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奏鸣曲的4星影评 (66)

痴儿猫 2009-01-08 21:22:15

以爱之名

她微笑了,是组织进攻的开始。“我最亲爱的”、“我可爱的孩子”,她可以用温柔的嗓音和甜蜜的称呼来召唤家人,却又将淡漠和不耐烦微妙地展现无遗,明确表达出拒绝的姿态。这是夏洛特,有造诣的艺术家,谈吐文雅、决策精明的成功人士,聚光灯下的演出天才。 她比任何人都了解母...  (展开)
把噗 2018-04-21 10:08:42

“特写”和伯格曼的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伯格曼也许是电影大师中最不“电影”的导演,这里说“电影”指的是只属于电影艺术的影像化呈现。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和塔可夫斯基,每一位都发展了构建影像的系统,唯有伯格曼是“反”电影而行之的。伯格曼厉害的地方并非影像,而是文本。或者更进一步说,是写台词的功力。还不...  (展开)
把噗 2018-04-23 10:16:58

伯格曼:反人类的人类学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不知道,还有没有哪位导演对人类表达出如此深重的“恨”意。伯格曼的电影无法引致一种爱的原因,看来不只是影像被文本侵占后表现出的干硬,更是他电影中的世界本身便是没有爱的。 在《犹在镜中》中,伯格曼还在探问:“我不知道是爱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还是爱本身就是上帝?”到...  (展开)
storyteller 2018-08-25 08:42:03

像伯格曼的图画一样端庄结实

步入老年的英格丽·褒曼,在英格玛·伯格曼的镜头下时而仪态万方、时而苍老疲惫。另一面是年过四十的丽芙·乌曼,她戴着近视镜,眉头紧锁、步伐迟钝,但身体异常地挺拔结实。她们扮演母女,交换着彼此的宠爱、迷惑和仇恨;我坐在银幕下方第三排的中央,看见伯格曼的正反打简单...  (展开)
小种花 2014-08-22 19:05:38

爱的独白

所谓秋日奏鸣曲,不过是秋日爱的独白。秋日让人想到的衰老,也是一种黄昏的美,有一种哀婉,就像女主人公对母亲的爱那样,纠结的爱。 这部片子用了很多特写镜头与长镜头,这在伯格曼的电影里还算是比较少见的,但既然名为“秋日奏鸣曲”,也就有独白的意味,所以特写长镜头也就...  (展开)
R.D.Jr 2023-07-05 01:41:40

爱与恨的轮回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Höstsonaten》 就在爱恨轮回中重伤自己 古典音乐中的奏鸣曲为何物?亲子关系中的爱与恨哪有界?前者尚有清晰可辨的结构,后者却已消失隐退于心灵。牵连母女二人的脐带,一头是自私虚伪的母亲,以受害者形象示人,博取旁人同情而不谈自身罪责,即便皱纹爬满年老的脸,也遮...  (展开)
Clyde 2016-12-26 14:31:42

伯格曼,伯格曼(写于2005.07)

伯格曼的两部经典名作,前者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后者为众多中国作家所推崇,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原来就是叫《呼喊与细语》的。 伯格曼的电影,我上大一的时候就开始看,三年下来,也看了10部左右,其中有《野草莓》、《第七封印》、《芬妮与亚历山大》、...  (展开)
Lynn_ 2024-05-01 20:38:11

《秋日奏鸣曲》|多年以后早已来不及的和解,混杂而成两首互不相融的秋日独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影评作业) 个人感觉很对“东亚家庭关系”这个标签(当然不能随便贴东亚哈 各种问题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的) 该影片以高密度的对白架构出一次家常而又不普通的“探亲”。开头伊娃写给母亲的信件道出二人多年未见的背景,为母女二人的隔阂做铺垫。母亲到来后喋喋不休的谈论自己...  (展开)
悉卡夫达多 2021-03-06 16:17:36

此片应为《父母皆祸害》的官方片了

此片应为《父母皆祸害》的官方片了。 她是个自私而幼稚的人,凡事儿她只考虑自己,她说她爱自己的孩子,可她总害怕对方提要求。除此,她的玩具就是那些通过钢琴获取别人对她的爱,对她的崇敬,以及对她的赞美。看得出来,她很痛苦,在自设的地狱里,一切都搞砸啦,覆水难收,怎...  (展开)
巾城 2018-02-28 17:09:26

在母女冲突下被卸下的伪善

两位女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作为配角的生病的二女儿也很出彩),让母女间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电影主要表现的是两类不同的人之间的不可沟通性。母女的矛盾(无论是女儿年幼时还是女儿长大时)建立在她们对互相的生活不能了解。但这种不可沟通性建立在母女这种特殊的关系...  (展开)
澹兮其若海 2022-04-27 21:43:19

