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伦堡的审判 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纽伦堡的审判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提名)
- 斯坦利·克雷默
- 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导演(提名)
- 斯坦利·克雷默
- 第19届金球奖
-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纽伦堡的审判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01 条 )

理智与情感:从《纽伦堡审判》到《东京审判》
理智与情感:从《纽伦堡审判》到《东京审判》 passionfly 2006年的9月,注定是纪念和追忆的时节,“9.11”事件五周年,“9.18”事变七十五周年,美国国耻日接踵而来的是中国国耻日,上苍似乎在冥冥之中暗示人们,对于战争的反思与感慨,纵亘历史,横越国界。 电影...
(展开)

《莉莉玛莲》:纳粹德国的四面楚歌
《莉莉玛莲》:纳粹德国的四面楚歌 passionfly 《纽伦堡审判》不愧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影。德国不愧是哲学和艺术的摇篮,德国人的性情不愧是感性与理性相交融,才会孕育出像巴赫、贝多芬、黑格尔、康德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在《纽伦堡审判》里,Marlene Dietr...
(展开)

对于二战的管中窥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梗概梳理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又称纽伦堡审判 英语:Nuremberg Trials,德语:Nürnberger Prozesse)指的是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 (展开)
从法学视角看《纽伦堡审判》——一些简单的思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二战后的一系列审判几乎成为了法学领域的一个命题,包含了许多在法学领域经典的争论,而导演显然有抱负将这些宝贵的内容涵盖在内。三个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都聚焦在法庭上,却不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影片中的每一句话、控辩双方的每一次交锋都传递了许多信息,我时而是控方,时... (展开)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请问有无翻译好点的片源? | 来自56depend | 5 回应 | 2025-04-24 00:15:08 |
最后三段精彩的结案陈词/判决书 | 来自Piglette | 7 回应 | 2024-08-10 03:38:41 |
德国视角的二战影片45部 | 来自[己注销] | 2 回应 | 2024-06-28 01:28:09 |
结尾金句 | 来自小海 | 2024-03-06 12:58:23 | |
片名是不是拼写错误? | 来自Coco爸 | 1 回应 | 2023-11-22 22:07:49 |
关于《纽伦堡的审判》的问题 · · · · · · ( 全部3个 )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上)9.7-8.6分 (影志)
- 【真实犯罪】—— 真人真事改编案件(世界版1) (狷介有乌青)
- 真实案件精选 ([己注销])
- 德国视角的二战电影(不定期更新) ([己注销])
- IMDB Top 250(更新时间:2011年3月1日) (Q。)
订阅纽伦堡的审判的评论:
feed: rss 2.0
纽伦堡的审判的短评 · · · · · · ( 全部 3461 条 )
89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15-05-21 15:40:10
律政片中的翘楚。星光熠熠的卡司和精彩至极的辩论使得这部三小时的黑白片毫不沉闷,对历史的还原、对法律、战争和伦理的思考都不乏深度和密度。摄影和调度也是高水准——封闭空间内的长镜头和快速推拉。马克西米连·谢尔凭本片加冕影帝,名至实归。(9.0/10)
71 有用 卡列宁的微笑 看过 2009-05-28 23:57:06
形式和内涵都很丰富。形式方面,封闭空间内的法庭戏拍得多姿多彩、恰到好处。内涵方面,涉及到战争责任、司法程序、战后和解这样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辩,让人思考很多东西。
110 有用 欢乐分裂 看过 2012-06-05 21:22:34
每一个试图说服世界的人,最终无法面对的仍是自己;每一个堂皇的理由背后,都有无数黑暗滋生;每一场战争的缘由,无它,唯利益权势的争夺,无数炮灰只是官方数字。精彩辩白,群戏过瘾,难以定局的审判。
86 有用 Mr.Raindrop 看过 2010-09-28 17:03:37
不管审判时形势如何变化,不管结果如何,德前司法部长简宁的陈述表明了只有知道自我忏悔的民族才可能真正重新崛起,那种希望靠遗忘过往的苦痛度过余生的个人想法,无法使一个国家长盛
40 有用 Panda的影音 看过 2020-01-23 09:23:16
首席法官丹·海伍德:在那样的环境,人人会犯罪也不奇怪。想象一下,人们都不会忘记,人的扭曲仅因为政治,背叛友谊和忠诚、谋杀孩子,都可以轻易的发生。在我们的国家也都有。尽管说着维护国家利益,一切都是如此。在拚死相搏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刀杀人。但国家不是岩石,国家不是个人的,它有它自己的利益,国家在困难时更难维持。面对全世界人民,让我们坚守我们的誓言:正义、真相...还有人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