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邦德的影评 (24)

Accattone 2018-09-07 05:06:36

在女儿的身体上追忆母亲的乳香——Saraband观后随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英格玛伯格曼导演的遗作,也是私以为其人较为坦诚、因而显得更为绝望的作品,在他晚年众多探讨家庭关系的影片中,萨拉邦德以其十个坚实匀称的乐章之内充实的文本,和一贯对单一事件极为专注的观测,探讨的广度无疑最大(包括母亲-妻子缺席作为情感替代的乱伦关系,父子间的压迫...  (展开)
欢乐分裂 2006-06-06 10:07:57

saraband

“萨拉邦德是一种慢速三拍子,强音在第二拍的舞曲,十五世纪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流行于西班牙。曲调严肃、沉缓、庄重、哀伤,不重旋律性,以和声结构缓慢推展。博格曼在本片中选用巴哈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五号中的萨拉邦德舞曲,第五号组曲是巴哈六首组曲中最特别的一首,其中...  (展开)
十一月 2024-02-01 13:23:00

2024.2.1

CC套装最后一张,这下知道为啥伯格曼的《芬尼与亚历山大》被设为终点了,如果是这一部或者是AFTER THE REHEARSAL那么伯格曼晚期声明得扫地,本对伯格曼的敬意在看到CC最后面两张碟子的时候荡然无存,我的天呐 妈的,唯一一部我看了前半部分我都不想带着尊重态度看的电影,这啥...  (展开)
三浦是条狗 2011-12-07 13:27:56

伯格曼电影笔记之《萨拉邦德》:看见你的苍老身体里的风雨

1,曾经我愤怒戏谑如小丑呀,曾经我锋利实验如刀刃呀,曾经我平和沉静如草原呀,现在我八十四岁了,这一次我尝试再直接再赤裸一些,每个场景只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他们直接对话,面对面,用言语和动作,更换着不同的角色跳一场双人舞,或者互博,试试看他们是否有能力解决自己...  (展开)
picnic 2008-08-23 07:16:17

Saraband

Saraband 伯格曼84岁高龄执导的片子,看得到伯格曼个人生活的影子。同样八十高龄的Johan那种stubborn、刻薄、精明和控制欲,似乎是伯格曼某种性格特征的投射。而Henrick与Karin父女间的掌控与反掌控、既爱又恨的情感,则让我想起Haneke的Piano Teacher里那对母女。不同的是,Ka...  (展开)
朗韵 2023-06-21 00:27:46

《萨拉邦德》短评续

非常典型的伯格曼主题。家庭内部三代人之间的各种羁绊关系,回应的仍然伯格曼早年的创痛经验——所谓“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某种意义上),这是伯格曼自身的心理症候第n次在电影作品中的投射——但是这一部电影稍显单调和单薄。看起来像是在法罗岛自己的居所取景——我想...  (展开)
松鼠飞 2016-12-30 22:42:47

越过仇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次自己写影评啊。电影萨拉邦德。注意的是亨里克,她女儿对爷爷约翰说“亨里克每天活在怨恨中,活的很苦”。亨里克也说过有一次他大声咒骂大学同事爸爸而让妻子听见差点抛弃他。这一切可以从他爸爸约翰和别人的谈话中看出原因,约翰说“亨里克自认为和我很像,我才不像他呢...  (展开)
恐慌性杀跌 2014-05-21 12:01:14

老年人与时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片子有不少惊艳之处,同时也留下许多遗憾。当然,一部片子中只闪烁那么一瞬间的惊艳就足以成为让众人高山仰止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这部片子最另我觉得惊艳的地方莫过于它的前半段,或者是前三分之一。随着剧情的推移,安娜的出现,安娜对丈夫,对女儿,乃至对整个家庭情...  (展开)
R. 2022-12-02 22:11:02

Self

-not clear, but clear -make film into the equal eternity to the oil painting in the rena -every character is living life and sincere and deep. They got they own animal nature and humanity but they listen———the truly soul to soul. -every line is deep but ...  (展开)
2022-05-01 07:07:36

