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的影评 (2438)

愿今朝 2023-06-11 14:48:28

献给好人的奏鸣曲

为了心中的卫国事业从未动摇过信念的冷峻特工,会为了一本书,几句诗,一支曲子,而渐渐转变观念方向,弃暗投明,这的确只能在艺术与戏剧层面才能想象得出 虽然只是曾经谋面,甚至连招呼也没有打过的两人,竟难得的互通了立场,门槛下失了踪影的打字机,扉页上献给好人的奏鸣曲...  (展开)
偷星 2023-03-14 14:25:32

从未倒塌的柏林墙

《窃听风暴》是一部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影片,反思了美苏冷战时期压抑扭曲的政治环境给东德人民带来的创伤。 冷战期间的东德,是一个人人自危的“猎巫”时代,影片通过许多细节将这份不安干传递给观众,如电影开头不人道的审讯、堪称变态的全面监控等。在电影所描述的东德中,个...  (展开)
万延元年的足球 2022-07-14 20:32:51

后冷战的书写:对于背叛的背叛

“历史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再一次地说我们在历史学到的东西是:我们在历史中什么都没学到;历史的意义不在于告诉我们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的意义应该是让我们记忆,所以历史不应该是阻断记忆、阻断历史真实的机器,关于历史的电影也如此。” 《窃听风暴》的故事当中,一个很...  (展开)
熊猫猫 2022-05-07 21:47:21

一个平凡的伟大的好人

在极端的扭曲的社会环境下,比如战争,瘟疫,饥荒,灾难,政治运动等等,能保有独立思考的清醒,能坚持基于人性的选择,这就是伟大。因为太难了,因为人太容易被高压下的外界环境塑造或者扭曲了,告发出卖迫害杀戮吃人,普通人不知不觉变成禽兽变成魔鬼。扪心自问,我能坚守做...  (展开)
突突兔 2022-05-06 23:15:38

再遇“1984”

值10分的高赞电影,符合德国人磨磨叽叽的细节派,情节谈不上多曲折离奇,可是秘密警察的意外而坚定的倒戈是全剧的高光点,我们从而看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人性。 作家的女盆友,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她不会出卖她最爱的人,当然,她也这么想。可真的那天到来时,秘密警察们,不...  (展开)
Soft 2021-09-22 00:09:07

有比政治更高的

暑假观影临近尾声,很幸运很激动也很感动能遇到这部电影。大概也是我观赏过的最棒的一部政治题材的影片! 1.电影不仅仅停留于对东德政权的极权压迫、遏制人性、摧毁生活的批判,更是向我们彰显了,有时,能够直击震撼心灵的诗歌与音乐,会激起人们对爱与美的向往和回忆,这种感...  (展开)
睡眠豆子 2021-06-12 17:34:11

窃听风暴

这是电影中发表在《明镜》杂志上那篇文章的开头:“一位东德移民说过。位于汉斯拜姆勒大街的国家统计局,什么都统计,什么都掌握。我每年买多少双鞋,2.3双,我每年读多少本书,3.2本,每年有多少个高中生的毕业成绩,全优6347个。但有件可计数的事却没有统计,可能因为这些数...  (展开)
沾泥斋 2020-12-31 18:12:51

权力、艺术、爱情的三重陷阱——克里斯塔之殇

格鲁贝茨即将撬开连接客厅与门廊的踏板,德瑞曼在一旁惶恐不安,克里斯塔披着浴袍出来,装作毫不知情,却撞见德瑞曼质疑的目光,随即夺门而出,几秒钟后,魂断车下。这一死,为“Lazlo”窃听行动画上了句点,也留下了永远的克里斯塔之殇。克里斯塔的悲剧到底由谁所致,又能否避...  (展开)
小唯一同学 2020-05-15 17:52:04

只要心还透明 就能折射希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这部影片我才发现,这不是一部我想象中的悬疑片,没有紧张刺激到令人窒息的画面,也没有设计玄妙到让人意想不到的剧情,但是我却第一次被这样一部慢节奏悬疑片而感动。XX/7的心里变化如行云流水般展现在一次次的窃听中。触动到我的一幕是XX/7躺着沙发上,读着从作家家里拿...  (展开)
健新 2020-03-17 12:49:58

崩溃前的布尔市委主义世界

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后的世界》 在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东欧之所以能有这种变化,也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对东欧来说,另一重要因素是苏联领导人的变动。斯大林的去世不仅在苏联国内事务方面,...  (展开)
弦音和易 2020-02-29 12:58:55

