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导演看巴黎 短评

热门 最新

8 kylegun 看过 2021-03-15 19:53:32

纨绔替身骗炮后来被伍迪艾伦恶搞进了《解构爱情狂》的“死神来敲门”,楼上楼下两段长镜头不敢正视自己的命中注定亦即北站跳桥拿人命,红灯区工人阶级消费者间的日常交流,星形广场冲红灯市民人类学考之雨伞谋杀案,废料钢铁艺术和实用车行艺术的两封情信寄没寄错,城市家族喧闹耳塞造就局外之人……六十年代巴黎风情画,挺热闹

4 Hiina Kapsas 看过 2021-03-15 01:40:45

作为短片集而言已足够优秀,比爱伦坡的勾魂摄魄好太多了……不过片长也的确制约了导演个人风格的发挥,只能尽量「拍好」,却无法恣意挥洒。其中,最个性炫技的是「三年之痛」的长镜头,最格格不入的是「闭耳塞听」(正是前场魔鬼之眼的女主) ,这两段都在试图保持影像的作者主导。「鹊巢鸠占」的揭示趣味十足,剧作工巧,故事与画面皆酷肖侯麦,反倒是侯麦自己的「提心吊胆」虽然丰满地塑造了一个心思细腻的高档男装协购,却仿佛喘的不是侯麦这口气。「歪打正着」的故事有点滥俗,女主自知秀色,利用起来轻车熟路,却仍左支右绌,难言头脑空空的一脸蠢相,毫不讨喜,到头来落得一场空,戈达尔的片子最令人失望。「引凤入室」最为中意,始于空镜中全无美感可言的油腻斗室,两人关系随着交代不断变化,镜头运用也各异,是摄影、剧作、表演皆在线的一段。

4 盲忙 看过 2017-11-10 09:06:39

对高达侯麦夏布洛尔期待过高?可能吧,但我确实更喜欢另外三位导演的几段。

2 stknight 看过 2011-08-02 23:29:51

《六个导演眼中的巴黎》,六位电影大师各导一段故事。虽然这六部短片都不是六位大师的顶尖之作,但它们具备了新浪潮电影的基本特点:游离于传统的拍摄规则,用手提的摄像机,街头摄影,主题以年轻人为主,不涉及严肃的政治内容等。而且,这部电影完全以巴黎为场景,可称一部巴黎的另类写真。

1 饭夫斯基 看过 2011-09-11 00:31:53

《巴黎,我爱你》向新浪潮致敬。这部影片里能看到熟悉的导演讲故事的方式。他们带着你去看普通的庸常的巴黎人的生活,因为于我们来说,巴黎这座城市本身就赋予其居民以可观的景象。侯麦和戈达尔的两个短片,我更喜欢侯麦的。

1 seabisuit 看过 2021-03-28 18:36:37

六部用巴黎街区命名的短片最喜欢纪录片导演让鲁什,几乎一镜到底的手持摄影从居所内婚姻的争吵走到街头奇怪的邂逅再到震惊的结局一气呵成。三个名气最响的大导观感相当,个人风格也都很强,候麦围绕凯旋门周围的路口仿默片制造悬念心理障碍,戈达尔依旧对女人太狠,夏布洛尔带着老婆亲自上阵,视听犀利。不太熟悉的杜歇和波莱的故事都很温暖有趣,破败的居所和饮食,小人物相遇后充满试探的对话调侃。资料馆。

18 高玉宝 看过 2021-03-14 20:27:17

前四位导演都欢迎大家去巴黎,还给了些小tips:Jean Douchet提醒来巴黎找浪漫的姑娘们要小心,带你回公寓的是假小开,真小开会直接邀请你去乡下;Jean Rouch告诉巴黎的office girl不要心存幻想,哪有样样合你意的高富帅,有也是一语不合就跳桥的深井冰;Jean-Daniel Pollet告诉来巴黎买春的男游客,巴黎妓女又豪爽又善良;Eric Rohmer告诉来巴黎购物的游客,别怕巴黎的店员们势力眼,其实都是些胆小怕事的老实人。后两个导演不太好客:Jean-Luc Gordard告诉巴黎的男人们,别上北美姑娘的当,加拿大的也不行;Claude Charbrol告诉大家,别看巴黎的街上个个道貌岸然的,那些高级公寓里都是冷漠和背叛。

2 十一伏特 看过 2022-02-17 20:47:00

90分钟六个短片,每个都在15分钟左右,只能包含两三个场景,六个短片意外地都拍得很好,在有限时间内还都营造出小的意外反转。 ①让·杜歇:我爱上的居然是替身;②让·鲁什:两段交谈,两个超长的手持长镜头;③让·丹尼尔·波莱:招妓地位的反转,上床正戏前的闲聊;④ 侯麦:星辰广场、相撞、雨伞、地铁站;⑤戈达尔:《女人就是女人》提及过,寄错信件给两位情人;⑥夏布罗尔:吵闹、耳塞、死亡、安静。

1 Abracadabrante 看过 2021-03-31 16:43:20

1. Jean Douchet: 7/10; 2. Jean Rouch: 8/10; 3. Jean-Daniel Pollet: 6/10; 4. Éric Rohmer: 7/10; 5. Jean-Luc Godard: 7/10; 6. Claude Chabrol: 7/10.