情感是如此的私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BFI# #Liv Ullmann-Face to Face# 依然是熟悉的伯格曼,影片在剧情和内核上并不能被当作是《婚姻生活》的续集,电影除了对婚姻、爱情和生命的讨论还带有更强烈一种面对虚无主义所展现的存在主义感,同时表达的内核也更加私密。长镜头、特写镜头、直视镜头的镜头、缓缓地前推和...  (展开)
法罗岛电影节 2022-01-23 22:38:46

FIFF23丨DAY3圆桌《萨拉邦德》:浅谈老年伯格曼和中年伯格曼的区别

主持人:@鲍勃粥 场刊嘉宾:@Her Majesty、@franzcopy、@Joeyside、@姜鸽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carter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鲍勃粥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3天第2场,我是主持人@鲍勃粥,第2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英格玛·伯格...  (展开)
顶硬上hit_the_h 2021-12-27 00:10:03

我们都想有个安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素养不够,理解浅显,欢迎交流。 这部电影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很独特,是玛丽安打破了第四面墙与观众直接进行对话。后来她回忆着照片,突然想去看看老情人约翰。后来约翰像个孩子一样,寻求母亲一样的安慰,问玛丽安为什么来找她,玛丽安说:“我听到你在叫我,冥冥之中感觉你需要...  (展开)
藿香柠檬 2018-09-30 03:16:53

家庭伦理哲学道德自我剖白

伯格曼这部遗作是《婚姻生活》的后传,然而不管怎么看,都不仅仅是一部续写而已。很遗憾看之前没有看一下婚姻生活,真是太失策了。但是这个故事,就算不看前作也不会有丝毫不理解的地方。 伯格曼的一生,几乎所有作品都是对家庭、婚姻、哲学、道德等等命题的思考,可以看出来他...  (展开)
伯格曼的低诉 2017-04-01 18:52:31

伯格曼的低语

伯格曼的遗作。演绎出了和他之前的作品不一样的主题。全片仅仅十几个场景,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意料之外的转折。虽然说电影的主题与以往不同,但是一些思想却在伯格曼的电影里一直通用。影片的最后,伯格曼以闪回加独白的形式想要向观众诉说些什么,我并不清楚,也许是感叹生命...  (展开)
stan the man 2007-11-01 21:17:51

一些台词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44 00:15:52,380 --> 00:15:55,140 Though sometimes, I see myself in voluntary isolation... 145 00:15:55,280 --> 00:15:57,550 and I think I'm in hell. 146 00:15:57,690 --> 00:16:00,480 Like I'm dead, but I don't know about it. 147 00:16:01,260 --> 00:16:0...  (展开)
picnic 2009-02-10 15:26:07

Saraband

(说明一下,我忘记同名旧帐号的密码了,不得已开了个新的。现在为了把我写的影评纳入新账号,只好出此下策,再贴一遍。) 伯格曼84岁高龄执导的片子,看得到伯格曼个人生活的影子。同样八十高龄的Johan那种stubborn、刻薄、精明和控制欲,似乎是伯格曼某种性格特征的投射。而...  (展开)
杭城月 2009-06-19 18:31:23

无题

我看的只是下半部,上半部以后有机会弄到再看吧。 “我希望你死于一种恐怖的疾病。” 提到了《安娜的爱情》,算是对自己拍的电影的回顾和导演自己作为观众的解读。 女儿对父亲说她不想当独奏者,想领导一些人一起演奏。 她看着精神失常的女儿,苍老。  (展开)
吴昊昊 2011-12-23 22:58:05

和我想拍摄的作品有相似的地方

解构,我也想分十个部分完成一部视频作品。 我也想用间离。 我如果拍摄会更加出彩,因为我是新时代更加自由的占有视频艺术的特质。哈 骊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白静草原 2008-04-16 14:26:37

《萨拉邦德》: 爱的缺失

2003年,八十五岁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为瑞典国家电视制作了电视电影《萨拉邦德》。这部电影是他1973拍摄的电影《婚姻即景》的续篇。《婚姻即景》细腻而深入的探讨了当代中产阶级夫妻的各种情感问题和冲突。上映后获得很大成功,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时隔30年,伯格曼再次...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4条)

订阅萨拉邦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