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 (1987)

导演: 陈凯歌
编剧: 阿城 / 何建军
主演: 谢园 / 杨学文 / 陈绍华 / 张彩梅 / 徐国庆 / 勒刚 / 谭珏 / 顾长卫 / 吴霞 / 刘海臣 / 强小陆 / 何建军 / 邬迪 / 贾天喜 / 苏建军 / 张建民 / 谭理 / 高波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7
片长: 110分钟
又名: King of the Children
IMDb: tt0093133
5星
32.5%
4星
49.9%
3星
15.7%
2星
1.5%
1星
0.5%
好于 90% 剧情片

孩子王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孩子王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4412 条 )

热门 /   / 

780 未亚 看过 2017-06-07 00:06:05

终于补看。有一天和朋友聊起当下中国电影的症结何在,我们一致认为是所谓东方灵性的消散。人的概念慢慢地在追求理性的道路上符号化、规则化,不再敏感,渐次钝重。中国电影的今日,其实更根源的东西,与文学、电影都无关。第五代电影人的时代真是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做一件事就闷头做到极致,善哉。

573 左胸上的吸盘 看过 2006-04-04 15:31:25

陈凯歌这辈子的巅峰,《黄土地》被吹的意义大于实际,《霸王别姬》这种三俗故事受众面比较广,《和你在一起》中规中矩,其它片子不入流。只有这部孩子王老实牛逼

848 哪吒男 看过 2020-03-10 23:12:29

陈凯歌自己渺小的时候 他的电影就伟大了

198 欢乐分裂 看过 2009-08-23 18:27:25

2019-8-24重看;有阿城原著打底,故事自然是极好,人与景的自然融合。镜头唯美(顾长卫居功至伟),大远景,固定机位,构图好到令人惊叹,雾景、窗框与镜像的视图有灵魂悸动感;迷蒙远空压迫下沉默的人群,一切都“没用”,一切都“事后才被记录”,所有的不无青涩生硬的隐喻在此片的探索中表现为某种诡谲气氛,实在是被低估的佳作,堪称我最喜欢的陈凯歌作品。 但阿城对电影的改编是极不满意的(“看得如坐针毡”),认... 2019-8-24重看;有阿城原著打底,故事自然是极好,人与景的自然融合。镜头唯美(顾长卫居功至伟),大远景,固定机位,构图好到令人惊叹,雾景、窗框与镜像的视图有灵魂悸动感;迷蒙远空压迫下沉默的人群,一切都“没用”,一切都“事后才被记录”,所有的不无青涩生硬的隐喻在此片的探索中表现为某种诡谲气氛,实在是被低估的佳作,堪称我最喜欢的陈凯歌作品。 但阿城对电影的改编是极不满意的(“看得如坐针毡”),认为最大失误就是台词采用原著对话而失去生活味,电影对白应该将文还原成白话才对头。 (展开)

519 深夜的阿斯伯格 看过 2016-10-21 09:14:11

记录一件事情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倒的。牛逼的镜头,鸡狗都叫了,有人来支书家了,不过只有影子入画,左边是支书,右边是门,递烟吐烟,加上人物对话,还有一种政治惊悚,极尽复杂人物关系

> 更多短评 14412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孩子王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93 条 )

木卫二 2006-04-01 01:10:04

想说的太多……

时下的“第五代”似乎成为一个几近破败的代名词,因为当陈凯歌逐渐消失了他身上的特质、当张艺谋不遗余力地转型突破后,伴随着第五代的电影现象已经慢慢地在中国的土地上退去。时光拽回到上世纪80年代,在说《孩子王》之前,有必要扯一些别的故事,才能解释《孩子王》身上带有...  (展开)
Karl 2014-04-30 10:56:08

与陈凯歌谈《孩子王》——李翰祥《我看〈孩子王〉》节选

看了两遍《孩子王》之后,很冲动,有很多问题在心里打转,马上和他联络。凯歌万万也没想到我会打电话给他,说真格的,我跟他不过在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的大会上见过一次面而已,只记得他高高的个子,留了一脸大胡子,和颜学恕站在一起,不声不响不大说话,反而他爸爸陈怀结...  (展开)
FeiY 2019-09-26 00:49:05

