巴市1967-1971的市长thomas d'alesandro iii,人称young tommy为原型塑造的人物。d'alesandro iii当年当选后,恰好赶上了mlk遇刺后的动荡期,所以只干了一届他就黯然下台了。他的名字tommy在剧中,已经给了carcetti,所以编剧就将他改叫tony。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这位前市长出身政治世家,他的父亲d'alesandro jr.(也就是big tommy,在第五季中,gas讲过一个my desk tells your desk to go f*ck itself的市长故事,实际就是这位big tommy的故事)也曾当过国会议员与12年的巴市市长,但更有名的是他的妹妹nancy,嫁给了一个叫paul pelosi的商人,然后移居到了旧金山,再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插播一下,如果回看第三季的op,会发现编剧将nancy早年竞选的宣传画早已贴了出来,而左边的1955年的民主党宣传画里位于左上的那位留着唇上髭的候选人,即是时任巴市市长的big tommy, d'alesandro jr.。至于为什么是1955年,据说是由于那一年,在baltimore的第三区有位白人议员j. joseph curran sr.当选(据 The Wire (豆瓣) (douban.com) 里所写,在那宣传画中就有他的照片),而数年后他的儿子curran jr.也当选市委员会成员,并在后来成为maryland的总检察长。可巧的是,curran jr.有一位女婿就是martin o'malley

现实中的young tommy当选后,继用了前任市长的幕僚长peter marudas,也就是剧中tony在著名的sh*t bowl论中所提到的那个经验丰富,但是当年也不断给他端上silver bowl的pete。而在第三季中,未来的carcetti阵营竞选总负责人terri d'agostino登场时,不满意于carcetti周边的人未曾认出她,向carcetti询问起他们的近况,其中就有一位pete sinopoli,或许就是编剧对marudas甚至是marudas与d'alesandro iii二人的化用。只是后面拍出的第四季,让编剧又拆出了新人物young tony来专门刻画政界。

---------------------------------------------------------
回到剧集里。在分票只能起部分作用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探寻carcetti当选的议题因素。
第四季里,gray倡导教育议题,而carcetti则是主打安全。这两个都是明显的中产阶级议题。所不同的是,关注教育改革的人,可能孩子去的是私校,其之所以关注教育,是希望政府有效的利用政策与资源影响公校,其根本在于考虑教育对于繁荣与稳定的促进作用。而一次教育的改革,可能要一位市长至其第一任任期结束,也就是四年左右的时间,方能实现对于教育系统的全面人事任命,从而进行间接改革。(可以参见达尔对于纽黑文的权力系统的研究, 谁统治 (豆瓣) (douban.com) )换句话说,呼吁改革教育,就是号召耐心应对施政,乐观等待结果。在2000年左右美帝单极鼎盛时期,强调law and order安全理念的共和党也有自己的教育政策,小布什政府提出了no one left behind政策。至于这个政策执行起来的僵化与不适应,也在第四季的学校线里得到反映,主要表现在dukie的升学乃至辍学问题,corner boy班学生必须回到学校系统中,不能因材施教等方面。也就是说dukie的悲剧以及学校中corner 孩子不能分班上课,bunny参与的教育改革失败,实际也是归因于政策问题的。应该说,对教育进行适时地改革,尽管缓慢,还是有必要且会起到作用的,这样的议题也是可能会赢得一部分人心的。

但相对应地,对于安全议题的关注,却可以通过行政措施,通过改变警队运作方式,就能在数据上快速实现。这也是中产式的对于安全的遥远想象与诉求——只要赢得drug war,即可解决问题。(这和blm时期激进派提出全面取消p*lice,都是在实践可行性,结果有效性上颇为可疑的。其中的差别在于,drug war真的执行过若干年)而对那些可能与暴力活动有密切关联的群体,譬如非裔而言,在第三季的两次社区警民交流会中就表现出来,非裔社区所最关心的并不是d*pe,而是社区的环境,孩子能不能在外玩,大人能不能安全地进门回家,才是攸关的。至于那些年轻人的活动,不过是重复他们旧时的生存游戏罢了。这种焦点差异,体现出安全问题是个非常模糊而庞大的议题。现实中,o'malley上任后,就采用了zero-tolerance的零容忍政策,快速实现了对于刑事案件数量的压制,实现了扫清corner,降低案件的诉求。o'malley的这种政策,当然也会催生警局对于数据的过度重视,其恶果应该在剧集里表现得相当明显了。同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在schmoke的任期内,他也并不是无视安全问题,他当时提的是community policing,也就是我们在第一季末尾看到santangelo与第三季末尾mcnulty拎着小警棍在社区攀谈、巡视场景所展现的警务模式。这种community policing模式自然强调将警力下沉到社区,但会忽视凶杀发生。由此可见,安全问题确实是个两难问题,需要的是细心平衡。而提醒执政者注意这种平衡的,自然是媒体,从而也就引出了第五季的主题。


安全与教育这两个议题都算是主攻中产阶级的核心议题,在1999年的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也提出了教育议题。剧情里的所谓教育weak,是指这项改革成效慢,容易被突发的安全问题抢夺关注,而并不是说教育不被关心。
就像剧集里所表现的,在辩论中,关乎人命的话题总是很耸动,可以提振carcetti心气。但也并不是只在乎一场辩论,carcetti就可以躺赢选举。辩论之后,carcetti确实得到增强,但也不过增长8%,适足以royce通过各种的盘外招手段来进行压制。而且,即使只靠一个议题便可争取更多的眼球,比较合理也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会有其他候选人同样选择这个议题。而在实际的1999年民主党初选中,o'malley确实也并不是唯一提安全议题的人,在民主党内同样也有安全问题的其他提倡者,他自己也面临着议题分票的问题。也就是说,议题虽对选举有影响,但,并不是那个决定性的必要影响因素。