仁者见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 该如何说起呢?与政治等意识形态沾上说不清干系的电影,往往渗透着太多导演的主观色彩。直白说,这其中就是一个洗脑与被洗脑的过程。但不管怎样,与《V字仇杀队》赤裸裸地近乎说教和强行灌输为主的洗脑相比,本片还是显得温和多了。至少导演并没有从全盘去否定一个诸如制度...  (展开)
KawhiLau 2019-02-23 23:59:31

转载:你,是有选择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列宁听贝多芬 窃听风暴》(《别人的生活》),今年度(2007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真的很特别。一夜成名的导演,东诺士马克,是个初出茅庐的人,只有三十三岁。得奖的作品,是个啼声初试的作品,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而且,他不只是导演,剧本也出自他的手。从构思到完...  (展开)
lllhee 2018-12-30 02:22:11 #《窃听风暴》有哪些亮点和记忆点?

《窃听风暴》有哪些亮点和记忆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与其说是人性的复苏,不如说卫斯勒逐渐向往美好的生活。 卫斯勒一出场,给人一个冷峻无情的形象,生活中也是孤身一人。 在剧院观看演出时,文化部长和卫斯勒的目的不谋而合,不同的是,部长纯粹为了个人的私欲,想捉住德曼特的把柄,以此威胁女主克里斯蒂娜,企图占有她,而卫...  (展开)
Patrick 2018-08-16 01:24:07

For HGW XXs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窃听者变成感染者,国家公权力的过分强大,使得每个人在动荡的时代海洋中都是即将倾覆的小舟,在握有权利的大人物眼中,顷刻间便能翻个小浪把你吞噬。感恩现时代在自由与必然中升华存在的制度与安宁,在背后,渲染的是在那浪潮中牺牲自我的伟大,致以崇尚的敬意给那些我们的HGW...  (展开)
一线吃瓜群众 2018-03-24 16:51:21

hgm值不值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豆瓣评分而来,带感,本来静不下来看的,但是,前五分钟就吸引了我!这种调调,这种题材 (=^▽^=)男主是黑皮书男主,难怪觉得眼熟,莫名帅气。真的有这种人么,明明能力那么强,却放弃一切,来帮助别人,为什么作家当时不去跟他打个招呼呢,怨念。柏林墙倒后,作家不写作了,四...  (展开)
koji 2015-11-07 12:08:21

要有光

从影片开始的1984,应该可以推测出导演有向《1984》致敬的意思。 忘记了《1984》什么时候成为了朋友圈里面像《百年孤独》《乌合之众》一样的装逼神器了。大概那个时候开始渐渐降低了对《1984》的评价。当然,对乔治·奥威尔思想与地位都是认可的。但是,仅仅对...  (展开)
浅仁 2015-05-22 16:01:19

窃听风暴

“献给好人的鸣奏曲”。 07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一部德国电影,名至实归。以东德柏林为背景,浓郁的政治氛围与主题。关于自由,关于人权,关于抗争,关于社会制度。 片名译为“窃听风暴”,风暴二字似乎有些突兀了。全片都处于一种缓慢得几乎冗余的节奏,导演耐心刻画每...  (展开)
愿雨飞扬 2014-11-16 17:45:42

观影后情节分析

值得推荐的一部剧情片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了以后,大批民主德国居民涌入联邦德国。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是标榜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居民都涌入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而没听到多少联邦德国的居民涌入民主德国的事例,看完这部影片应该会帮你找到答案。 剧情分...  (展开)
邵司令 2014-05-13 14:16:55

人性与艺术的碰撞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让人毫不犹豫打五星的影片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全片仅以冷静的叙事向观影者传递信息,并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花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窃听风暴》这个颇有噱头的中文片名与电影本身一秒间站到了遥远的对立面上。另外两个翻译,《他人的生活》、《窃听者》都更为符合影片风格和...  (展开)
轻飏 2014-04-14 13:02:48

无言的结局

(写于2013年7月30日) 昨夜看了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德国电影《窃听风暴》。这部电影的结局设置得太巧妙了,叫我久久不得释怀,惊叹得张开嘴巴,无言中…… 影片讲述了1984年前东德东柏林史塔西(国家安全局)的一名秘密探员负责监听一男剧作家及其女友(知名演员...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21 122 后页> (共2438条)

订阅窃听风暴的影评