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鹿 The Hart of London (1977)

导演: Jack Chambers
类型: 纪录片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7-08-28(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
片长: 80 分钟
IMDb: tt0129134
5星
41.9%
4星
33.8%
3星
14.9%
2星
5.4%
1星
4.1%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伦敦的鹿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热门 /  最新 / 

1 Yuruky 看过 2016-06-23 04:07:44

https://www.douban.com/note/565925761/

1 持人的摄影机 看过 2023-01-10 00:03:17 广东

8.0/10。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伦敦市的各种风土人情展示。影片运用多重曝光、做旧画面(使画面更抽象模糊,作用同质于《狗星人》)、负片、剪辑、音响(海浪声、水流声等)等影像元素互相之间的「对位」(类似声画对位那样)谱写了一种超越理性的、完全旋律化的诗意(不过似乎没有贯彻始终的具体气质)。但本片影像所构成的“旋律”不够和谐,比较紊乱。

2 杨浦小囡 看过 2017-04-25 18:49:56

这个片子我反复看了2遍,开头有点被吓着了,想这什么鬼,后来看第二遍终于明白了导演拿旧胶片进行拼接,做旧,画质实在太感人,再加这后期音效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拍摄和剪辑手法,这片子有创意

0 金色狮子 看过 2017-10-16 02:09:53

正好外面十月的大风在吹

0 云雾敛 看过 2022-03-13 20:13:04

按照音轨进行影像罗列的实验作品,真正声画一体的构造体制。前段正负片叠印,以社会影像为主,按照音轨中海浪(为什么有人感觉是火车声音)冲刷的声音,制造出了画面奔腾向前,涌流不断的体验,加上影像内容,使其成为特殊形态的城市交响曲。中段转为流水声,潺潺之下,影像以波动掠影的较平和方式出现,更为个人和私人的影像成为主调,在吹皱水面的波动下,私影像的诗意荡漾开来,当鲜血为画面注入颜色之后,在生于死的蒙太奇中,... 按照音轨进行影像罗列的实验作品,真正声画一体的构造体制。前段正负片叠印,以社会影像为主,按照音轨中海浪(为什么有人感觉是火车声音)冲刷的声音,制造出了画面奔腾向前,涌流不断的体验,加上影像内容,使其成为特殊形态的城市交响曲。中段转为流水声,潺潺之下,影像以波动掠影的较平和方式出现,更为个人和私人的影像成为主调,在吹皱水面的波动下,私影像的诗意荡漾开来,当鲜血为画面注入颜色之后,在生于死的蒙太奇中,见证了生命的诗意与哲学,社会展现也以更具体清晰的影像铺展开来,时代气息自然流露,承前的交响,启后的低语。结尾处的真实音效使电影完全的进入私影像领域,自我轨迹的记录最终以轻快的方式让电影落地,在极具生活图景的这一段落中,全片最为重要的感觉——轻快,以与鹿的互动中被我们触及。 (展开)

> 更多短评 19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伦敦的鹿的影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讨论区   ·  ·  ·  ·  ·  ·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0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伦敦的鹿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