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4星影评 (16)

思考的猫 2007-01-02 21:11:37

如果神都沉默,世界将会怎样

伯格曼一直是位带着哲学家气质的导演,而其作品也常常带着宗教般的思考和内省的情怀。伯格曼于1961年至1963年拍摄了《穿过黑暗的玻璃》、《冬日之光》、《沉默》三部充满着道德焦虑感和对神的质疑的影片,被合称为《神之沉默三部曲》,这三部影片可谓充分展现伯格曼哲学层面思...  (展开)
barryk 2009-10-05 09:57:42

不坦诚的爱,结局只有死亡

  姐姐Ester,妹妹Anna和她的儿子Johan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 姐姐Ester患有严重的肺结核,但好强的的她坚持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为此而承受的痛苦,并且放纵着自己酗酒,抽烟的恶习。她爱着自己的妹妹,同时又因为对方把自己当成累赘而恨着自己的妹妹,妹妹会尽情享受没有“爱...  (展开)
Bolin 2017-01-20 23:00:09

沉默的终点,是不可言说的孤独,也是开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经过了《犹在镜中》的巧妙叙事,《冬日之光》的心理写实,“信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沉默》的结构已经接近于象征主义的寓言。对这一寓言的阐释众说纷纭,评论者众,也各有可取之处。这里仅从一个角度做一直观的分析,没有人物前史的研究,没有太多资料作证,难免偏颇,姑...  (展开)
Mr. Infamous 2018-01-31 14:35:38

无言的怒与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继《犹在镜中》和《冬日之光》后,《沉默》终于粉墨登场,构成前两部作品的续篇、补充与互文。每一部作品,都是伯格曼在特定时期对于信仰、人性、自我等多方面的思考,而联合成一个系列,更有值得影史记载的垂青品质。 无言的怒与痛 到了1963年,《沉默》上映,伯格曼的“信...  (展开)
dami 2012-06-08 14:21:43

伯格曼作品《沉默》观后座谈会纪要

伯格曼作品《沉默》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2年5月26日(星期六)上午10:50-11:2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伯格曼作品《沉默》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金爱武、马以乐、池云飞、陈亚丁、何吉、王犀灵、...  (展开)
十一月 2024-01-20 17:12:29

2024.1.20

伯格曼一大禁片,《假面》已有雏形。 伯格曼在《沉默》中不仅是采用了从未选取过的孩子演员,这也在后来《假面》里出现了。也在这部电影里采取了非凡的影调,总计34-38段对话,伯格曼原意想要拍摄一部没有对话的电影,让画面成为主角,他遗憾感到自己不够严谨,不然会将对话压...  (展开)
禾一 2023-03-11 01:21:58

一点隐喻与象征

博格曼说:这是上帝的沉默。其实,也即上帝死了。 从精分的“超我、自我、本我”来看,姐姐如同超我的“道德原则”去规范、监视自我及本我(妹妹及其儿子混合体),而自我及本我依循现实及快乐原则,总在寻找突破超我的束缚可能(妹妹的性爱、儿子懵懂中“自我世界的游戏”等)...  (展开)
2011-07-08 15:58:35

有时候沉默是最好的述说

  旅行,三个人,一趟匆匆的旅行,一天时间,把人物的性格、气质、心理、生活习惯,以及她们之间长期以来心理上的影响、他们之间的矛盾,彼此之间的看法,表面的、内心的,展现得淋漓尽至。   灵魂,此部片子的灵魂在于最后的独白,伯格曼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Ester的...  (展开)
苏卡 2016-06-08 15:53:44

孤独,是永恒的主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伯格曼的电影《沉默》,讲述了安娜带着儿子约翰与姐姐伊斯特一起乘着火车旅行。结果因为伊斯特病重,不得不暂时停留在一个小城市。故事就讲述了这两天一夜的情况。 电影的大背景是战争时期的欧洲,有飞机的轰鸣声,包括小男孩约翰游戏似的模仿飞机的声音,都交代了平民对战机轰...  (展开)
朗韵 2023-01-05 18:29:55

短评续

这一部感觉像是《假面》的序曲和引子,不同于后者对两个没有亲缘关系羁绊的陌生女人之间关联的构想,这一部中的两个女性是亲人,是姐妹,带着原生家庭的创伤对彼此产生敌视,形成对抗的关系。性爱场面是伯格曼擅长并且偏好使用的一种情绪的宣泄方式,它在这部片子里以观看性爱...  (展开)
胃塚灰龈 2022-11-16 23:19:52

《沉默》短评

整理一下大体思路,以往的短评写得过于杂乱。 看伯格曼电影中的痛苦角色总能让我好好地评估自己的痛苦;姐妹似仇敌似同性爱人:妹妹用挑逗性质的谎言挑衅姐姐,似乎在发泄自己对于影院大胆性爱的情侣的不满和自己的性压抑、嘲讽姐姐那种性压抑的所谓正确的古板生活方式;而后模...  (展开)
! 2021-02-20 23:11:49

words in a foreign language

伯格曼的电影似乎是这样:简单的叙述情节和结构,却因为各种特写、恰到好处的对白时间、光影、演员的表演张力而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沉默虽然也有这样的特点,但它的精神内核相比伯格曼其他的一些知名作品就要显得单薄一些。很难讲是什么原因,有可能是主题不是很明确,也有...  (展开)
7级残废 2019-09-01 09:04:16

陌生人的温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列火车包厢内,一对姐妹和妹妹的孩子,沿途是军队与坦克,游荡的孩子看到其他车厢内的士兵与军官,似乎战争一触即发,与此同时,姐姐在车厢中病倒了。这个开头揭示了某种联系,比如末世,比如绝望,比如死亡。由于姐姐的疾病发作,妹妹不得不临时和姐姐一起住进了陌生城市的...  (展开)
CC 2017-01-08 22:47:36

不成文

人真是任性的生物,因为从小对姐姐伊斯特的害怕与崇拜,安娜从小就模仿姐姐,但又觉得姐姐看不起自己。终于,在这个陌生的,言语不通的小镇,安娜、伊斯特、约翰三个人像是被孤立起来的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又因着伊斯特的病痛,安娜开始向姐姐发泄着不满,可是每每实施一个...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梵语 2021-06-24 13:22:05

。。。

"神之默示"三部曲终章,伯格曼的象征主义室内剧。1.上帝至终缺席,两姐妹化身灵肉冲突之象喻。2.孱弱临终的精神与放荡不羁的身体间以走道房门为分隔,另一中介是镜子(直面或羞于直面自我&被道德监视)。3.巴别塔式沟通困境:一是姐妹心灵间的隔阂,二是与宾馆老服务员的语...  (展开)

订阅沉默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