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与亚历山大的影评 (114)

NAVIS. 2018-12-20 16:40:40

想象如纺线

在伯格曼百年的最后一个月初识了他,相见恨晚。上个周末第一次看完F&A记了不少笔记,想是还会再看2、3遍的。 观影过程用“渐入佳境”来形容再适合不过,前半部分沉浸在精彩的运镜、烛光的运用、幕布与门对置景的巧妙切割、色彩与情绪的渗透;当时间到达电影黄金分割比的高...  (展开)
呼啦呼啦磨洋工 2018-05-29 01:58:42

越接近“真理”的人,越质疑“真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看伯格曼的自传《魔灯》对里面一句话印象深刻。 “如果我们努力的话,还是可以分清现实和幻想的。但是真的有绝对的现实吗?那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呢?那些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呢?开辟红海的故事呢?” 我们生活的现实,都包裹着一层梦的外衣。 书里还说了一段,伯格曼儿时因为迷...  (展开)
千千阙歌 2023-11-10 13:05:17

芬妮与亚历山大

交流后观点补充: 两个侄子的“施法”是某种审判,两个侄子一个是开着很多奇怪木偶等物件的商店,一个是雌雄同体和兄弟关系亲密的人,两个人其实都是亚历山大本我的化身,特别是雌雄同体那个,性暗示也好,随着他的描述神父惨死的平行剪辑也好,都是亚历山大内心的渴望。而且影...  (展开)
ifish 2022-09-05 21:22:52

电影是伯格曼的小游戏,显然他对现实生活这场游戏不感兴趣

有一段时间很迷伯格曼,比较有名的电影我也都看了,时隔那么多年,也没留下点儿什么。最近看了伯格曼文集《我们都是马戏团》,深受感动,就找来他的影片看。我看的是五个多小时的版本,分了五幕,我最喜爱的是第一幕,华丽的装饰、丰盛的饭菜、热闹的气氛、彻夜狂欢,大人们有...  (展开)
ZDD 2018-04-22 15:35:23

开放且繁复,冗杂而坚定

北影节看完,老公说他不喜欢这些西方大师的方式,太繁复~想表达的似乎很多,又似乎让人摸不到头脑,偶尔和大师共鸣了,就觉得看懂了似的。然而大师自己想说什么?讲故事?不是!讲道理?不是!讲观点?仍然不是!所以通常是看的似懂非懂,云里雾里~以上种种就是老公归家一路...  (展开)
Azulado 2018-03-01 16:27:44

这一家的信息量有点大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飞机上看的,时间太长,断断续续拖了进度条,有些情节不太明白,但感觉信息量好大。 那个瘸腿年轻女仆好像对亚历山大有特别的好感,举动十分亲密,圣诞节和亚历山大疯玩骑到他身上,还被亚的伯母打了一巴掌。为什么伯母要打她,因为她同时还是这个伯母老公的情人。 亚里山大的...  (展开)
utut 2016-10-24 14:22:37

恶心疲倦的肉体VS干净窒息的禁欲

睡前乱玩手机,点开这部电影,一口气看完已经凌晨四点。 没觉得沉闷无聊,如果要想喜欢上伯格曼的电影,需要一种生活状态:内省的,夹杂着对宗教的疑问与思考,在肉欲与禁欲中摇摆挣扎过。这种生活状态下的人很可能会喜欢看伯格曼的电影。 电影表现的东西非常丰富,可以开展...  (展开)
白绳 2015-08-01 14:41:45

周日做了一个梦

周日做了一个梦,树林间有三四个人影影绰绰,我认出是雅各与神摔跤前的场景。后来画面切换,其中一人在我吃饭的桌子旁转悠,我邀请他坐下与我共同进餐,并感受到来自他人警觉的目光(这目光可能来自妈妈?)。席间他问我怎么看待他们,我说你们只与你们来往。我还说了句什么,...  (展开)
野象生活馆 2015-02-24 18:36:59

以后有时间再好好写写吧

95分,今年第一部超90分电影。很早以前就说看,这大过年的终于有机会猫在房间里花一晚上的时间把它看完了,顺便还看了关于拍摄它的纪录片。看影片介绍才知道有个三小时的版本,我看的是5小时多的导演剪辑版。片子长不要紧,节奏也确实有点慢,但你就当我是被影片的来头...  (展开)
韩的西姆拉 2022-12-28 04:55:29

Magician’s Last trick

Bergman’s ability to fix spots of time has not deserted him. Fanny and Alexander are waiting in the kitchen. Their father is dying. The old cook is writing a letter to a faithful correspondent at a mission station in China. Another old retainer talks about...  (展开)
莎乐美 2020-02-14 19:50:43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 你们怎么想是你们的事