怎么爱

人类的爱,该如何给予,才能让对方好好接纳到,而非被误伤。 它需要安静,深深理解,自如,不形式主义,不打扰。对方才能舒适。 它的份量要恰好,缺失会伤害。太明显太突出,会有压力。要像水一样,没有味道,但沁润滋养。像空气一样,存在。又不显眼。 我想到有一年,学校学费...  (展开)
Rosemary 2022-01-24 13:57:34

岁月不曾饶过谁

瑞典名导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的电影风格完全不同于英美系。英美电影无论怎样倒叙穿插、眼花缭乱,但剧中的人物命运、故事脉络等基本可测。而伯格曼的电影不仅节奏缓慢甚至只在狭小的空间里几个人的长篇对白或者独白,看后就会让人有一种烧脑的感觉,然后是...  (展开)
woniu2048 2015-06-06 20:00:59

秋日奏鸣曲

影片讲述主要是母女的爱与恨,实际上在更深一层的是人与人甚至亲人之间的那种怎么也化不开的隔阂,影片里每个角色都是缺乏完整表达爱与恨的能力的,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恨情感,同时也却无法从对方身上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以母亲和大女儿的矛盾为主线,母亲与父亲、大女儿...  (展开)
涅瓦纳 2015-05-28 19:13:00

Höstsonaten

夏洛特(英格丽·褒曼)是某乐团杰出的钢琴演奏员,她的女儿伊娃(丽芙·乌尔曼)是一名在农村社区工作的牧师的妻子,两人之间有一道深深的感情鸿沟,七年来不曾有过任何交流。在得知夏洛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后,伊娃写信邀请夏洛特来同住,两人都试着友好相处,却不免又将往事...  (展开)
焦糖爆爆D 2019-01-12 10:59:58

只要人还活着,就还来得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种被看穿,被理解,被同化的感觉。母亲是个没有长大的母亲,不懂爱与被爱的母亲。女儿一个用身体疾病来试图挽留母亲,躺在病床上度过后半生只为获得母爱般的关爱和陪伴;一个表面好好地活着,却从小承受着内心煎熬,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却也一样不懂什么是爱。我是没有遇见...  (展开)
拉拉走狗 2018-04-01 14:04:33

无母爱的女人

巴尔扎克说:女人失去母性,犹如光失去热。伯格曼似乎想探讨这一命题,花甲的英格丽褒曼,一朵芙渠开过尚娉婷。芬奇的画里满是这样的母性关怀,大地女神也是如此的母性自然,吮吸无尽。文学、绘画⋯艺术莫不包含,而英格丽褒曼饰演的是一位钢琴家,女钢琴家。 童年,未蘸的纸...  (展开)
小飞侠爱电影 2018-01-06 00:18:52

观影小记01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8年1月初时候发现南京有个免费放映文艺电影的地方,是一个可爱的影迷在自己租的公寓放映一些经典老电影,公寓离繁华喧嚣的新街口地铁站15号出口很近,在这样一个离热闹很近的地方放映一些少有人感冒的文艺片,也是非常有趣。 正好那时候我周末晚上也无聊,就去看电影打发时间...  (展开)
prana27 2013-08-17 12:26:47

妈妈对女儿的成长很重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昨日看了《秋日奏鸣曲》——英格玛•伯格曼(瑞典)1977年导演的经典电影。影片从女儿伊娃请七年没在一起的母亲来家小住讲起,全片大部分都是女儿与母亲的对话。钢琴家母亲多年来为了事业对两个女儿伊娃和海琳疏于照顾,致使伊娃不相信有人会爱真实的自己,有颇为严重的心理问...  (展开)
杨超越 2023-05-10 21:13:05

从思考就开始输

我已经长大了,不会再沉浸在原生家庭的痛苦中,不过一部反映原生家庭痛苦的电影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是大家都避不开的痛苦啊~或许我现在的长大也只是片子说的,本质还是小孩,脸和身体变老了,但谁人不是呢,过多纠结一点用没有。导演真好,他还能执着寻找内在小孩,而我早就...  (展开)
Pokemon 2023-04-09 02:06:39

家庭悲剧 : 纸盒里的平行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无从谈起的爱 当多数人习惯性的带入女儿童年的角色的同时,如何去理解母亲呢?人往往不是在模仿,就是在反抗。一个童年没有被爱过的女儿成为母亲后,一方面沉溺于灌输单方面的母爱,一方面又跟随着那个逃离母女亲情的影子。家庭的悲剧排除那些暴力的原始本能,更多的也许是两...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6条)

订阅秋日奏鸣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