---------------------------------------------------------
这样看来,既不是议题差异,也不是分票的结构,决定了这次选举的结果。辩论后的选情实际是胶着的,需要carcetti继续奋力追赶的,而接下来的剧集就很细腻地展示了,carcetti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真正发生的策略变化。carcetti在辩论之后的主要意图,是用鞋底敲开每一户人家进行拜票。他们尝试过不请自来的去拜访警察工会,也试图影响牧师们。但毫无例外,他的努力所面对的不是警察们的虚假应付,就是牧师们的黑脸。这时,真正的转机出现,royce政府内部激进与建制派之间的矛盾公开化,carcetti转而争取获得巴市真正的king maker, 选区实力派的委员watkins的支持。

尽管在剧中,身体状况不佳的代表watkins表现得是真正关心本土,关心社群的少有之人,但他也是有自己的原则的。他与royce的分歧,除了显见的第三季的hamsterdam——安全问题之外,还有第四季呈现出来的,royce与clay的联系问题以及eunetta vs marla的选举支持问题。

royce, clay与eunetta三人的联系,于第五季royce出场支持clay时,表现无遗。在那场戏中,不仅有第二季在d'angelo葬礼上曾献唱的男歌手再次出场,也有royce讲话后,在欢呼人群间特意给舞动中eunetta的镜头。他们三人的联动,正足见,这三人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另一方面,denials的前妻marla,明显是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处理政治问题,她与watkins建制派的理念似乎比较契合,而watkins则一直对身边的这个skirt青眼有加。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watkins会强烈要求royce支持marla,并由她来代替eunetta。而royce也一度在第三季末受到共和党联邦政府打击的情况下,同意有限支持marla代替eunetta并批准denials升为major,来换取watkins支持,以渡过hamsterdam的难关。所以,剧集中想表现,watkins与royce在前届政府中的合作是利益的结合,而非理念的同道,当是无疑的。(这种建制与激进的合作,其实比较普遍,carcette与gray是如此,carcette与nerese也是这么搭配的,甚至现实中,pelosi与steny hoyer这一对民主党前众议院的领导层也是这么搭配的。hoyer本身也是maryland南部出身,相对于相对激进的议长pelosi,身为众院多数党领袖的他,明显坚持两党合作的温和政策。)

而watkins帮carcetti催票的方法,就是将carcetti带入非裔的福音教会的活动,让他与牧师交流关于摩西领导人民的比喻。这与carcetti之前亲自拜访牧师会议,却未获丝毫支持的情形实有云泥之别。这种与福音派(可能还包括randy的养母miss anna去参与的家庭式团契活动)的复杂关系,也是近来某些激进人士应该注意的,不应一味将福音派只视作支持trump的仇雠,而误伤了素来铁杆支持民主党的非裔福音派。

由此考虑,carcetti借助来自参议员barbara的暗中支持,使其能自上而下团结同道,先于gray获得watkins超越族裔的支持,也变得能说通了。carcetti与watkins在政见上都很务实,可能也彼此更接近。作为反例,或者说carcetti捞过线,太贪心的一个表现,就是他给clay钱,试图让后者抛弃royce转投建制派,结果被两面通吃,表面上,这个桥段成了clay两面三刀的一个表现。实际上的原由,则可能正是由于royce与clay同是一派人马,他俩不可能互相放弃。

回顾1999年选举,似乎o'malley也正是按着这个路径,通过获得了党内非裔大佬的支持,而利用分票形势登位的。究其本质,在市政这个层级的选举上,轰轰烈烈的议题与辩论固然重要,关键的人依然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重要的不仅是议题的内容,更是议题所代表的路线与人事。

---------------------------------------------------------
至于激进派并未明显阻拦carcetti这类建制派/实用主义者上位,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在于carcetti与young tony以及pete senopoli这类可以算作激进派的白人,较早建立了联系。如果pete真是这种激进派的代表,他获知carcetti想要参加选举,是比carcetti未来的选举操盘人要早的,这当然代表这一系力量,是为carcetti所看重,首先即着意拉拢的。而young tony也算是投桃报李较早站在了carcetti身边。更重要的行动是,在选举后,Carcetti所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与幕僚商议未来的人事,而是与young tony 在werner's吃饭,这既是恭维前辈,又表现出聆听老人教训的恭顺态度,当然也是期望和解选举时的派系不快,表达更进一步合作的姿态。这些都表明,carcetti并不会伤害到以young tony为代表的激进派重要一系的利益。

其二,或许在于激进派在baltimore的盘子足够大,无论是clay所代表的西区非裔,还是nerese所代表的东区非裔,都对carcetti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建制派必须与激进派合作才能管理好城市,也不会根本性损害激进派的利益。至于失去若干年的市长位子,或许可以期望carcetti/o'malley这样有前途的新人,能够在未来登上州或全国的舞台而有所回馈。激进派上层不介入,于是就成了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其三,在现实里,pelosi不仅仅是众院民主党的领袖,她的选区是旧金山的safe D,她也是代表湾区一众金主与政治作联接之人,而她这样出身地方实力派世家的人,则常以激进派中温和者的面目示人(现实是,她与党内squad中关系最好的,并不是激进反大企业,大嘴巴抨击温和派操盘失误的aoc,而是索马里裔的ilhan omar),她的行动常意味着大量选举资金的流向。在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东海岸出人,西海岸出金的情况下,(这种情况,甚至不惟民主党如此,新换上的众院共和党议长mccarthy也来自ca,这并非巧合。mccarthy也曾提过,现在的共和党内也是big tent。既有底层的川普支持者,又有有钱的资本家。再例如,一直有心再参选以竞逐大位的pompeo虽是在kansas得到koch支持,却同样生长在橘郡,甚至在其2020下台前还曾特意安排其亲信前往abk任职,以保持在西海岸的影响力)这反倒限制了她不好直接插手这类城市一级的党内初选,以免失去公平的意味,反为他人指摘。