文字截图均出自伯格曼晚年自传《魔灯》 关键词一:戏剧 再拍电影前,伯格曼当了几十年剧院老板,戏剧生涯与他的一生息息相关 关键词二:幽默 伯格曼在自传中声称自己毫无幽默感,单着本身就是一种奇异的幽默感 关键词二:表演与真实 艾米莉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是伯格曼的分裂出...  (展开)
二马究竟是啥马 2019-04-11 17:35:43

《芬妮和亚历山大》——伯格曼的红楼梦

原文创作于2013年 在我看过的伯格曼的所有作品里,《芬妮和亚历山大》是格局最宏大的一部。诚然,伯格曼的视角始终不离家庭与宗教,在时代与社会背景上总是蜻蜓点水。但鸿篇巨制未必要讲家国山河、盖世豪杰,一部描写封建家族兴衰沉浮的《红楼梦》,便已包罗万象。相反,经常选...  (展开)
Κασσανδρα 2023-12-30 05:08:46

特写-情感(affection)-家庭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经典的圣诞电影,前期的圣诞聚餐场景颇具现实主义风味,中后期更具戏剧性一些。整体故事既足够戏剧化,但是也还充斥着伯格曼式的隐晦,例如鬼神幽魂、言语动作、内外布景上呈现出来的模糊性:舅舅Carl后面欠的债怎么样了?亚历山大父亲的幽魂来自何处?Emily在父亲灵柩前的哀嚎...  (展开)
pope 2023-12-14 15:53:32

记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芬妮与亚历山大》——北欧简约版《红楼梦》,一场繁杂的梦,离世的剧院父亲,错嫁的母亲,被火光烧死的伪君子神父继父。偶尔以孩子的视角切入,怪力乱神出现。有时候我在想,最后的木偶屋,说不准都是亚历山大的想象,甚至屋子里的女人也是,那个像女巫一样苍白的女人,就是...  (展开)
pope 2023-08-02 10:47:21

记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芬妮与亚历山大》——北欧简约版《红楼梦》,一场繁杂的梦,离世的剧院父亲,错嫁的母亲,被火光烧死的伪君子神父继父。偶尔以孩子的视角切入,怪力乱神出现。有时候我在想,最后的木偶屋,说不准都是亚历山大的想象,甚至屋子里的女人也是,那个像女巫一样苍白的女人,就是...  (展开)
异度恋 2020-05-18 22:24:05

关于团聚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片名叫“芬妮与亚历山大“,然而却不关芬妮什么事。5小时36分,一个序幕,五段正剧:庆贺圣诞、排演鬼魂、分别、妖灵。它应该是伯格曼作品里边最有趣的吧。这是一个分离和团圆的故事。5小时36分,终于刷完了。据说是伯格曼最后一部作品,但豆瓣上看到还有一部《在小丑面前》。...  (展开)
素衣风尘 2017-11-25 22:00:02

人生一锅炖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在硬盘上呆了有些时日了,每每想看,一打开,看到5个多小时的时长,啊!就立马关掉了。就好像一本大部头的书,它的厚重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才能承载住,上一次看这种大部头要追溯到六个小时的《灿烂人生》。周五晚上,我带着些许的好奇再次点开了它。 不得不说电影名带有...  (展开)
迈克尔逊干涉仪 2016-06-16 19:06:27

追忆似水年华和巴里林登,和魔幻

莫名看的过程中,错以为是巴里林登。 同样的贵族,同样的蜡烛,华丽,同样的圣诞节场景。 又以为是追忆似水年华,如此华丽,却总有哀伤的氛围萦绕。 会动的雕像,死去的芬妮和亚历山大的幻象,假扮的上帝,会通灵的表弟,上帝的惩罚的姨妈带来的火。 梦和现实纠缠不清的伯格曼...  (展开)
树上的男爵 2015-08-26 22:24:39

摘录和感悟

1、一个终日啜泣、为爱痴狂的少女如今已是个把持得住的老祖母。 2、讨厌主教和亚历山大谈话时用手掌整个捏住亚历山大的头顶,并且用指头戳亚历山大的头。 3、儿子,别把自己当哈姆莱特了,我不是乔特鲁德王后,你和蔼的继父也不是丹麦国王,这里虽然黑暗阴沉,却也不是什么厄耳...  (展开)
潘驴炖小鲜 2015-08-17 03:23:34

人生就是一场逃避

只是有的人演的好,有的人演不好。没有演到最终,永远不知道戏剧的结尾是什么。 我曾经是王子,如今是二流人,承受贫苦的耻辱,我伸手在虚无中寻找,一无所得。 我在哪里?我在作什么?我为什么演戏?我要死了吗? 没有什么可以分开我们,不管过去或未来。我死后会比活着的时候...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共114条)

订阅芬妮与亚历山大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