孩子王:在潮湿氤氲的感动与无以喘息的沉重之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70-80年代的伤痕文学,字里行间夹杂着压抑的隐痛,在《孩子王》的文本中,开头是这样的“一九七六年,我在生产队已经干了七年。砍坝,烧荒,挖穴,挑苗,锄带,翻地,种谷,喂猪,脱坯,割草,都已会做,只是身体弱,样样不能做到人先。自己心下却还坦然,觉得毕竟是自食其力。...  (展开)
Karl 2020-09-11 11:22:51

我看《孩子王》——李翰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影评的三种立场 看电影《孩子王》之前,老早看过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有一天小胡(金铨)由美国飞台北转来香港,看见我就忙着推荐阿城的这本小说,说:“翰祥,你一定要看,好,写得真好,锥子剃头——另一个传手。”所以,我马上去买了一本,连夜读完,的确小胡...  (展开)
假面骑士 2017-07-07 15:40:20

孩子王

影片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挺有意思,他的发型咋一看真像个搞摇滚的,头上一丝丝怒发冲冠,若是配上一把电吉他,拿上个麦克风,那是个不折不扣的朋克头。可这其实是中国早年不修边幅的知青常有的邋遢形象。导演这个无意间的造型激发了我的疑虑,莫非陈导想通过这个头说明点什么?男...  (展开)
黄小邪 2011-06-02 09:05:50

孩子王

再看陈凯歌《孩子王》(1987),仍觉不同凡响。视听空间丰富。大部分为固定镜头(常有画外空间的暗示),偶有水平(长摇)和垂直运动(升降),无纵深运动(跟拍推拉等)。学校场景中令后景成为画面中心,且画面顶端不留空间,有压抑感(合主题)。音乐与音效混杂的节奏感,令...  (展开)
糊涂羊倌 2006-07-17 16:43:50

你们也看看凯歌人家俊的时候

虽然《无极》里没有任何风韵犹存的迹象,但不可否认陈凯歌当年还是挺俊的。 又看了一遍《孩子王》,这才是陈凯歌。真是杰作,知青陈凯歌和知青阿城比肩立在云南的山野间。小说绝好,电影改编也是绝佳,天作之合。陈凯歌把一部中篇裁剪得恰到好处,结尾处理得甚至比小说高明。 ...  (展开)
葡萄 2020-08-21 05:33:11

《他叫陈凯歌》——谢园

谢园 (原载于1993年第一期《当代电影》) 1988年5月19日,法国南部名城戛纳的一间公寓式客房里,我、电影局外事处小蔡、吴天明正在闲聊。凯歌破门而入,睁大一对散着神儿的眼说:“好,大奖不知下落,小的已经有一个了。”我们互相看看,小蔡贴墙站起来。凯歌不坐,仍立在厅的...  (展开)
葡萄啊呀 2019-10-22 20:11:49

这部32年前的电影,教会我如何教育孩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为什么不按课本教? --没有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丹青在美国收到阿城写在破练习本上的小说原稿,直呼刺激。 “写我们这类家伙流浪,夜里在火车站的事……我从未想象一个我认识的家伙,一个同代人,也写小说,而且写的就是咱们……” 阿城的《孩子王》就是那代知青的故事...  (展开)
关于一个番茄 2016-08-06 01:53:59

浅评《孩子王》有力的镜头语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陈凯歌的电影《孩子王》讲述的是下乡知青老杆在山村教学与学生之间从被轻视到信任的一个“孩子王”的故事。老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仅没有课本,而且初三的孩子却不认识小学的字,于是他开始不按课本上课,慢慢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荒唐”的举动引起了上级的不...  (展开)

> 更多影评 193篇


关于《孩子王》的问题 · · · · · · ( 全部5个 )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孩子王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