就个人理解而言,全剧的政治线,至少自第二季起,编剧就已经隐隐铺开,而有意向官场发展。至第三季(全剧原本预定终结于三季的长度)carcetti登场,就揭开了当年baltimore围绕市长选举的生态框架,再现了当年围绕选举,各系人马通过具体操作所进行的合纵连衡变化,呈现出当年mikulski-sherman一系通过o'malley夺得baltimore市长的全过程。(令人拍案的是,这一切,至少在第三季里就已展开有着各种苗头,即使当时剧终,亦不会显得突兀,反而第四季只是水道渠成的展开罢了)
顺便一提,虽然baltimore共和党一系只占该市人口10%左右,但也有重要人物,譬如尼克松任总统时那位因为贪腐(不足3万美金)而辞职的副总统agnew,他就是一位出生在baltimore的希腊裔。而在他的副总统办公室里,有一位同样出身巴市的实习生,john bolton,就是trump时期的那个留着像肯德基上校胡子的国家安全顾问。他当时是比hillary与bill clinton低一级的耶鲁大学生。而在本剧中,maryland比较有影响力的共和党人也出镜了一位,即是时任州长的robert enrlich,他2003-2007年在任,正是在2006年11月举行的州大选中,败给了o'malley才拱手让出了州长的宝座。他是在2006年12月播出的第四季第12集里客串出场,当时剧情里carcetti与norman来到州政府寻求面见州长,但是州长忌惮carcetti可能会与他争夺下届的州长宝位,于是各种拖延不见,carcetti终于忍无可忍决意离开,走到门口时,一位守门人拦住了他们。而这位守门人,即是由将在翌年一月卸任的enrlich所客串。

---------------------------------------------------------
回到本职工作不是演员上。这类出镜者,在the wire里自然黑道人物不少,像大家熟知的snoop的演员吃过牢饭,就不提了。说omar原型相关的内容。
omar的原型larry andrews饰演的角色donnie,大家应该都已经知道,是剧中butchie的hired muscle,自第四季omar被抓后在监狱中登场,在狱中也是神通广大,装备齐全,有塑料刀有地图集有手机,还能弄到ghettoheat这样的当年畅销作品,可以说至少在外面也是一位与wee-bey同级别的top muscle级的人物。可笑的是,他入狱的原因是22-55,据我简单的搜索, 22-55 Police code for someone disrespecting or badmouthing a police officer.

larry2012年由于心脏手术后的综合征去世。他当年独狼行走于baltimore的事迹,启发了剧中omar的一些故事。同时,larry一家也都在剧中。
---------------------------------------------------------
larry在2005年服了17年刑之后,出狱,2007年与fran boyd结婚。而boyd是david simon的the corner的主要人物与灵感来源,她自the wire第一季就在剧组中工作。第三季,她在bunny的试验中,饰演一位来自卫生部门的志愿者,指导如何卫生的处理针头。第五季,bubbles与walon去测aids,她为bubbles抽血。她于2022年五月去世。


---------------------------------------------------------
她的儿子,deandre mccullough也曾经是街角中游荡的一员,后来参演了the corner里的人物。在the wire里,他扮演了那个陪着brother mouzone感慨reform, lamar, the reform的lamar,他有着胖胖的身材,穿着宽松的夹克,时不时吃点膨化食品,还喜欢小狗狗。他一直跟着brother mouzone学习处理江湖事务,也为他在简陋的motel社区里费心思买harper's而不是titty magazines,结果还要被强迫,顶着一张homophobia的脸出入肉欲横流的gay bar当诱饵,找寻omar。这个人物充满着谐趣,与他所在的凶恶黑暗的环境有着强烈的对比,他时不时表现出来的不谙世事与受到brother mouzone压榨时的生无可恋,都是观剧时令人解颐的亮点。可惜的是,他因为吸毒过量,也在2012年去世了。

---------------------------------------------------------
donnie跟着omar,lamar跟着brother monzone,而他们家的另一个成员,则跟着bodie。不是poot,而是puddin,这也算是在另一个层次上满足了bodie要做top dog的心愿。puddin跟着bodie从221做到与fruit在街角对峙,被殴,后来在第三季对barksdale的大抓捕中被起诉,他本名叫de'rodd hearns,也同时在剧组里做助理以及后期剪辑之类的事。

所以,你看,四个人,四个姓,却是一家人。
---------------------------------------------------------
第三季,原本是设想中全剧的最终季,所以,回看第三季的时候,不难看到编剧总是在其中提到很多城市的历史与人物。第三季里有很多报菜名式的惯口,有mcnulty在周日和lester, prez两人细数巴市内外的得力干探,也有stringer与marlo在小房子里密会,伴着声声虫鸣,大讲巴市黑帮风云人物。其中stringer那次,就提到了一个人物,melvin。

melvin,是编剧之一的ed burns在84年抓进去的一个巴市大毒枭。据说抓melvin的整个过程,大体类似于第一季的描述。剧本创作时,编剧也咨询了melvin本人的经验,可以说,他就是avon barksdale的原型之一,大约,这就是为什么第一季有着那么明显的时代感。melvin被捕后,被判了34年的刑期,在狱中,他变成了虔信的基督教徒,于2003年出狱。melvin本人,因而也自第三季开始,得以亲自参与到the wire的剧集当中。
你猜的没错,他演的角色,正是剧中的deacon。他在剧中的人脉关系,堪比在任议员。既能联系上失足青年cutty dennis, 与社区活动人士,教孩子打篮球的roman(就是萨克斯大师clarence clemons演的那个角色 ),又与警察系统的bunny关系甚笃,认识教育系统的教导主任与老师,知道大学的相关项目信息,能联系上卫生系统的负责人员,还和非裔教会的牧师们共同参与团契,与市政委员会的代表相与往来。当然,执事也有小心思,执事喜欢打台球,喜欢把重要的,用金钱买不来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入世未深的年轻人。

