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 مسافر (1974)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编剧: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Hassan Rafi'i
主演: Hasan Darabi / Pare Gol Atashjameh / Mostafa Taheri
类型: 剧情 /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语言: 波斯语
上映日期: 1974
片长: 73分钟
又名: Le Passager / Mossafer / The Traveler / 闯渡客(台) / 过客
IMDb: tt0071859
编剧: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Hassan Rafi'i
主演: Hasan Darabi / Pare Gol Atashjameh / Mostafa Taheri
类型: 剧情 /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语言: 波斯语
上映日期: 1974
片长: 73分钟
又名: Le Passager / Mossafer / The Traveler / 闯渡客(台) / 过客
IMDb: tt0071859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旅客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FIFF25丨DAY8《旅客》:年少时奋力去追逐的梦,大抵都是曲终人散、人去楼空
第25届法罗岛电影节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旅客》,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们的评价了! 果樹 伊朗的儿童片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能找到很多共鸣的东西。 欧.尹 阿巴斯第一部,完全不沉闷的、简单的情节剧,从前半部分分析体制对人的压制完全是没有必要,当然原生...
(展开)

[Film Review] The Traveler (1974) and Close-Up (1990)
Strictly speaking, the 70-minute THE TRAVELER is Kiarostami’s second feature (his first, THE EXPERIENCE, is only 60-minute long though), a black-and-white, naturally lit, temperamentally restive, but overall intelligible story about a 12-year-old boy Qasse...
(展开)

阿巴斯的作品真是我爱的风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世纪70年代的伊朗,来自贫民窟的热爱足球的少年Qassem对于学校的课程与作业毫无兴趣,一心只想着去德黑兰看一场国家队的足球赛。他在好友的帮助下,终于凑够了车票及门票钱,在到达德黑兰后却因太疲惫,在等待球赛开始的时间里睡着而错过了比赛。 面对空荡荡的球场,Qassem开... (展开)> 更多影评 14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故事发生在一天内的电影 (何生生)
- 【豆瓣冷门佳片】8.4-8分|评分人数<5000 (影志)
- 【伊朗电影】巡礼 (影志)
- 七十年代电影精华(200部不应错过的电影+实验电影22部) (ForbidenPlanet)
- 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移动应用)
订阅旅客的评论:
feed: rss 2.0
旅客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365 条 )
2 有用 托尼饿得快 看过 2020-02-18 23:03:12
他骗那些小孩说自己给他们拍了照片,可是导演又给他们拍了电影。(有配乐、有梦、甚至有手持的阿巴斯!)
39 有用 JoshuaLi 看过 2016-05-28 11:56:24
7.8 阿巴斯这部处女作从一个孩子去看球赛的简单愿望出发,将他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展现出来,然而临近结尾处令人悲伤的噩梦段落才是揭示这个角色动机的关键,他并不是真的想去德黑兰看球赛,而是想从缺乏关爱的家庭与学校中逃离出去,这个梦境无疑丰富与立体了本片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
42 有用 阿树 看过 2013-02-07 00:11:45
很多年以后,我一定会记得那个炎热的午后,我在偌大而空无一人的操场上,见证过我自己的青春。
29 有用 木卫二 看过 2019-08-28 23:37:26
马拉耶尔的问题少年,梦想去德黑兰看一场足球赛。他顺走家里的钱,又靠拍照和倒卖凑足了往返车票钱——这个金钱数值,与《特写》的“玛克玛尔巴夫”是差不多的。如果看到他上车后的兴奋满头汗,沉沉睡去的幸福疲惫,你一定会原谅他这个行为(一大半💰还被黄牛圈走)。小地方的父母师长,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更不要满足孩子的愿望(站窗下啰啰嗦嗦不肯走的小伙伴,何尝不想看一场球赛)。他问德黑兰的孩子,水有多深,然而,彼此间... 马拉耶尔的问题少年,梦想去德黑兰看一场足球赛。他顺走家里的钱,又靠拍照和倒卖凑足了往返车票钱——这个金钱数值,与《特写》的“玛克玛尔巴夫”是差不多的。如果看到他上车后的兴奋满头汗,沉沉睡去的幸福疲惫,你一定会原谅他这个行为(一大半💰还被黄牛圈走)。小地方的父母师长,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更不要满足孩子的愿望(站窗下啰啰嗦嗦不肯走的小伙伴,何尝不想看一场球赛)。他问德黑兰的孩子,水有多深,然而,彼此间隔着一层玻璃,听不到话。ps.打手心那十下是真打,现实中也是孩子他妈的母亲,只能扭过头去。 (展开)
40 有用 Sabrina 看过 2019-04-11 20:43:11
这样从来得不到正面评价的孩子,有了去德黑兰看球的执着想法,就可以逐渐的在行动中建立自信,变得不再茫然无助了。而且如果身边都是压制你的人,就换个环境,德黑兰就没有瞧不起他,跟他谈话的两个先生都非常尊重他。虽然球赛错过了,但他回家后,就不是原来那个备受指责的男孩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