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欲与虐杀 エロス+虐殺 (1969)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情欲与虐杀的影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母亲的来历——四方田犬彦论《情欲与虐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选自《吉田喜重の全体像》。 [吉田喜重の全体像] 1916年11月7日,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恋爱倡导者大杉荣被他的情人之一神近市子在叶山的日阴茶屋刺伤,濒临死亡。被逮捕的神近供认,因嫉妒伊藤野枝而下手刺伤,最终被判两年有期徒刑。七年后,1923年9月,在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混乱... (展开)
Reflexive Mode of Cinema 反思性质的电影
昨天看完了情欲与虐杀,当时想得更多的是导演在表达一些意识流的东西,模糊过去现实和未来的边界,今天读了一篇reading,明白了导演更多是在表达一种reflexive的电影主张(reflexive在这里我也不知道翻译成啥,反思?)。 上学期学纪录片电影就学到过reflexive mode,是让观众...
(展开)
> 更多影评 6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稀有未知好电影 (蜜蜂)
- 我所谓的百大日片儿 (Connie)
- 【豆瓣冷门佳片】8.4-8分|评分人数<5000 (影志)
- 日本电影新浪潮 (左胸上的吸盘)
- ATG 出品(制作或發行)全錄 附DVD Availability (paracelsus)
订阅情欲与虐杀的评论:
feed: rss 2.0
情欲与虐杀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48 条 )
12 有用 吞火海峡 看过 2012-12-20 19:08:48
被重构的过往展示了不平等土壤上情欲自由体系的崩坏,与超现实的虚拟现实一起以无分界限的影像性态形成了心理层次暧昧不清的冥想。这样的冥想让原欲种种表现交错纠缠,自然也包括情欲和杀戮。末尾对过往的现实建构者离开片场(本我之境),点醒观众莫要出了大门就感知不到为人的不幸(冲突)【9↑】
4 有用 翟墨子 看过 2012-12-22 20:59:06
片名起的太有诱惑力了,片子大失所望,不好看。当然,吉田喜重好像也没有那部片是“好看”的。一如既往的框景构图,把人物拘于画面一角。缺点是:青春热血;谈论谈论。这两点都是非常不对味儿的,因为我只是一个沉默的老头子。
6 有用 惧色 看过 2011-04-21 18:49:20
吉田喜重六十年代风格的精华
8 有用 芦哲峰 看过 2013-04-15 12:57:06
如此拍法,倒是能让人和片中的角色感同身受。3个半小时看下来,深感备受煎熬。
1 有用 sirius_flower 看过 2023-12-02 12:54:46 美国
看得我直挠头,如果说心中天网岛还有基本的文乐形式的现代游戏,吉田这部脱离大片场的制作则完全在剪辑上躺平了,像一坨烂泥一样越摊越大,最后在三个小时后彻底涣散。我看只要一半长度就绰绰有余了。在表达上动用的后现代剧场形式并没有从结构建立起poly关系的在自由探索上的网络意义,而只是在内容上映射了现代与大正,最后这种戏剧形式更多沦为空洞的姿态。除了一些电影自反的谋杀自杀隐喻,女性主义与革命的主题都非常表皮... 看得我直挠头,如果说心中天网岛还有基本的文乐形式的现代游戏,吉田这部脱离大片场的制作则完全在剪辑上躺平了,像一坨烂泥一样越摊越大,最后在三个小时后彻底涣散。我看只要一半长度就绰绰有余了。在表达上动用的后现代剧场形式并没有从结构建立起poly关系的在自由探索上的网络意义,而只是在内容上映射了现代与大正,最后这种戏剧形式更多沦为空洞的姿态。除了一些电影自反的谋杀自杀隐喻,女性主义与革命的主题都非常表皮地停留在概念性胡诌的层面,而情色与肉体在女性解放与革命中的意义更是被彻底抽空。“女人本是太阳却变成了反射阳光的月亮”再好的思考起点在这里也变成裱装形式花样的点缀。很失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