也许神通广大,善于把握各人的优势与劣处,能够见微知著,权衡各种信息利弊,虔信事神,导人向善,而不乏普通人小心思的形象,正是编剧想向人传达的好宗教人士,一个好melvin的形象。
---------------------------------------------------------
jay landsman,应该看过全剧的人,无不印象深刻。第一集出场,就和同事在茶水间里讲熊和猎人的三俗小故事,惹得女同事奉上大白眼只能转身离开。而他每天在办公室里,活动着他巨大的身躯,不是在吃东西,就是在看titty杂志,没事就喜欢八卦、取笑同事,开下流玩笑,从来不顶撞上司,安心做他的sgt.,是个市井气息特别浓的人。landsman出勤很多,业务能力不弱,但他不是神,他也会在工作上犯错,看着他低眉顺眼地坐在那儿,两只胖胖的小手不安地动来动去,时不时抬眼怯怯地看着前来指责他的同事,还挺让人想起小学时的某个小朋友被老师批评的样子。landsman也像剧里所有的打工人一样,他也挣扎,一面是领导要求的破案率,要把红的变成黑的,一面是如何面对公理良俗的难题。领导当然冷酷无情,f*ck the boss,他要读报纸,掌握各种信息,在他的sgt.lt.与major圈子里与人社交,给同是白人的valchek作眼线,打小报告,同时也要向他的下属疯狂施压,他会亲自上阵催bunk完成找枪的任务。但landsman还是表现得没有那么jaybird,尽可能善良。是他,用着尽可能讨好而低俗的言辞劝上司放过mcnulty,尽力争取不要将mcnulty调走,omar的翻案,也是他虽然不高兴而默许的,而bubbles的误杀,也是他有意放过的,下属加班完成了工作量,他还要殷勤地为下属沏咖啡。当然,landsman固然每日西装革履,却系着一条异常突兀的绿色圣诞树领带,他还主动给我们看他的股沟,几乎吓掉我的下巴,但他还有个优点,就是他每次在守灵仪式上的golden throat,无论对象是old king ray还是mcnulty,虽然,他又在说下流话,但他作为表达编剧心声的人物,他的行为,他的言辞不得不让观众承认他是充满真性情而可爱的。

当然这位演员,delaney williams是专业的。虽然bunk曾拿他的体形开玩笑,说他是瘦版的 约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douban.com) ,但编剧大约并不在意这种体型,delaney还在we own this city里饰演了巴市的警察局长,也算是升官了。而编剧也与john goodman在 忧愁河上桥 第一季 (豆瓣) (douban.com) 有过合作。

---------------------------------------------------------
jay landsman令人影响深刻,缘于他是编剧根据现实中的人塑造出来的,其原型,就是同名的jay landsman。

是的,就是第二季与bunny一起出场的,西区警局的第二把手(不知道这还是不是能说的:P)lt. mello,他就是真实的sgt. jay landsman。第三季里,他与bunny一起实施了对hamsterdam的改革,第四季里他辅佐daniels,并在后者升职后,在第五季里升任西区的主管。在现实生活中,他似乎还担任过巴郡的colonel,至于他会不会真的在办公室里露屁股,那就真不知道了。
编剧在他的 凶年(全2册) (豆瓣) (douban.com) 里,也描写到了这位landsman,给我深刻印象的是,他居然自己还有个小的公司,在工余帮人做修理小阳台之类的事情,也是一代时间管理大师。
---------------------------------------------------------
第五季警告
landsman在现实中,当然也有上司,可巧也参与本剧客串了角色。就是那位在第二季大陪审团逼问工会成员,码头是不是在水边时,首次出场的大陪审团检察官,他曾在第四季配合bunk来诈取old face andre口供,并曾在第五季最后一集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gary dipasquale,(第一季与第三季未参与)演员的本名叫gary d'addario,曾是凶杀组的lt,也就是在第一季警察故事里被省去的角色。(daniels,是扫毒组的lt,而在剧里的凶杀组里则只有sergent与major,这中间实际就缺少了一个能够与daniels对位的lt,第一集将剧情变成了major rawls直接对mcnulty施压。在现实中,这个工作应该是lt来做的。而在后续的几季剧集里,rawls已经升职,但凶杀组的major与lt就都缺位了。)在凶年的后记里,编剧记下,gary在第二季客串了角色后,很快就被警局开除了,为此编剧还特意向时任市长o'malley写信求情,但未果。编剧认为gary被开除并不仅是其参与了演出,更是由于gary负责处理了一场州参议员(!)被绑架的伪案。这件蹊跷的案件,其背后可能的政治矛盾,才导致了gary被免职。(为什么landsman本人也出演了,却没被免职呢?因为他1994年就退休加入了巴郡警队。巴市的市长自然管不到巴郡的警员。)联想一下03年底ed norris从州警察署长的位置上,因为在baltimore警局时的款项问题而被弹劾、入狱,03年o'malley对于警察系统的运作可真是用力不小。

前文提到了gary处理了州参议员的相关案件,这难免让人想到火线中金句的缔造者,clay davis。但是应该提醒大家的是,他的那句金句sheeeeeet,其实是演员自己的发挥,以致于如果在其他的剧中碰到同一位演员,听到他又使用这个语气词,甭管他的形象多和蔼亲切,都会让你瞬间破功。据说,演员最初来剧组面试的lester,想想他一边磨着louis xiv风格的小五斗橱一边说着sheeeeeet,那画面也是有点酸爽的。编剧表示clay当然是有原型的,而用以区别原型的,据说是clay的另一句口头禅,partner。在maryland,说partner的议员据说人尽皆知。有趣的是,或者说颇有嘲讽意味的是,这两位“议员”还在本剧中,同出了镜。只是其中一位是演员,而另一位,larry young则因经济问题,在1988年被州参院弹劾,驱逐出了参院,成了baltimore的一位电台主播。也正是larry陷入到那场罗生门般的绑架之中,使当值的gary最终被解职。而clay在剧中第五季四处求告时,就来到了larry的节目,亲切地称呼他,partner,并开始鼓动听众,支持他脱罪。