6 荒也 看过 2013-08-25 23:51:19

新浪潮六导演的短篇合集。像约好了似的都运用了红色做为主色。戈达尔短篇中女主角边撒谎边脱衣以求不同男友的原谅。夏布洛尔短篇中男孩为避开父母的每天争吵,带上耳塞。失聪的状态,电影从有声跨入无声。侯麦却是最佳,一次误以为的意外,从生活的常规中脱离又重新回归原点,心理变化的表现完成度极高

6 蝉鸣知了 看过 2010-06-16 22:05:21

1#Jean Douchet的叙事手法,我非常的喜欢。 2#Jean Rouch的手持长镜头,没法不服。 3#妓女和洗碗工的觉得一般 4#侯麦的,依旧那么简单深刻 5#关于女人就是女人这个课题,试问谁能说得过戈达尔 6#耳塞,多么耐人寻味的声画表达。

2 窈七 看过 2021-03-15 05:35:21

让·杜歇cos一把侯麦风、让·鲁什坚持探索矛盾心理、让.丹尼尔·波莱依旧钟情“卑微爱慕”、侯麦一改小情小爱、戈达尔的格局灵气不在、夏布洛尔的世界“恶人当道”。命题作文从来困不住新浪潮,六个角度的「巴黎印象」,竟都齐齐地将镜头对准了巴黎都市中的「人」。觉醒的独立女性、不满现实的矛盾妻子、开朗豪放的风情女郎、懦弱胆小的男售货员、笨拙轻佻却钟情机械工人的加拿大女郎、成熟压抑的叛逆少年,共同刻画了这个刻骨浪漫却也嘈杂拥挤的先锋都市,相爱时炙热,争吵时聒噪。

2 风间隼 看过 2021-03-14 19:45:17

杜歇的美国女孩识破巴黎小开骗炮是个轻喜剧;鲁什的长镜头伴着建筑噪音在斗室内腾挪转移,表尽嫁了个前潜水教练今“胖得像丘吉尔”的小妇人的婚姻疲惫感,最后跳桥不按常理出牌;波莱的洗碗工初嫖欢场老英雄,以停电办事结尾,余味无穷;戈达尔的浪荡女给两位情夫寄错信被两次赶出家门,继续调侃美国妞;夏布洛尔的耳塞隔开母子悲欢,老朴的《我要复仇》或有借鉴。侯麦那段睡过去了……都是以高超技术再现生活化场景的好段子,仿佛能让你嗅到巴黎生活的丝丝缕缕气息,中国电影到现在还比不了。

4 FRIDAY 看过 2021-05-05 23:43:41

评论里为啥都在看故事呢?这是城市导览片哇。六个故事六个区域:第一个是学生区,咖啡馆多,有政治学和艺术学院;第二个北火车站,六几年火热建设中,有普通人的公寓房和富人花园别墅,远景能见圣母院岛;第三个主角洗碟工和站街女,估计比较穷;第四个凯旋门广场周边,侯麦的故事和环境结合最好;第五是工业区域;第六个被夸最多的故事尽管情节好,却没体现什么地域特点,只能推测是中产小资住宅区,虽然是很标准的巴黎小市民生活,但从特定区域风物简介角度来说是最失败的。

4 陀螺凡达可 看过 2014-08-04 05:35:13

侯麦的凯旋门挺有趣,让鲁什的北站也很不错

1 醉梦·聊生 看过 2024-02-02 20:39:52 重庆

除去耳塞,五位导演以地方命名,算是巴黎的缩览,五部关注男女关系,唯侯麦只是一个男主在广场仓皇逃窜,北站的陌生人说跳就跳,与夏布洛尔的夫人跌落楼梯而小男孩闻所未闻的结局一样,讽刺而悲戚,高达的女子寄错信两头不讨好,喜剧意味较浓。

7 沁云 看过 2013-03-09 10:21:47

在赞叹新浪潮大师们的技术以前,我们应先赞叹他们所拍的内容。六个故事都是生活的普通场景,辅以不着痕迹的表演,当观众认为进入了生活的纹理,导演们大概正陷在自己的哲学思考里沉思或发笑。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凭的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巴黎在他们镜中,是平凡和不平凡每天都在发生的地方。

0 蓝格子 看过 2021-03-30 09:37:35

以为与风景有关,只是与风格有关。喜欢1和6,人生很多事儿,都是偶然,有偶然遇见的爱,有偶然错过的死。ps,竟然睡过了整个侯麦,待补……

0 假迷影真胖叔 看过 2022-08-27 05:24:14 北京

4.0。1.片子是对里维特夺权侯麦《电影手册》主编的一次复仇,可惜作为夺权五人组之一的戈达尔依然还在。——《侯麦传》2.6个故事戏剧冲突很强,分别以巴黎不同街道街区来明明短片,剔除政治意识形态,回归到普通人的巴黎生活之中。3.戈达尔短片几乎全程长镜头,没有给摄影师看剧本。

0 西瓜大侠女 看过 2021-03-14 17:03:24

6位法国导演,6个短片,彩色的,新浪潮,还都能看懂,且很有意思(顺带还损了一把美国和加拿大女孩)!没有道理不喜欢的!虽然没有特别震撼人心,但还是值得一个五星!二刷也是愿意的,可惜月末28号单独为此来跑一趟就有点累了。6个故事,最喜欢第二个和最后一个吧,都是日常琐碎引发惊悚的。第一个渣男和戈达尔(居然能看懂了)渣女也挺好。侯麦的风格这里不明显,夏布洛尔却鲜明。这里面的女的就是上一场《魔鬼的眼》那个吧?今天这两部都短不累心也不头疼,接下去满场的《江边旅馆》不看了,赶场酒仙桥。内嵌英文字幕,手拍中文字幕。几个吃饭镜头馋死我,只吃了早饭来的饿。资料馆1号厅 8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