---------------------------------------------------------
还有一类客串是演艺界人士串场,譬如前面提到的steve earle,他演的walon,留着长长的胡子,说话的时候肢体也跟着律动,很随性也很害羞的感觉,但是这么一个有点腼腆的人,却是多年的乐坛健将。就像在 忧愁河上桥 第三季 (豆瓣) (douban.com) 里,同一编剧曾经借剧中人之口吐槽earle,本身生于东海岸,却满口德克萨斯口音表演....他本身就有着一种内在的微妙矛盾在。在本剧中,经历过滥用药物苦难的walon,做为bubbles的sponsor,被kima找来帮bubbles克服人生最苦难的阶段,身体力行saying no to drugs。
---------------------------------------------------------
clarence clemons,在第三季演了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的roman。他第一次出现在bunny的第一次警民情况交流会上,也是在那次会上marla daniels与carcetti第一次正式相互认识。roman后来出现是介绍cutty参与社区的体育活动,以及劝说卫生部门的人参与bunny的大实验。如果roman真像他自己说的,为孩子们用桃子筐做了个篮球筐,那他进入hamsterdam,可比deacon进入得早。


---------------------------------------------------------
第五季内容再次警告
method man今年很活跃,主持了二十周年的纪念播客,他演的cheese在推动第五季剧情发展上很重要,但是不得不说,他在第五季表现出来得进取心,还是与之前三季里的不着调有些差异的,编剧让他表现出一种人到中年,突然以一种不着调的方式,知道自己方向的“成熟”。痞而有脑的坏小孩,method man一直以来的腔调不都在这么塑造他自己么?他在the deuce里演的hot rodney倒是和cc一样,有几分面对时代大潮的脆弱感
和cheese相爱相杀的,自然是slim charles。proposition joe也被avon喊作slim,但相比起来slim是真高真瘦。这个角色,据播客way down in the hole所说,第一季就应该出场,承担muscle管理的工作,就是bodie在学棋时,所期望成为的top dog的角色。但是被砍下去,合进wee-bey与stringer的角色里了。
既然是top dog,这人按理说,应该是武斗派,但是,他即使在stringer的会上于座中摇头,也能接受stringer的理念,顺应潮流,最后自己也加入co-op。而再回味,他当初对stringer的不赞同,大约还是有些党争的意味,支持stringer,他的top dog就没有发展空间。所以,当avon问起为什么不再占有corner,slim本可以让stringer继续他的叙事,但他没有。就像他之前在摇头所表现的那样,他依然有着那种在街头的进取心。
他的行为就是那种单位里两系人马互掐,而坚定站足自己本职工作的那种技术出身的人,只做本分能做的事(各种推脱刺杀clay)。他就像是美国政坛中的军人,有的人评价,这些军人在二星以前,都表现的像个大头兵,特别听话,有时候又会有点不掩饰的小手腕来维护自己部队利益。但是二星以后到三星,四星,就一个个全是人精,像个政客。现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陆军出身,为了接替海军陆战队出身的前任,没事就给trump打私人电话表忠心,上了台遇到blm就表示不能派兵,和同样陆军出身的国务卿与防长一起扼制总统。而slim的这个变化,又不是毫无根基的,他是有头脑的,第三季他出场不久,就点出了整部街头戏的神韵,“game the same, just got more fierce”。

slim整个人最大的神采,就是在街头的游戏中,他是那种永远带有一种冷漠旁观者的超脱与一种街头渐渐少见的念旧热血相结合的人。他的冷漠超脱,一方面,是由于演员说话很慢,自身就带着那种气定神闲的气质,另一方面,就是那种表现出的考虑已定的智慧。他无论是日常间对街头游戏的定性,还是在帮派转折的危机关头,阐释为什么avon vs marlo的战争注定要决出胜负,甚或是被omar偷袭,要向omar解释清事情原委,或者在被marlo指派管理的时候,也能合理地以没有ceo thing推托,他都表现出那种胸有成竹,对大局洞若观火的智慧。
观众在羡慕slim的这种职场智慧的同时,又不会不发现,他很念旧,是一个很尊重cutty过往的人,他在自己单干的时候,选择将货分给单干的bodie,总是不忘旧跑回来和bodie交流(第四季一开始,他是单干的,而没有与prop joe合流,即使bodie晚交了,他也只是问问而不push。而且别忘记,bodie这人其实是stringer派的),互通有无,给出为了bodie好的建议。而在最后,他还宁可自己损失也要for joe。
这个人物自带一种与街头残酷环境的不和谐,仿佛他从不曾投入而只是旁观他人,但他又对于礼拜日约定,对于社区历史,对于帮派科层有一份在新生代中不再被重视的念旧,一份尊重。这种冷漠与念旧哪个都是优秀品质可以使他逃出升天,哪个也都足以使他在这崩坏的游戏里送命其中。这也使得他充满了可能,蕴含了内在的自我矛盾。可以说,他是全片中,以简约的笔法,刻画得比较饱满的人物了。
如果说,警队的mcnulty对位的是poot,那slim对位的,就应该是警队里的daniels。所以,类比起来,也可以想到slim会被局限在客将的身份,在co-op里也是与fat face等人一起出头,能够保得一时平安,但未来总难免是一个木秀于林或者最终弯之太过的人物。唉,细想下来,岂不懿欤?
听播客,演出者anwan glover是华盛顿很有名的音乐人,一个庞大的演出团体backyard band(byb)的大佬,他是go-go 风格,就是第二季stringer从华盛顿找人来做掉dee的时候,stringer说没法欣赏的那些go-go shit。(各位有兴趣可以自行找来听听~)和坏小孩的method man风格相比,glover总是在david simon的剧里扮演那些“老实”质朴而决绝有想法的人。
---------------------------------------------------------
大家都在怀疑为什么mcnulty会对位poot,实际这个创意来自播客way down in the hole,似乎其中那位女主播,曾是体育报道的记者,她在20年初在家隔离的那段期间选择做播客,所以在播的时候就采用了篮球式的阵容-对位-mvp之类的概念。我听的时间有点久远,又常常边听边做些其他的事,只影影绰绰记得他们的理由是,mcnulty与poot二人同是所在阵营里业务的主力,业务能力不错,但是心思又不在commander ladder上,有点自我实现的意味。而对于各阵营的主官而言,mcnulty二人都是其群体活动的偏离者,是害群之马,二人在各自阵营结构中的位置是相似的。此外,二人的习性又都比较喜欢dogging around,同是p*ssi hound(话说mcnulty作为loyola这样的耶稣会大学的前学生,用他的拉丁文知识来给p*ssy作复数变化,做这种离经叛道而又邈逾其伦的事,还真是令人又好气又好笑),在习惯上也有些相似。总之,主播们认为mcnulty与poot二人,是在对立结构中互为镜像的一对人物。

---------------------------------------------------------
当然,个人对于篮球阵容式的解说并不算信服,但在思考第五季的独特地位的时候,却又有了一些新的相关所得。因而,在下面的部分,个人将不揣简陋地分析一下第五季的故事,试图来理解mcnulty,理解这个故事。这当然涉及到一定的剧透,还提请介意者跳过相关的部分。
火线的故事,相信任何认真看至第五季之人,皆不会再轻易认为,它仅仅是为了满足简单的警匪对立,正义战胜邪恶的主旨才强赋新辞而来的。同样,观众也不难体会到,编剧的雄心,也早已超越塑造一简单的英雄主义警察形象,而是着力于白描如今这恢宏时代下,一代人的普遍生活状态。剧中人的愁苦,不仅局限于chesapeake湾内的baltimore,可能也会跨越大西洋两岸,甚至也竟是凡经历过一定上下级生活之人所习见的苦难。

这自然要求对于现实的抽象能力,而the wire恰恰在这一点上,是以最不戏剧化的镜头讲述最艺术化内容的故事。baltimore未曾有过hamsterdam的试验,港口也不曾发生过大规模人口走私案件,当然也没有针对homeless的连环案件。而在每季开始时,编剧都会安插进那些具有总结意义的小故事,第一季的snot boogie,出现了那句几乎概括了全剧的“this is america”。第二季一开始,就在描述mcnulty在航线上一边抱怨freezing the balls off,一边感慨父辈工作过的地方,而同时,权势者们则在游艇上夜宴欢歌的场景。第三季的开场,则是一段bodie嘲笑poot多愁善感the nigga do not learn,而第四季snoop若无其事地去买钉枪,塑造了全季的重要线索,而在后续的剧情里再次看到喜怒无常的她,不知道其他观众会不会回想起,她在讨论recoil时专注点头的模样。到第五季的最开始,就用了一个关于扫描仪的审讯故事,以一场合谋的小戏,引入了对全季的概括。仔细想想,The wire每季的结构,就像小学时作文总被提起的总-分-总一样,它是很典型以艺术概括手法写就的艺术作品,而不是任由事物散漫发展只有平实二字可以概括的写实纪录。以the wire一季专注一个新案子,一季拓展一个新领域,而至第五季最终完成回环而言,很难不让人想起一会儿在斯万家那边,一会儿在盖尔芒特公爵那边,一会儿又在少女身旁的环形艺术大教堂。看似仅是场景的转移,但剧里从walkman到随身听,再到palm,手机的诸多工具实现了飞跃式的进化,每季的故事发生时间都只集中在那么几个季度之中,且从不动辄回溯蒙太奇,却不由让人感叹le temps perdu
那么在这样的艺术创作中,第五季究竟讲了什么故事呢?简略地说,baltimore警局里两个警察的好料natural poh-leece决定在警局内实行一次行动,假借有连环作案犯而调动资源窃听marlo贩毒案。也就是说,在剧里,mcnulty通过戏中戏的方式,欺骗了上司与同事(mcnulty利用无辜而无权势的逝者,或者也可以说是以另一种方式再现,那些富有的当权者是如何对待现存之人的),去寻求他的正义。这种以戏中戏,欺骗/演戏再现而求得正义的叙事情节,不得不让我们想到最经典的复仇戏目,哈姆雷特。

应该事先声明,个人觉得第五季有哈姆雷特的影子,并不是说这剧的艺术水平已经达到莎翁的水准——最近回看了hamlet,那真是伟大的文本,而是说编剧或有意或无意地在化用hamlet的故事,经典的片段。个人承认,之前自己也存在对第五季的一个低估。现在看来,单是这一季,就值得一部better call saul或之上的评价。
那么,第五季借用了哪些元素让人觉得他在偷师hamlet呢?就个人而言,引发最初联想的,是关于mcnulty错乱的个人身份问题。敏感,脆弱而有极强自我毁灭倾向是几季以来mcnulty身上的标签。五季里,前三季,mcnulty的出发点,总是他不安稳的家庭生活。与前妻的分居,无法复合,追求新伴侣的失败,分别是他三季成为专案组里主要参与者的直接动力源。而在第四季末,第五季初,大约bodie的死,让他重归重案组,而繁重的警事工作,又让他再次迷失了自我。容易受工作,生活影响,使他倾向孤注一掷。就在外人看来,mcnulty本不可能放弃的东西,会被放弃,渴望成为英雄,成为一切为了案子的piece of work是他如此行为的主要原因。他大体有四个症状。其一,时间错乱。至少还有案子,使mcnulty放弃了眼下凶案组工作,认为marlo/stringer重于其他,使他对于时间也不具有充分的信任,眼下的工作,无法满足他。时间前景于他而言早已散乱。其二,边缘化与孤僻。自我认同以为自己与同侪的不一致,也使mcnulty更倾向去重案组找lester厮混,而在凶案组相对边缘化,也就是landsman所说的prodigal son(话说有的人,对于同样出自圣经的the writing is on the wall特别介意,却对landsman说这句,毫无反应,是被驯化了么?),使他主动或被动出现孤僻,失落的特征。典型的就是,他不再与bunk搭档或者说bunk也为他的疯狂所震惊。第三个特征,则是对于案子的特别执着,有种异样的勤奋。即使他没有案子,他也不愿回家,而有了案子,他会放弃在家的一切,立马出门。用特别的勤奋消耗自己。第四个特征,就是对于他所热爱的职业与家庭,发出一种不合情理的鄙弃,耻于成为兼职养家的警察,使他充满了愤怒。

就这四点现象而言,mcnulty明显正处于一种非正常的精神状态,而在domnic west自己执导的那集里,借着fbi探员的画像,实际也指出了jimmy的这种疯狂,他已经具有连环杀人狂的潜质。在这里,mcnulty与复仇王子有着相同的疯狂特质,即使他成天dogging around也不能使他兴奋(当然,一定会有人认为这是厌女的…但是,首先,他这是病态的,是需要治疗的,也是可以治疗的,要是厌女,他为什么要向beadie坦白,回到beadie身边呢?其次,假设描写的对象群体确实是厌女的,那也不代表整部剧的倾向是厌女的,主角的行为在剧中恰恰是受到指责的。),正如王子所言,“man delights not me, nor woman neither”。简单地说,to be or not to be的现代性问题(究竟要忍受这强暴的命运的矢石,还是要拔剑和这滔天的恨事拼命相斗),正特别贴切于mcnulty在他的岗位上所面对的复杂问题。而mcnulty也没有直接去伸张正义,抓捕marlo,反而像hamlet一样,徘徊在他一向鄙弃的组织领导的工作上(当然不愿做,并不意味他没有能力管理,在第一季刚组队时,他就进行过对mahon与polk的管理)同时与freamon进行密谋。

在另一方面,围绕着mcnulty这个人物,第五季的故事,也加了更多的夜戏,原本夜间属于街头,白天属于警察的两分叙述模式,多了很多分配给夜晚出警,制造线索的戏份。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场mcnulty醉酒在塑像下倾诉的戏。夜幕之下,那是hamlet向他父亲的鬼魂了解篡位密谋的时刻,上升的朝气与黯淡的萤火虫是鬼魂快速告知所有秘密的理由,而mcnulty在水边samuel smith的雕塑旁愤怒独身控诉的黝黑身影,却等来了那期盼已久的巡警电话(尽管当他赶到时,已经被其他警察,媒体抢先到场)。这也是最有启发性的提示第五季在向hamlet取经的场景。即使没有对话,只有独白,但是baltimore城抑或正义,还是回应了jimmy的呼唤,应该制止更多的杀戮。这是一种恩赐或者是对他的惩罚。但必须承认,在jimmy的这一醉醺醺的午夜时刻,也是有确实的灵性回应的时刻。

而由这确定神迹的一刻,再回看这一季开始时,关于扫描仪诈审犯人的小情节。也能理解,那同样是一个关于正义得到伸张的小故事,正义或为baltimore城主持公正的存在,就藏身在警员的小把戏之间。其中的bunk(据凶年里的记载,这个词似乎是警局凶案组成员间,相互称呼的一个代词,也就是人人都会被称为bunk)(当然,也许还要加上landsman)就无疑是那个一直在hamlet身边的王子好友horatio。至于前四季一直稳定的lester,在被jimmy带坏之后,自然变成了an old man is twice a child的polonius(无疑,编剧进行了化用以符合具体的剧情)

在这里,针对有的人说第五季的情节非常蹩脚,需要说上两句,问题是这种欺骗的行为早就遍布社会各界。通过欺骗或者说作戏来寻求正义,mcnulty自然是如此,那么templeton也是如此,甚至gas与报社的同仁都亲口承认过,自己也有过类似的小行为。他们二人错了,那其他同事自这次演戏中所获得的破案资源,又如何说呢?那bunk与landsman在这一季最开始假模假式地用扫描仪诈取口供,不也是演戏么?(而且在凶年里,编剧也特地记录过这个真实的行为。也许生活里真实发生的事情,就是这么有戏剧性,令一些纯洁的心灵难以相信。譬如还见过有人质疑过snoopy,觉得她表现得过于做作…)那警局里开的那些会议,为了carcetti的破案率,搞得那些报表,不也是一些欺骗与表演么?而carcetti自己一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发表一篇满是时态变位的演说,而只要他能涉及到几个关键词,就能让他登上全国的电视屏幕,反而对他是个正反馈… 充满讽刺性地,clay在法庭上巧舌如簧,仿佛自己可以用western district survivor再来一篇i have a dream,不也是相类似的表演么?那么clay与carcetti的区别真的那么大么?代议制的精髓,不就是取得民众的信任么?那取得信任的方式,必然与说话的方式,方法相关,也必然有着表演的成份。为了民众的意志得到伸张,他们的代议人说话押韵而情感充沛,多少有点言不由衷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欺骗或作戏的明确不能迈过的界线,其实一直都是很模糊的。
就这些欺骗/演戏的普遍存在而言,个人觉得,那些批判第五季出格的人,并不是真地生气于欺骗或作戏的不合道理,他们一定是看到了全季中编剧所作的各种铺垫与指涉。但他们不能疏解自己的不满,只能进而指责编剧,这是因为他们生气于这个故事里的mcnulty没有去采用无暇的方式来赢得大胜利,并不符合他们压抑之后期望释放的情感逻辑。因为编剧是万能的,而做不到无瑕,自然就是无能的。“一定有在这之外的办法”,一些纯洁无暇的心灵一边愤愤地关掉剧集,一边喃喃自语。然后忍不住,“还是去看看我们最好的better call saul吧”,哎,这个jimmy他也是为了案子不顾一切,他也都是出自好心哈….


(两个jimmy都是为了案子,不顾一切,一个哥哥是律所合伙人,一个是肄业大学生,起点都不高但都潜质巨大,最后一个判了86年,一个“never return”了,他们的慰藉都只有黑白色调中的另一半。问题是一个只有一次的作戏,另一个却无间断的来了六季。我想不需要再重复关于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的名言,只能希望BCS的剧迷们不要再分不清什么是悲剧,什么是爽剧的事实。当然,需要承认的是,bcs的质量整体并不差,尤其是风格,摄像这些方面,最后goodman的故事能结尾到现在的程度,已经超出想像,非常用心而优秀了)
所以,若是说编剧编无可编,使用了经典套路的改编,作为路人尚可接受,毕竟艺术创作,读书人的事,不丢人。若是认为编剧黔驴技穷,那需要先承认编剧玩了个大花活,用前四季的人物结构改编了一部hamlet。若是说第五季不合情理,jimmy不会不为稻粱谋,不会放弃他的养老金,他不会疯,这和这剧平实的纪录片风格不相符,那这些说法似乎就不是那么符合事实了。
由主体的复仇情节,到疯狂而彷徨的人物,再到同样显示神迹的场景,使我个人确信,编剧确实是在隐晦地化用莎翁的戏剧经典。通过分析、确定了第五季的改编故事,就自然使人联想到全剧最后一集,最后一次酒馆的欢快守灵戏。胖胖的landsman代表编剧对mcnulty的警察生涯作了总结——“natrual poh-leece”。很明显这是对莎翁原剧最后,horatio与挪威王子纪念hamlet场景的改编。Natrual poh-leece就是对mcnulty的概括:他并非不热爱他的工作,也并非不擅长他的工作,但是他就是无法平衡他的生活与工作,只能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以致于过于关注工作而空虚了家庭,结果,又反过来影响了他的工作。Natrual poh-leece明显不是神探,不是会踢足球,会动脑的全能柯南,甚至只做了13年不够领他的退休金,但他是一个负责,用心,让人信任做好本职工作的警察。

Natrual poh-leece就是编剧所想要呈现的每一个警察,每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人。而mcnulty这样的baltimore城复仇王子,就是每一个现代普通人的代表。他们徬徨犹豫,他们遭遇挫折,他们不是像carcetti, d'agstino, clay甚至levy这样功成名就,老谋深算的最典型美国梦实践者,根本算不上是最聪明,最勤奋,最有心机的那批人:mcnulty与lester为了案子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在意基本的工作伦理,daniels与carv总有个关于过去的软肋,bunk喝起酒来也永远不要命;其他的普通人也一样,bubbles之前的工作总会被搞砸,frank一心只在他的工会里,没想到出问题的却先是他的儿子,stringer太急切成功以至于被clay骗,gas对于文明、专业的工作环境也太过不在乎… 除极少数的人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寻常,不那么完美的普通人。而编剧也曾表达过,他想在这部剧里所探究的正是,现在的美国梦已经只能让那些最优秀,最聪明,最勤奋的α人士获胜,但是那些没有那么优秀,聪明与勤奋的人,他们的利益怎么得到保障?(The Wire (豆瓣) (douban.com))剧集里的故事触动人心,正是因为,普通人的困惑就是复仇王子的困惑。当眼睛亮亮的mcnulty与kima握了手,却没有下去再喝一杯,而是转身走向夜幕里的baltimore,又停下施舍给街边行乞人一些零钱,再继续前行。作为观众,大约都听到了曾经的那个mcnulty或许真得已经死去的脚步声。

mcnulty作为baltimore的复仇王子,就是每一个普通人,这样说起来便是超越族裔界限的。在这里,又要再提第三季第11集的那场西区治安转好后的警民交流会。一位满头小辫的非裔女士,站起来向主持会议的shift LT介绍社区应该是如何运行的。半数的孩子,只是在play gangster,不过是重复上一代人的生活轨迹。街角的年轻人,相当一部分人不过是为了赚两个生活费与学费,还有的只是无学可上,无工可作而沦落至此,也有的只是在懵懂中接过父辈维生的衣钵。喧闹的街角,有很大一部分,不过是在吸纳不良政策的结果而已。当政策积重难返,自然是这些普通人,甚至可以说,直接是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非裔社区在承担政策后果。(在这个意义上,哪应有什么不变的国策)而poot,无疑就是这些普通人中的一员,最开始被打劫吓到吐,没事就打电话和小女友说情话,后来虽然也成长起来,管理着小小街角,但是还是对学校反感,听到learn就忍不住要起哄,更难说他就进化到能够理解领导的心思,混成bodie甚至slim那样的top dog,反而更像是打群架里凑数的。(基本上,他也是因为这事被抓的)poot的成长,就像是交流会上所描述的那些普通非裔青年一样,poot虽然长大一些后掌管着街角,但也与mcnulty同样在命运与理性前徬徨,他一直没有接受wallace的死,而只是表面服从于命令。他无法道出的怀疑构成了他的寂寞与疏离,对往昔的追忆正反映对时间前景的黯淡观点,沉溺于肉体则是对自我徬徨的消耗,也反映出他对于所从事事业的抗拒。poot不曾有bodie那样的愤怒,也不曾像slim那么足够冷静有街头智慧来结合旧情谊,甚至都没有像fruit表现得那么贪心,他静静看待命运,试图去理解上面的意图,挣扎在旧日的情感与时代的车轮之间,只能沉缅于对感官的追逐,直至无法再忍受这个行当。O heavy burthen

所以,poot与mcnulty都应该是编剧笔下不同肤色的普通人,是不同群体中大多数人性格特征的一个代表,他们只是反应这些群体在具体环境中如何作为的不同典型罢了。其中mcnulty代表世人普遍的心理状态,而poot则更多表现非裔青年的经历。至于编剧则作为白人,会更顺畅地借警察系统,借mcnulty来叙事而已。他们没有对位的竞争,却有着共同的心理状态
---------------------------------------------------------
感谢支持~~
那个是真没找到,或许就是一个白人小哥生活不如意,在垃圾桶里找吃的,和一个非裔白领在旁边领杂志,一起被导演偶然入镜了。
谢谢支持,这剧里就是,议员直播,警长樗蒲,州长打更,盗砳颂经。突出一个混乱有序:)
一个陈年老梗了
准确地说,是成为了homeless,找到马厩那边的零工
单纯是个话唠而已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